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帝尧圭影
“山河链”网络上的锈蚀红点如同溃烂的疮口,无声蔓延。
隔离程序暂时圈住了污染,却无法阻止那源自星辰寂灭的衰败气息在节点内部持续蚕食着宝贵的“灵性”。
童童涂鸦上那断裂的生锈翅膀,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寻找净化之力的命令已下,“反星蚀”专项组在苏晚晴带领下高速运转,无数数据流和实验方案在光屏上碰撞,但“寂灭星能”那诡异的“锈蚀”特性,如同最顽固的油污,让常规的能量中和、物质阻断方案纷纷失效。
林默站在指挥中心巨大的落地窗前,目光穿透玻璃,投向深邃的夜空。
繁星点点,浩瀚无垠,这本是壮丽的画卷,此刻却笼罩着一层无形的阴霾。
胸前的龟甲持续传递着冰冷刺骨的警示,指向那“星落”的源头——深邃的宇宙。
他闭上眼,伏羲血脉的力量在识海中流淌,不再试图强行推演被“叹息之墙”屏蔽的“三星君”踪迹,而是顺着龟甲的指引,将感知力如同最精密的探针,小心翼翼地回溯着那些袭击节点内部残留的、极其微弱的“寂灭星能”轨迹。
灰败、衰亡、冰冷…这股力量如同宇宙中的癌变,但其运行的轨迹,是否也遵循着某种…扭曲的秩序?如同锈蚀,也需依附于金属的结构。
一丝极其微弱、几乎难以捕捉的“线”,在无数混乱的衰败气息中浮现。
它并非能量束的实体路径,更像是一种…源自更深层宇宙规则的引力涟漪,一种指向性的“落点”偏好。
这条“线”,若有若无地…指向东方。
“南京…”林默猛地睁开眼,瞳孔中闪过一丝锐利的金光,“紫金山!”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这座矗立于钟山之巅的现代观星圣地,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庄重而宁静。
巨大的白色圆顶观测室如同巨兽蛰伏,指向苍穹。
但此刻,台内气氛却有些不同寻常。
几位核心研究员正围在一个被临时清空的、恒温恒湿的独立展柜前,柜内静静躺着一件与周围精密仪器格格不入的古物——一尊由深褐色致密石材打磨而成的圭表。
圭表呈“圭”字形,圭尺平直,表座厚重,表面打磨光滑,布满岁月侵蚀的痕迹。
它并非装饰品,而是古代用于测量日影长度、确定节气、制定历法的精密仪器。
据台史记载,此圭表系建国初期由民间征集,传说曾为某古老观象台旧物,年代极其久远,具体来源已不可考,因其材质特殊、工艺精湛,一直作为天文台的“镇台古物”之一珍藏。
“林先生,苏博士,这就是我们珍藏的‘天正圭表’。
”一位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的老研究员王教授介绍道,语气带着学者对古物的敬意,“它的测影精度之高,在同类古物中实属罕见。
我们曾用现代激光测距仪校准过,误差极小得令人惊讶,仿佛…古人掌握了某种超越时代的微雕技术。
” 苏晚晴没有立刻靠近,而是打开了随身携带的多功能探测仪。
无形的扫描波束笼罩圭表。
“材质分析…未知致密岩石,密度极高,非地球已知矿物谱系…内部有极其微弱的能量场残留…等等!”探测仪突然发出轻微的蜂鸣,苏晚晴眼神一凝,“能量场残留…其波动频率…与‘寂灭星能’残留有…极其微弱的对立谐振点?类似…正负两极?” 这个发现让众人都是一惊。
一件古物,竟蕴含着能与那诡异星能对抗的波动? 林默的目光则被圭表表座上一个极其古朴、形似北斗七星环绕北极星的浅浅刻痕所吸引——璇玑玉衡!他心中一动,伏羲血脉隐隐与之共鸣。
“王教授,能否启动台内最先进的球幕星图投影仪?”林默突然问道,“将昨晚…不,将泰山‘星落’袭击发生时,紫金山上空对应的实时星图,完整地投射到这个展柜区域?亮度…调到最低阈值。
” 王教授虽然不解,但对林默的要求不敢怠慢:“可以!马上安排
隔离程序暂时圈住了污染,却无法阻止那源自星辰寂灭的衰败气息在节点内部持续蚕食着宝贵的“灵性”。
童童涂鸦上那断裂的生锈翅膀,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寻找净化之力的命令已下,“反星蚀”专项组在苏晚晴带领下高速运转,无数数据流和实验方案在光屏上碰撞,但“寂灭星能”那诡异的“锈蚀”特性,如同最顽固的油污,让常规的能量中和、物质阻断方案纷纷失效。
林默站在指挥中心巨大的落地窗前,目光穿透玻璃,投向深邃的夜空。
繁星点点,浩瀚无垠,这本是壮丽的画卷,此刻却笼罩着一层无形的阴霾。
胸前的龟甲持续传递着冰冷刺骨的警示,指向那“星落”的源头——深邃的宇宙。
他闭上眼,伏羲血脉的力量在识海中流淌,不再试图强行推演被“叹息之墙”屏蔽的“三星君”踪迹,而是顺着龟甲的指引,将感知力如同最精密的探针,小心翼翼地回溯着那些袭击节点内部残留的、极其微弱的“寂灭星能”轨迹。
灰败、衰亡、冰冷…这股力量如同宇宙中的癌变,但其运行的轨迹,是否也遵循着某种…扭曲的秩序?如同锈蚀,也需依附于金属的结构。
一丝极其微弱、几乎难以捕捉的“线”,在无数混乱的衰败气息中浮现。
它并非能量束的实体路径,更像是一种…源自更深层宇宙规则的引力涟漪,一种指向性的“落点”偏好。
这条“线”,若有若无地…指向东方。
“南京…”林默猛地睁开眼,瞳孔中闪过一丝锐利的金光,“紫金山!”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这座矗立于钟山之巅的现代观星圣地,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庄重而宁静。
巨大的白色圆顶观测室如同巨兽蛰伏,指向苍穹。
但此刻,台内气氛却有些不同寻常。
几位核心研究员正围在一个被临时清空的、恒温恒湿的独立展柜前,柜内静静躺着一件与周围精密仪器格格不入的古物——一尊由深褐色致密石材打磨而成的圭表。
圭表呈“圭”字形,圭尺平直,表座厚重,表面打磨光滑,布满岁月侵蚀的痕迹。
它并非装饰品,而是古代用于测量日影长度、确定节气、制定历法的精密仪器。
据台史记载,此圭表系建国初期由民间征集,传说曾为某古老观象台旧物,年代极其久远,具体来源已不可考,因其材质特殊、工艺精湛,一直作为天文台的“镇台古物”之一珍藏。
“林先生,苏博士,这就是我们珍藏的‘天正圭表’。
”一位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的老研究员王教授介绍道,语气带着学者对古物的敬意,“它的测影精度之高,在同类古物中实属罕见。
我们曾用现代激光测距仪校准过,误差极小得令人惊讶,仿佛…古人掌握了某种超越时代的微雕技术。
” 苏晚晴没有立刻靠近,而是打开了随身携带的多功能探测仪。
无形的扫描波束笼罩圭表。
“材质分析…未知致密岩石,密度极高,非地球已知矿物谱系…内部有极其微弱的能量场残留…等等!”探测仪突然发出轻微的蜂鸣,苏晚晴眼神一凝,“能量场残留…其波动频率…与‘寂灭星能’残留有…极其微弱的对立谐振点?类似…正负两极?” 这个发现让众人都是一惊。
一件古物,竟蕴含着能与那诡异星能对抗的波动? 林默的目光则被圭表表座上一个极其古朴、形似北斗七星环绕北极星的浅浅刻痕所吸引——璇玑玉衡!他心中一动,伏羲血脉隐隐与之共鸣。
“王教授,能否启动台内最先进的球幕星图投影仪?”林默突然问道,“将昨晚…不,将泰山‘星落’袭击发生时,紫金山上空对应的实时星图,完整地投射到这个展柜区域?亮度…调到最低阈值。
” 王教授虽然不解,但对林默的要求不敢怠慢:“可以!马上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