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快穿:是男二又怎样?照不走剧情 > 第140章 农门科举十七

第140章 农门科举十七

目录
    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就来到二月十五时。

     寅时,京城的天还蒙着墨色,贡院的朱漆大门外,就已经有三百余名举子裹着棉衣在寒风中排起长龙。

     听着自己周边考生们跺脚驱寒的声响,徐景行也忍不住动手裹紧身上所穿的棉袄,当然,一些家世显赫的举子,身穿狐裘,有仆从提着灯笼伺候,丝毫不惧这清晨的寒意。

     当值的搜检官将考生们逐一带到查验棚里,那里有经验丰富的老吏仔细对比文牒上的画像,确认一切无误后才会放考生进入考场,就比如排在徐景行前面的一个年轻举人,因为脸上的痣比文牒上的多一个,被好生盘查了一番。

     “云陵解元徐景行?”一个皂吏核对了名册,又上下仔细打量了他一番才开口道:“你的号舍在乙字七号,别走错了。

    ” 当真的踏入贡院的那一刻,徐景行只觉一股森严的气息扑面而来,高墙之上,有持刀的兵卒目光如鹰监察着一切,甬道两侧,还有监考官手持着戒尺来回巡视。

     徐景行按号入座,发现这间狭小的号舍仅容人屈膝坐下,接下来的三天两夜,他的吃喝拉撒,几乎都在这方寸之地内。

     到了卯时三刻,响起三声梆子,差役们举着写满题目的木牌穿行在号舍巷道中,‘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

    ’的题目呈现在众位考生眼前。

     会试第一场,旨在考核考生对四书五经及各家的注疏,算三场考试中较为容易的一场,即便如此,徐景行也没有急着动笔,而是先闭目沉思片刻。

     临出发前,老师余世镜再三叮嘱他考试时破题要准,承题要稳,起讲要奇, 这道题严格说起来不难,徐景行以《论语》为基,穿插《孟子》《大学》《中庸》里的精义,又巧妙引入当下吏治弊端,最后点出自己见识过诸多世界而形成的奇特见解,写到酣处,竟让他忘了时间,一直写到监考官敲响铜锣,提醒考生停笔用膳。

     徐景行这才发觉自己的手指已然被冻得有些发僵,连忙呵气暖手,而后从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