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一心为老兄弟谋好岗位的朱元璋
没办法,打牌就是如此,赢了便是运气。
不过,朱元璋并未气馁,这只是第一局而已。
人难免有失误,偶尔让她们得意一阵,无妨。
然而,随着游戏继续,其他三人笑容愈发灿烂,朱元璋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
他看着手中仅剩的几枚铜板,再看看三人面前堆积如山的筹码,心中满是不甘。
但此刻他也疑惑不解。
自己可是正统的天命之子,堂堂大明开国皇帝! 怎会气运不及家中这几人? 要知道,刚才好几轮分明是被压制的冤家牌。
明明手握好牌,却无论如何都凑不成胡,最后才发现全在他人手中。
朱元璋连续换了几拨铜板,但都不顺利,让他十分沮丧。
突然,他有了主意,招手示意宋利过来低声嘱咐了几句。
宋利听后震惊地望着他,朱元璋则坚定地点了点头。
随后,宋利只得照办。
众人以为朱元璋是因**失利,让宋利去买新的铜板,其实不然。
新的铜板确实送到了,而且每人分到了两百五十枚,起点相同。
然而,此时大家的关注点早已不在铜板上,而是放在了朱元璋拿出的那方玉玺上。
马皇后忍不住问道:“重八,你把传国玉玺拿出来做什么?难道打牌还要用这个?”朱标也在心里认同母亲的话。
朱元璋却不慌不忙地回答:“我感觉今天宫中的气运不太好,所以特地带它来镇一镇。
” 这时,朱标正在喝茶吃点心,突然听到父亲的话,差点笑喷了。
缓过神后,他惊讶地看着父亲,似乎在质疑他的诚意。
但朱元璋依然神情自若。
母子三人无奈地继续游戏。
奇怪的是,自从玉玺出现后,朱元璋的运气变得极佳,接连胡了好几把大牌,令其他人难以置信。
于是,宋利又被派出去一趟。
深夜牌局 眼前的场景变得奇特:一张牌桌旁坐着四人,每人面前都放置着一枚印玺。
印玺大小各异,其中朱元璋面前的是最大的传国玉玺。
其余几枚亦不容小觑,皇后凤印、东宫太子印及太子妃印全部陈列出来。
此时,连愚人都能看出端倪。
这世间最尊贵的几人此刻正在玩乐。
这场牌局从白天延续至深夜。
若非马皇后突然提醒明日早朝,朱元璋恐怕不会轻易停手。
次日清晨,早朝的大殿内,文武百官均已到齐,唯独朱元璋迟迟未现。
众臣心中骤然不安。
老朱一向勤勉,从未有过迟到之举。
今日怎会如此? 莫非病了? 众人虽心存疑惑,却不敢多言,只静静等候。
约半个时辰后,朱元璋才带着明显倦意步入奉天殿。
无奈,睡眠不足所致。
百官见他双眼布满血丝,频频打哈欠的模样,心中暗自猜测。
老朱昨晚想必兴致颇高,不知在哪个妃子宫中流连忘返。
--- 大明早朝有着严格的规定与流程。
大臣向皇帝行礼问安之后,第一件要询问的事便是是否有紧急事务。
这是朝会中最关键的一环。
只有重大事件或涉及国家根本之事才能在此时提出。
--- (此处为章节标题,无需改动) 近来的大明虽称不上风和日丽,但也算太平无事。
开国之初制定的诸多休养生息之策,如今渐渐显现出成效,地方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朱元璋对官场的严苛整治,虽然严厉,但也确实让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一些。
今日朝会并未出现什么意外,一切顺利进行。
随后便是例行的政务汇报。
不过,朱元璋并未气馁,这只是第一局而已。
人难免有失误,偶尔让她们得意一阵,无妨。
然而,随着游戏继续,其他三人笑容愈发灿烂,朱元璋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
他看着手中仅剩的几枚铜板,再看看三人面前堆积如山的筹码,心中满是不甘。
但此刻他也疑惑不解。
自己可是正统的天命之子,堂堂大明开国皇帝! 怎会气运不及家中这几人? 要知道,刚才好几轮分明是被压制的冤家牌。
明明手握好牌,却无论如何都凑不成胡,最后才发现全在他人手中。
朱元璋连续换了几拨铜板,但都不顺利,让他十分沮丧。
突然,他有了主意,招手示意宋利过来低声嘱咐了几句。
宋利听后震惊地望着他,朱元璋则坚定地点了点头。
随后,宋利只得照办。
众人以为朱元璋是因**失利,让宋利去买新的铜板,其实不然。
新的铜板确实送到了,而且每人分到了两百五十枚,起点相同。
然而,此时大家的关注点早已不在铜板上,而是放在了朱元璋拿出的那方玉玺上。
马皇后忍不住问道:“重八,你把传国玉玺拿出来做什么?难道打牌还要用这个?”朱标也在心里认同母亲的话。
朱元璋却不慌不忙地回答:“我感觉今天宫中的气运不太好,所以特地带它来镇一镇。
” 这时,朱标正在喝茶吃点心,突然听到父亲的话,差点笑喷了。
缓过神后,他惊讶地看着父亲,似乎在质疑他的诚意。
但朱元璋依然神情自若。
母子三人无奈地继续游戏。
奇怪的是,自从玉玺出现后,朱元璋的运气变得极佳,接连胡了好几把大牌,令其他人难以置信。
于是,宋利又被派出去一趟。
深夜牌局 眼前的场景变得奇特:一张牌桌旁坐着四人,每人面前都放置着一枚印玺。
印玺大小各异,其中朱元璋面前的是最大的传国玉玺。
其余几枚亦不容小觑,皇后凤印、东宫太子印及太子妃印全部陈列出来。
此时,连愚人都能看出端倪。
这世间最尊贵的几人此刻正在玩乐。
这场牌局从白天延续至深夜。
若非马皇后突然提醒明日早朝,朱元璋恐怕不会轻易停手。
次日清晨,早朝的大殿内,文武百官均已到齐,唯独朱元璋迟迟未现。
众臣心中骤然不安。
老朱一向勤勉,从未有过迟到之举。
今日怎会如此? 莫非病了? 众人虽心存疑惑,却不敢多言,只静静等候。
约半个时辰后,朱元璋才带着明显倦意步入奉天殿。
无奈,睡眠不足所致。
百官见他双眼布满血丝,频频打哈欠的模样,心中暗自猜测。
老朱昨晚想必兴致颇高,不知在哪个妃子宫中流连忘返。
--- 大明早朝有着严格的规定与流程。
大臣向皇帝行礼问安之后,第一件要询问的事便是是否有紧急事务。
这是朝会中最关键的一环。
只有重大事件或涉及国家根本之事才能在此时提出。
--- (此处为章节标题,无需改动) 近来的大明虽称不上风和日丽,但也算太平无事。
开国之初制定的诸多休养生息之策,如今渐渐显现出成效,地方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朱元璋对官场的严苛整治,虽然严厉,但也确实让百姓的日子好过了一些。
今日朝会并未出现什么意外,一切顺利进行。
随后便是例行的政务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