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科技重铸天庭 > 第200章 风暴前夕

第200章 风暴前夕

目录
    青禾镇的春天,是被“山河链”的金线重新编织过的。

    曾经蒙尘的溪流如今澄澈见底,倒映着被“息壤生态”修复后青翠欲滴的山峦。

    空气中没了旧日工厂残留的金属锈味,只有湿润泥土的芬芳和自动化农场里“神农基质”滋养下果蔬的淡淡甜香。

     苏家祖宅修葺一新,白墙黛瓦,檐角挂着古朴的电子风铃,在微风中发出清越的、融合了伶伦“天籁元音”片段的合成乐声。

    屋后那片曾经荒芜的坡地,此刻成了林建国和张秀兰的“试验田”。

    几架蜂鸟大小的智能农用无人机低空盘旋,发出细微的嗡鸣,精准地扫描着每一株作物的叶面湿度、土壤养分,将数据实时投射到林建国手腕的简易终端上。

     “嘿!老苏!看见没?这‘神农基质’配这‘小蜜蜂’,比我当年伺候试验田还省心!”林建国戴着草帽,得意地指着终端光幕上跳动的绿色数据,对一旁提着水壶的苏父炫耀。

    光幕显示着“黄瓜3号植株:需水微量,钾元素略高,建议追加磷肥5克”。

    他熟练地对着终端语音指令:“小蜜蜂三号,目标黄瓜3号,追加‘丰年’磷基营养液,剂量5克。

    ” 一架无人机立刻脱离编队,悬停在指定植株上方,下方探出细小的喷嘴,精准地喷洒出几乎看不见的雾状营养液。

     苏父笑呵呵地放下水壶,他早已不需要亲自浇水。

    田地边缘埋设的“共工-7型”智能微灌溉系统,正根据无人机的扫描数据,通过遍布地下的毛细管网,将精确调配了“息壤”活性成分的纯净水无声地输送到每一寸土壤。

    “省心是省心,就是少了点……下地的筋骨劲儿。

    ”他活动了下肩膀,目光慈爱地望向田埂边。

     田埂旁,张秀兰和苏母正围着一个藤编的摇篮。

    摇篮里,是苏晚晴表姐刚满月的小女儿,粉雕玉琢,睡得正香。

    摇篮上方,悬浮着一个巴掌大的“安魂仪”,正散发着肉眼不可见、却能安抚婴儿情绪的柔和能量场(弱化版“天籁元音”)。

    张秀兰手里拿着个小小的感应器,对着婴儿晃了晃,感应器屏幕亮起温和的绿光:“心率、体温、脑波都平稳!这‘安魂仪’可比咱们那会儿的拨浪鼓管用多了!” 苏母则拿着一片刚从旁边菜畦里摘下、还带着露珠的生菜叶,在婴儿小鼻子前轻轻晃过,逗弄着:“宝宝闻闻,香不香?这可是高科技种出来的,没一点农药!” 厨房里飘出诱人的饭菜香。

    苏晚晴系着围裙,正用智能灶具操控着几口锅,屏幕上跳动着精准的火候曲线和调料配比提示。

    林默靠在门框边,手里削着一个刚从“试验田”摘下的苹果。

    果皮均匀地垂下,露出水灵灵的果肉。

    他削下一小片,很自然地递到苏晚晴嘴边。

    苏晚晴侧头就着他的手吃了,眼睛弯成月牙:“甜!咱爸这技术,快赶上专业的了。

    ” 这短暂的宁静,像一层温润的琉璃,包裹着劫后余生的青禾镇,也包裹着历经风霜的两家人。

    林默看着父母脸上舒展开的皱纹,看着苏父苏母眼中满足的笑意,看着苏晚晴在烟火气里娴静的身影,胸中那根因昆仑而时刻紧绷的弦,似乎也微微松弛下来。

    伏羲龟甲贴在胸口,传递着温吞的暖意,如同这春日午后的阳光。

     他削好苹果,切成小块放在碟子里,端到院子里的小石桌上。

    “爸,妈,叔叔,阿姨,吃点水果。

    ”他招呼着,自己也拿起一块,感受着清甜的汁水在口中弥漫。

    这一刻,没有天机阁的警报,没有昆仑的风暴,只有屋檐下的风铃轻响,田间的蜂鸣,家人的笑语。

    他握着苏晚晴的手,指尖无意识地在她的手心轻轻划着,那是只有他们才懂的、关于未来的无声约定。

     “小默啊,”苏父喝了口茶,看着远处被无人机照顾得妥妥帖帖的田地,忽然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