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质朴本色
少丰强忍内心的难过,与光标师兄又精神抖擞地出发了。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他们怀着崇敬和期待的心情,来到京城的一个胡同小院门前。
这座小院位于胡同深处,周围环境宁静而古朴,与繁华喧嚣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
当他们站在小院门口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激动。
因为他们即将拜见的,是那位久已闻名、如雷贯耳的陈将军。
他是一位南征北战几十年、叱咤风云的人物,更是一位曾经主持军队工作的开国上将。
当他们推开小院的门,走进这个看似平凡的地方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功勋卓着的将军,竟然居住在如此简单又普通的胡同小院里。
小院的布置简洁而朴素,没有过多的奢华装饰。
院子里种着一些常见的花草,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正当他们惊叹于这一切时,秘书轻轻地打开了客厅的门,陈老将军微笑着迎了出来。
陈老将军虽然年事已高,但他的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
他热情地拉着他们少丰与光标的手,说道:“欢迎你们,你们辛苦了!”他的声音洪亮而亲切,让人倍感温暖。
陈老将军将他们让到沙发上坐下,然后自己走到客厅的柜子前,开始翻找着什么。
秘书见状,疑惑地问道:“首长,您需要什么吗?”陈老将军回过头,质朴地笑了笑,说:“四川的同志那么远过来,我给他们找个糖吃。
” 说着,陈老将军打开了一个糖果盒,里面装着当时不可多见的大白兔奶糖。
他用那略显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拿出几颗奶糖,塞到少丰和光标的手里。
那一颗颗洁白如雪的奶糖,仿佛承载着陈老将军对他们的关怀和热情。
他们手捧着奶糖,心中充满了感动。
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陈老将军的谦逊和朴实。
他虽然地位崇高,但却没有丝毫的架子,依然保持着一颗善良而温暖的心。
在这个小小的胡同小院里,他们与陈老将军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他的言谈举止,都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
这次拜见,不仅让他们对陈老将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伟大和谦逊。
一位曾经的高级领导,竟然没有安保人员相随,也没有摆出高官的架子,对待他们这些来自大巴山的农家子弟,却是如此的亲切和厚爱,这实在是太罕见了!当他了解到他们此次前来的目的,是要抢救那些珍贵的革命资料,将曾经在川陕苏区战斗过的老红军、老党员们的英勇事迹记录下来,并传承下去时,他毫不犹豫地拿起纸笔,挥洒自如地写下了“发扬革命传统,建设大巴山区”这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不仅如此,他还非常坦诚地告诉他们:“我现在不需要经过任何报批备案的程序,就可以给你们写这些东西了。
只是我的字写得不太好,希望你们不要介意。
”说完,他微笑着将题词递给少丰。
待陈老将军坐定之后,他们满怀敬意地邀请他讲述一下他的革命经历。
他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开始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向他们缓缓道来。
他说,他于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那是一个充满革命氛围的地方。
1929年,仅仅14岁的他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黄安县的游击队,从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第二年他正式被编入红军队伍,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加入了共青团,没过多久,他便光荣地转为了党员。
虽然那时他年纪尚小,但他在战场上表现得异常勇敢,在红一师中声名远扬。
有一次,营长高汉楚在战后讲评时,对他赞不绝口:“小胖人小志气大,打起仗来毫不含糊,简直就是一个小钢炮啊!”要知道,“小钢炮”可是当年红军眼中最为厉害的武器。
营长这一番夸奖,让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于是乎,“小胖”这个称呼渐渐被“小钢炮”所取代,而“小钢炮”这个绰号也在部队里迅速传播开来。
经过一年多的战火洗礼和严峻考验,他凭借着卓越的战斗表现和领导才能,被任命为红34团的连指导员。
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的反“围剿”作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他们怀着崇敬和期待的心情,来到京城的一个胡同小院门前。
这座小院位于胡同深处,周围环境宁静而古朴,与繁华喧嚣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
当他们站在小院门口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激动。
因为他们即将拜见的,是那位久已闻名、如雷贯耳的陈将军。
他是一位南征北战几十年、叱咤风云的人物,更是一位曾经主持军队工作的开国上将。
当他们推开小院的门,走进这个看似平凡的地方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功勋卓着的将军,竟然居住在如此简单又普通的胡同小院里。
小院的布置简洁而朴素,没有过多的奢华装饰。
院子里种着一些常见的花草,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正当他们惊叹于这一切时,秘书轻轻地打开了客厅的门,陈老将军微笑着迎了出来。
陈老将军虽然年事已高,但他的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
他热情地拉着他们少丰与光标的手,说道:“欢迎你们,你们辛苦了!”他的声音洪亮而亲切,让人倍感温暖。
陈老将军将他们让到沙发上坐下,然后自己走到客厅的柜子前,开始翻找着什么。
秘书见状,疑惑地问道:“首长,您需要什么吗?”陈老将军回过头,质朴地笑了笑,说:“四川的同志那么远过来,我给他们找个糖吃。
” 说着,陈老将军打开了一个糖果盒,里面装着当时不可多见的大白兔奶糖。
他用那略显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拿出几颗奶糖,塞到少丰和光标的手里。
那一颗颗洁白如雪的奶糖,仿佛承载着陈老将军对他们的关怀和热情。
他们手捧着奶糖,心中充满了感动。
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陈老将军的谦逊和朴实。
他虽然地位崇高,但却没有丝毫的架子,依然保持着一颗善良而温暖的心。
在这个小小的胡同小院里,他们与陈老将军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他的言谈举止,都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
这次拜见,不仅让他们对陈老将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伟大和谦逊。
一位曾经的高级领导,竟然没有安保人员相随,也没有摆出高官的架子,对待他们这些来自大巴山的农家子弟,却是如此的亲切和厚爱,这实在是太罕见了!当他了解到他们此次前来的目的,是要抢救那些珍贵的革命资料,将曾经在川陕苏区战斗过的老红军、老党员们的英勇事迹记录下来,并传承下去时,他毫不犹豫地拿起纸笔,挥洒自如地写下了“发扬革命传统,建设大巴山区”这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不仅如此,他还非常坦诚地告诉他们:“我现在不需要经过任何报批备案的程序,就可以给你们写这些东西了。
只是我的字写得不太好,希望你们不要介意。
”说完,他微笑着将题词递给少丰。
待陈老将军坐定之后,他们满怀敬意地邀请他讲述一下他的革命经历。
他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开始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向他们缓缓道来。
他说,他于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那是一个充满革命氛围的地方。
1929年,仅仅14岁的他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黄安县的游击队,从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第二年他正式被编入红军队伍,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加入了共青团,没过多久,他便光荣地转为了党员。
虽然那时他年纪尚小,但他在战场上表现得异常勇敢,在红一师中声名远扬。
有一次,营长高汉楚在战后讲评时,对他赞不绝口:“小胖人小志气大,打起仗来毫不含糊,简直就是一个小钢炮啊!”要知道,“小钢炮”可是当年红军眼中最为厉害的武器。
营长这一番夸奖,让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于是乎,“小胖”这个称呼渐渐被“小钢炮”所取代,而“小钢炮”这个绰号也在部队里迅速传播开来。
经过一年多的战火洗礼和严峻考验,他凭借着卓越的战斗表现和领导才能,被任命为红34团的连指导员。
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的反“围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