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再遇陈国柱 第2页
了一些。
他又问了几个关于朱启明来历的问题,朱启明都一一应对,尽量避开现代的词汇和概念。
终于,老人的态度有所缓和。
“国柱是我侄儿,就住在村东头第三家。
你且跟我来。
” 朱启明大喜,连忙跟上老人的脚步。
穿过几条泥泞的小路,他们来到一户低矮的茅草屋前。
院子里,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劈柴。
“国柱!有人找你!”老人高声喊道。
那人抬起头,正是陈国柱。
他约三十出头,身材魁梧,皮肤黝黑,一身粗布短打,正挥汗如雨地劈着柴火。
那不正是第一次穿越时,被吓晕的陈国柱吗? 陈国柱看到朱启明,先是一愣,随即脸色大变,手中的斧头“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涯屌!”他用客家话爆了句粗口,双腿发软,差点跪倒在地,“是,是你!那个……那个妖怪!” 朱启明连忙上前搀扶,右手拇指突然重重碾过对方虎口——那是帝王扶起臣子时的特殊手法。
两人肌肤相触的刹那,陈国柱莫名生出跪拜的冲动,而朱启明左手正神经质地摩挲着空荡荡的拇指根,那里本该有枚温润的羊脂玉扳指。
他用客家话温声安抚:“莫慌!莫慌!我不是妖怪,是人!” 陈国柱一边后退一边结结巴巴地说:“你,你上次那鬼叫声,还有那蓝光……” “那不是鬼叫,是……是我的法器发出的声音。
”朱启明急中生智,“我是……是朝廷派来查访民情的钦差!” 陈国柱半信半疑,但听到“朝廷”二字,明显有些畏惧。
朱启明见状,赶紧从背包里拿出两面小圆镜,一面递给陈国柱,一面递给老人。
“这是我从西域带回的宝物,送给二位。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国柱和老人接过镜子,好奇地看着。
这镜子比他们见过的铜镜要清晰百倍,映出的人脸细节毕现,连毛孔都清清楚楚。
“天啊!”陈国柱惊呼,手都在发抖,“这,这也太清楚了!比县太爷家的铜镜还要好十倍!” 老人也是眼睛瞪得溜圆,用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镜面,嘴里念叨着:“仙家之物,仙家之物啊……” 朱启明见他们如此反应,心中暗喜。
果然,在这个时代,哪怕最普通的现代物品也能引起轰动。
“二位且收好,这是小小心意。
”朱启明拱手道,“在下姓朱名……文远,想去县城卖些宝物,不知陈兄可否引路?” 得了宝贝的陈国柱,对朱启明的畏惧一扫而空,变得异常热情:“大人放心!小人这就收拾一下,带您去县城!” 临行前,朱启明向陈国柱和老人打听了县城的情况。
“县城里大户人家多么?我这有些货物要出手。
” 陈国柱搓着手说道:“县城里最大的是周员外家,家财万贯,良田千顷。
还有县太爷,虽然刚上任不久,但也是阔气人家。
此外还有几家富商,做丝绸、盐、瓷器生意的,都很有钱。
” 朱启明点点头,记在心里。
不一会儿,陈国柱收拾妥当,二
他又问了几个关于朱启明来历的问题,朱启明都一一应对,尽量避开现代的词汇和概念。
终于,老人的态度有所缓和。
“国柱是我侄儿,就住在村东头第三家。
你且跟我来。
” 朱启明大喜,连忙跟上老人的脚步。
穿过几条泥泞的小路,他们来到一户低矮的茅草屋前。
院子里,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劈柴。
“国柱!有人找你!”老人高声喊道。
那人抬起头,正是陈国柱。
他约三十出头,身材魁梧,皮肤黝黑,一身粗布短打,正挥汗如雨地劈着柴火。
那不正是第一次穿越时,被吓晕的陈国柱吗? 陈国柱看到朱启明,先是一愣,随即脸色大变,手中的斧头“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涯屌!”他用客家话爆了句粗口,双腿发软,差点跪倒在地,“是,是你!那个……那个妖怪!” 朱启明连忙上前搀扶,右手拇指突然重重碾过对方虎口——那是帝王扶起臣子时的特殊手法。
两人肌肤相触的刹那,陈国柱莫名生出跪拜的冲动,而朱启明左手正神经质地摩挲着空荡荡的拇指根,那里本该有枚温润的羊脂玉扳指。
他用客家话温声安抚:“莫慌!莫慌!我不是妖怪,是人!” 陈国柱一边后退一边结结巴巴地说:“你,你上次那鬼叫声,还有那蓝光……” “那不是鬼叫,是……是我的法器发出的声音。
”朱启明急中生智,“我是……是朝廷派来查访民情的钦差!” 陈国柱半信半疑,但听到“朝廷”二字,明显有些畏惧。
朱启明见状,赶紧从背包里拿出两面小圆镜,一面递给陈国柱,一面递给老人。
“这是我从西域带回的宝物,送给二位。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国柱和老人接过镜子,好奇地看着。
这镜子比他们见过的铜镜要清晰百倍,映出的人脸细节毕现,连毛孔都清清楚楚。
“天啊!”陈国柱惊呼,手都在发抖,“这,这也太清楚了!比县太爷家的铜镜还要好十倍!” 老人也是眼睛瞪得溜圆,用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镜面,嘴里念叨着:“仙家之物,仙家之物啊……” 朱启明见他们如此反应,心中暗喜。
果然,在这个时代,哪怕最普通的现代物品也能引起轰动。
“二位且收好,这是小小心意。
”朱启明拱手道,“在下姓朱名……文远,想去县城卖些宝物,不知陈兄可否引路?” 得了宝贝的陈国柱,对朱启明的畏惧一扫而空,变得异常热情:“大人放心!小人这就收拾一下,带您去县城!” 临行前,朱启明向陈国柱和老人打听了县城的情况。
“县城里大户人家多么?我这有些货物要出手。
” 陈国柱搓着手说道:“县城里最大的是周员外家,家财万贯,良田千顷。
还有县太爷,虽然刚上任不久,但也是阔气人家。
此外还有几家富商,做丝绸、盐、瓷器生意的,都很有钱。
” 朱启明点点头,记在心里。
不一会儿,陈国柱收拾妥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