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65章 汉纪六 太宗孝文皇帝中

第65章 汉纪六 太宗孝文皇帝中 第2页

目录
    尊崇宗庙、让子孙安稳,这和商汤、周武王的想法是一样的。

    可是商汤、周武王不断扩大自己的德行,他们的朝代延续了六七百年都没有衰败。

    而秦王治理天下才十几年就彻底失败了。

    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商汤、周武王对取舍的判断很审慎,而秦王对取舍的判断不审慎。

    天下就像一个大器物,现在人们放置器物,放在安稳的地方就安稳,放在危险的地方就危险。

    天下的情况和放置器物没什么不同,关键在于天子怎么处置。

    商汤、周武王把天下建立在仁、义、礼、乐的基础上,子孙延续了几十代,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秦王把天下建立在法令、刑罚之上,灾祸几乎殃及自身,子孙也被灭绝,这也是天下人都看到的。

    这难道不是明显的验证吗?人们说:‘听别人说话的方法,一定要结合他做的事来看,这样说话的人就不敢乱说。

    ’现在有人说礼义不如法令,教化不如刑罚,君主为什么不拿商朝、周朝、秦朝的事来看看呢!君主的尊贵就好比殿堂,群臣就好比台阶,百姓就好比地面。

    所以台阶有九级,殿堂的侧边远离地面,殿堂就显得高;要是没有台阶,殿堂的侧边靠近地面,殿堂就显得低。

    高的难以攀登,低的容易被人践踏,这是常理和形势决定的。

    所以古代圣王制定等级序列,朝廷内有公、卿、大夫、士,朝廷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后有各级官员、小吏,一直到普通百姓,等级分明,而天子凌驾于众人之上,所以天子的尊贵是不可企及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俗话说:‘想打老鼠又怕打坏了旁边的器物。

    ’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老鼠靠近器物,人们尚且害怕不敢扔东西打它,怕弄坏了器物,更何况是靠近君主的尊贵大臣呢!用廉耻、节礼来约束君子,所以有赐死但没有杀戮侮辱的刑罚。

    因此,黥刑、劓刑这些刑罚不会施加到大夫身上,因为他们离君主很近。

    按照礼的规定:不敢查看君主马匹的牙齿,踢到君主马匹草料的人要受处罚,这是为了预先防止对君主的不恭敬。

    现在王、侯、三公这样尊贵的人,天子都要对他们以礼相待,他们就好比古代天子所说的伯父、伯舅。

    可是现在却让他们和普通百姓一样受黥刑、劓刑、髡刑、刖刑、笞刑、辱骂、死刑这些刑罚,这样一来,殿堂不就没有台阶了吗!受刑受辱的人不就太可怜了吗!要是不讲究廉耻,大臣们手握重权、身居高位,却可能有像奴隶一样不知羞耻的心!秦二世在望夷宫被杀的事,就是因为二世执法时像打老鼠却不考虑旁边的器物一样,不考虑大臣的地位。

    我听说:鞋子再新也不会放在枕头上,帽子再破也不会用来垫脚。

    大臣曾经处在尊贵受宠的位置,天子对他们以礼相待,官吏百姓曾经对他们低头敬畏。

    现在大臣要是犯了错,皇帝可以罢免他,可以让他退休,可以赐他死,甚至可以灭了他。

    但要是把他捆绑起来,用绳子拴着,交给司法官,让他和罪犯一起劳作,司法官的小吏还对他辱骂鞭打,这可不是应该让百姓看到的事。

    地位低贱的人要是习惯了看到尊贵的人一旦犯错就受到这样的对待,这可不是尊崇尊贵、敬重显贵的教化方式。

    古代大臣要是因为不廉洁而被罢免,不会直接说他不廉洁,而是说‘簠簋不饰’;要是因为行为污秽淫乱、男女无别而获罪,不会直接说他污秽,而是说‘帷薄不修’;要是因为软弱无能不能胜任而被免职,不会直接说他软弱,而是说‘下官不职’。

    所以即使大臣确实犯了罪,也不会直接严厉地斥责他,还是会有所避讳。

    所以那些犯了大罪该受严厉谴责的大臣,听到谴责,就会戴上白色的帽子,用毛绳系着,把剑放在盛水的盘子上,到请罪的地方去请罪,皇上不会派人把他捆绑起来拉走;要是犯了中等罪行,听到命令就会自己了断,皇上不会派人去勒他的脖子;要是犯了大罪,听到命令就会面向北方拜两次,跪着自杀,皇上不会派人去揪住他行刑。

    皇上会说:‘您自己犯了错,我对您是有礼的。

    ’对大臣以礼相待,大臣们就会自我激励;用廉耻来要求他们,他们就会注重气节品行。

    皇上用廉耻、礼义来对待大臣,要是大臣不以气节品行来报答皇上,那他就不是人了。

    所以风俗教化形成后,做臣子的都会顾及自己的行为,忘掉私利,坚守气节,为义献身。

    这样就可以把不设专人控制的权力托付给他们,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们,这就是倡导廉耻、推行礼义带来的结果,皇上又有什么损失呢!不这样做,却一直沿用以前的做法,所以我说这真让人长叹啊。

    ” 贾谊因为绛侯周勃之前被逮捕入狱,最后却没事,所以用这些话来劝谏汉文帝。

    汉文帝很认同他的话,对待大臣有节制。

    从那以后,大臣有罪,都选择自杀,不接受刑罚。

     汉文帝中七年(公元前173年) 冬天十月,汉文帝下令列侯的太夫人、夫人、诸侯王子以及俸禄二千石的官吏,不能擅自征调、抓捕百姓。

     夏天四月,汉文帝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