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一心为老兄弟谋好岗位的朱元璋 第2页
尽管六部的折子可以直接递入宫中,但官员们仍借此机会展示自己。
他们希望提醒昏昏欲睡的朱元璋,还有人在为朝廷效力,别忘了他们的存在。
同时,这也是一个让同僚们了解自身能力、集思广益的好机会。
这部分内容耗时最长,却是必不可少的。
这关系到朱元璋对大明政局的掌控,即便他此刻困倦至极,也必须强撑着听下去。
好不容易熬过这段,朱元璋以为无事发生,正准备宣布散朝,却听见宋利熟悉的“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之声。
不曾想,平日最沉默的言官张文本突然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本奏!” 朱元璋勉强提起精神,发现竟是张文本。
这位老者平时看似安分守己,实则是个不折不扣的直言敢谏之人。
张文本官居正二品御史中丞,但他的白发苍苍让人觉得他并不起眼。
然而在场的人都知道,他对官职毫不在意。
张文本平日里仅靠微薄的俸禄维持生活。
自从踏入大明官场,他就只热衷于一件事——揭发他人过错。
这人不仅正直无畏,而且特别擅长揭露别人的错误。
过去,他是少数敢于直面朱元璋据理力争的御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过,他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其他官员身上。
这位老人完全不畏惧死亡或得罪他人。
一旦发现别人的过失,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指出。
每次他一开口,除了同僚御史之外,所有大臣都会感到紧张。
这下又是哪个倒霉蛋被倔强的老张抓住把柄了? 这次肯定少不了麻烦! 然而,朱元璋并未察觉张文本的目标其实是自己,所以他还友好地点了点头说道: "张爱卿,请讲吧!" 但张文本并不会因为朱元璋的笑容和几句客气话而有所收敛。
他认为御史应该监督上下,保持清廉公正。
于是,在例行程序结束后,他开始了批评: "陛下,臣有一事进谏。
" "陛下为一国之主,健康状况关系到国家命运和百姓幸福。
" "陛下怎能因个**望而沉溺享乐?" "陛下今日若因懒惰而晚到,明日恐怕会对政务疏忽,久而久之,大明岂不是要衰败?" "因此,臣张文本冒死劝谏,恳请陛下远离酒色,尽快改正错误。
" 张文本的话一出口,朱元璋顿时清醒过来。
这老家伙竟敢在众人面前指责朕? 什么国家衰败? 什么政务荒废? 什么沉溺酒色? 简直胡说八道! 这简直是…… 张文本太放肆了! 朱元璋不过是想和家人打打牌消遣时间,却被谏言打断,顿时脸色阴沉如墨。
还未开口,御史台的其他御史相继出列,齐声支持张文本。
整个奉天殿寂静无声,大臣们都低头不敢抬头,生怕惹怒龙颜。
傻子都明白,皇帝此刻怒火正盛,谁冒头谁倒霉。
朱元璋盯着这些自称为了江山社稷直言进谏的御史们,心中暗恼。
大明的言官向来刚直不阿,即使面对廷杖或囚禁也毫不畏惧。
从后世角度看,虽然有些伪君子,但也有许多忠于职守、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直之士。
他们将谏言视为信仰,视死如归。
朱元璋虽暴躁,却并非不明事理。
他知道这些人是为国家好,自己也有不足之处,因此并未迁怒于张文本等人。
朱元璋无奈地接受了臣子们的劝谏,心里满是委屈。
他不过是小酌了几杯,又玩了几局麻将
他们希望提醒昏昏欲睡的朱元璋,还有人在为朝廷效力,别忘了他们的存在。
同时,这也是一个让同僚们了解自身能力、集思广益的好机会。
这部分内容耗时最长,却是必不可少的。
这关系到朱元璋对大明政局的掌控,即便他此刻困倦至极,也必须强撑着听下去。
好不容易熬过这段,朱元璋以为无事发生,正准备宣布散朝,却听见宋利熟悉的“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之声。
不曾想,平日最沉默的言官张文本突然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本奏!” 朱元璋勉强提起精神,发现竟是张文本。
这位老者平时看似安分守己,实则是个不折不扣的直言敢谏之人。
张文本官居正二品御史中丞,但他的白发苍苍让人觉得他并不起眼。
然而在场的人都知道,他对官职毫不在意。
张文本平日里仅靠微薄的俸禄维持生活。
自从踏入大明官场,他就只热衷于一件事——揭发他人过错。
这人不仅正直无畏,而且特别擅长揭露别人的错误。
过去,他是少数敢于直面朱元璋据理力争的御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过,他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其他官员身上。
这位老人完全不畏惧死亡或得罪他人。
一旦发现别人的过失,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指出。
每次他一开口,除了同僚御史之外,所有大臣都会感到紧张。
这下又是哪个倒霉蛋被倔强的老张抓住把柄了? 这次肯定少不了麻烦! 然而,朱元璋并未察觉张文本的目标其实是自己,所以他还友好地点了点头说道: "张爱卿,请讲吧!" 但张文本并不会因为朱元璋的笑容和几句客气话而有所收敛。
他认为御史应该监督上下,保持清廉公正。
于是,在例行程序结束后,他开始了批评: "陛下,臣有一事进谏。
" "陛下为一国之主,健康状况关系到国家命运和百姓幸福。
" "陛下怎能因个**望而沉溺享乐?" "陛下今日若因懒惰而晚到,明日恐怕会对政务疏忽,久而久之,大明岂不是要衰败?" "因此,臣张文本冒死劝谏,恳请陛下远离酒色,尽快改正错误。
" 张文本的话一出口,朱元璋顿时清醒过来。
这老家伙竟敢在众人面前指责朕? 什么国家衰败? 什么政务荒废? 什么沉溺酒色? 简直胡说八道! 这简直是…… 张文本太放肆了! 朱元璋不过是想和家人打打牌消遣时间,却被谏言打断,顿时脸色阴沉如墨。
还未开口,御史台的其他御史相继出列,齐声支持张文本。
整个奉天殿寂静无声,大臣们都低头不敢抬头,生怕惹怒龙颜。
傻子都明白,皇帝此刻怒火正盛,谁冒头谁倒霉。
朱元璋盯着这些自称为了江山社稷直言进谏的御史们,心中暗恼。
大明的言官向来刚直不阿,即使面对廷杖或囚禁也毫不畏惧。
从后世角度看,虽然有些伪君子,但也有许多忠于职守、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直之士。
他们将谏言视为信仰,视死如归。
朱元璋虽暴躁,却并非不明事理。
他知道这些人是为国家好,自己也有不足之处,因此并未迁怒于张文本等人。
朱元璋无奈地接受了臣子们的劝谏,心里满是委屈。
他不过是小酌了几杯,又玩了几局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