第6章 玉暖定鸳盟 第3页
我愣了一下,有些意外,也有些受宠若惊。
下意识地看向旁边的张九南。
他对我微微颔首,眼神里是沉静的鼓励。
“我…我打得不好。
”我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来。
竹板入手微凉,带着沉甸甸的质感,比我平时练习用的要厚重得多。
“怕什么!大胆打!”张爸爸豪爽地一挥手。
我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回忆着课堂上学过的基本手法。
指尖捻动竹板,手腕发力—— “嗒…嗒…嗒嗒…” 声音有些发闷,节奏也略显滞涩。
远不如张爸爸刚才那几下干脆利落、韵味十足。
我的脸瞬间有些发烫,尴尬地停了下来。
“哈哈!”张爸爸非但没笑话,反而爽朗地笑了起来,“不错不错!有模有样!手腕再活泛点儿!劲儿别使那么死!”他兴致勃勃地开始指点起来,“你看,这样,腕子松点儿,手指头带着劲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着,甚至拿起另一副板儿给我示范。
客厅里一时充满了清脆的竹板敲击声和他中气十足的讲解声。
张九南坐在一旁安静地看着,深邃的眼眸里映着我和他父亲交流的身影,唇角那抹浅淡的笑意,终于清晰地漾开,带着暖融融的温度。
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
张妈妈的手艺极好,家常菜做得有滋有味。
张爸爸热情地招呼着,饭桌上笑声不断。
张九南的话依旧不多,但那份沉默不再疏离,而是带着一种安稳的力量。
他会不动声色地把我爱吃的菜往我这边推,会在张爸爸讲起他小时候糗事时,无奈又纵容地看我一眼,耳根微微泛红。
饭后,张妈妈拉着我在沙发上说话,张九南起身去厨房帮忙收拾。
张爸爸则从里屋拿出一个巴掌大的、深紫色丝绒小盒子,脸上带着一种郑重的温和笑意。
“小玥啊,”他把小盒子轻轻放在我面前的茶几上,“你和九南的事,我和你阿姨,打心眼里高兴。
九南这孩子,性子闷,话少,认死理儿。
从小到大,除了相声,没见他对什么事儿这么上心过。
他能遇见你,是他的福气。
” 他顿了顿,目光慈爱地看着我:“这是九南他奶奶当年留下的。
不是什么值钱东西,就是个念想。
她老人家要是知道,这东西传给了九南喜欢的人,一定也高兴。
”说着,他打开了那个深紫色丝绒盒子。
盒子里,静静地躺着一枚玉佩。
玉质温润,是上好的和田白玉,触手生温。
造型古朴简洁,是一只线条流畅圆润、首尾相衔的玉环。
玉环中间镂空,打磨得极其光滑,在灯光下流淌着柔和内敛的光泽。
没有繁复的雕工,却透着一股子岁月沉淀的温雅大气。
“这……太贵重了,叔叔……”我看着那枚温润的玉环,心头一热,有些手足无措。
“拿着!”张爸爸不由分说地把盒子塞进我手里,语气带着不容拒绝的爽朗,“就是个心意!传家的老物件儿,图个吉利!以后啊,咱们就是一家人了!” “谢谢叔叔!谢谢阿姨!”我捧着那沉甸甸的小盒子,指尖感受着丝绒的柔软和玉质的温润,鼻尖有些发酸,心里被巨大的暖流填满。
张妈妈也笑着点头,轻轻拍了拍我的手背:“收着吧,孩子。
以后常来。
” 厨房那边传来轻微的碗碟碰撞声。
张九南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他应该是听到了这边的对话,目光落在我捧着丝绒盒子的手上,又看向我泛红的眼圈。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走到我身边,很自然地伸出手,宽厚温暖的掌心,轻轻覆上我握着盒子的手背。
那温热的触感,和他掌心的薄茧,清晰地传递过来。
没有言语,只有一种无声的、沉甸甸的暖意和承诺,透过交叠的掌心,稳稳地落进了心底。
窗外,夕阳的余晖透过玻璃窗,将客厅染上一层温暖的金橘色。
那枚温润的古玉环在掌心散发着融融的暖意,仿佛也浸染了夕阳的温度,熨帖着指尖,更暖透了心窝。
张爸爸爽朗的笑声还在耳边,张妈妈温柔的注视落在身上,而手背上,是他掌心传来的、带着薄茧的、坚实而温暖的覆盖。
这无声的暖流,胜过千言万语。
晚饭后,又陪着两位长辈聊了许久。
张爸爸兴致不减,又拿出几本珍藏的老曲谱手抄本,兴致勃勃地翻给我看,上面用毛笔小楷工工整整地誊写着唱词,间或有红笔批注的板眼记号,泛黄的纸页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和岁月的味道。
张妈妈则在一旁轻声细语地说着张九南小时候学艺的趣事,说他如何倔强,为了练好一个身段,能在院子里 喜欢德云小趣事请大家收藏:()德云小趣事
下意识地看向旁边的张九南。
他对我微微颔首,眼神里是沉静的鼓励。
“我…我打得不好。
”我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来。
竹板入手微凉,带着沉甸甸的质感,比我平时练习用的要厚重得多。
“怕什么!大胆打!”张爸爸豪爽地一挥手。
我定了定神,深吸一口气,回忆着课堂上学过的基本手法。
指尖捻动竹板,手腕发力—— “嗒…嗒…嗒嗒…” 声音有些发闷,节奏也略显滞涩。
远不如张爸爸刚才那几下干脆利落、韵味十足。
我的脸瞬间有些发烫,尴尬地停了下来。
“哈哈!”张爸爸非但没笑话,反而爽朗地笑了起来,“不错不错!有模有样!手腕再活泛点儿!劲儿别使那么死!”他兴致勃勃地开始指点起来,“你看,这样,腕子松点儿,手指头带着劲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着,甚至拿起另一副板儿给我示范。
客厅里一时充满了清脆的竹板敲击声和他中气十足的讲解声。
张九南坐在一旁安静地看着,深邃的眼眸里映着我和他父亲交流的身影,唇角那抹浅淡的笑意,终于清晰地漾开,带着暖融融的温度。
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
张妈妈的手艺极好,家常菜做得有滋有味。
张爸爸热情地招呼着,饭桌上笑声不断。
张九南的话依旧不多,但那份沉默不再疏离,而是带着一种安稳的力量。
他会不动声色地把我爱吃的菜往我这边推,会在张爸爸讲起他小时候糗事时,无奈又纵容地看我一眼,耳根微微泛红。
饭后,张妈妈拉着我在沙发上说话,张九南起身去厨房帮忙收拾。
张爸爸则从里屋拿出一个巴掌大的、深紫色丝绒小盒子,脸上带着一种郑重的温和笑意。
“小玥啊,”他把小盒子轻轻放在我面前的茶几上,“你和九南的事,我和你阿姨,打心眼里高兴。
九南这孩子,性子闷,话少,认死理儿。
从小到大,除了相声,没见他对什么事儿这么上心过。
他能遇见你,是他的福气。
” 他顿了顿,目光慈爱地看着我:“这是九南他奶奶当年留下的。
不是什么值钱东西,就是个念想。
她老人家要是知道,这东西传给了九南喜欢的人,一定也高兴。
”说着,他打开了那个深紫色丝绒盒子。
盒子里,静静地躺着一枚玉佩。
玉质温润,是上好的和田白玉,触手生温。
造型古朴简洁,是一只线条流畅圆润、首尾相衔的玉环。
玉环中间镂空,打磨得极其光滑,在灯光下流淌着柔和内敛的光泽。
没有繁复的雕工,却透着一股子岁月沉淀的温雅大气。
“这……太贵重了,叔叔……”我看着那枚温润的玉环,心头一热,有些手足无措。
“拿着!”张爸爸不由分说地把盒子塞进我手里,语气带着不容拒绝的爽朗,“就是个心意!传家的老物件儿,图个吉利!以后啊,咱们就是一家人了!” “谢谢叔叔!谢谢阿姨!”我捧着那沉甸甸的小盒子,指尖感受着丝绒的柔软和玉质的温润,鼻尖有些发酸,心里被巨大的暖流填满。
张妈妈也笑着点头,轻轻拍了拍我的手背:“收着吧,孩子。
以后常来。
” 厨房那边传来轻微的碗碟碰撞声。
张九南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他应该是听到了这边的对话,目光落在我捧着丝绒盒子的手上,又看向我泛红的眼圈。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走到我身边,很自然地伸出手,宽厚温暖的掌心,轻轻覆上我握着盒子的手背。
那温热的触感,和他掌心的薄茧,清晰地传递过来。
没有言语,只有一种无声的、沉甸甸的暖意和承诺,透过交叠的掌心,稳稳地落进了心底。
窗外,夕阳的余晖透过玻璃窗,将客厅染上一层温暖的金橘色。
那枚温润的古玉环在掌心散发着融融的暖意,仿佛也浸染了夕阳的温度,熨帖着指尖,更暖透了心窝。
张爸爸爽朗的笑声还在耳边,张妈妈温柔的注视落在身上,而手背上,是他掌心传来的、带着薄茧的、坚实而温暖的覆盖。
这无声的暖流,胜过千言万语。
晚饭后,又陪着两位长辈聊了许久。
张爸爸兴致不减,又拿出几本珍藏的老曲谱手抄本,兴致勃勃地翻给我看,上面用毛笔小楷工工整整地誊写着唱词,间或有红笔批注的板眼记号,泛黄的纸页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和岁月的味道。
张妈妈则在一旁轻声细语地说着张九南小时候学艺的趣事,说他如何倔强,为了练好一个身段,能在院子里 喜欢德云小趣事请大家收藏:()德云小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