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染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 > 第三十章 梨园词会

第三十章 梨园词会 第2页

目录
    我等也开开眼界!”秦蕴的狗腿子立刻在一旁附和。

     “方才秦公子做了一首词,《清平乐》,疏疏整整,风急花无定……”众人随即对秦蕴的词作一顿猛夸。

    没办法,如今秦蕴的父亲可是唐州通判,谁不想讨好几句。

     “诸位,诸位才子才高八斗,武某不过一介粗鄙之人,今日来此,只为送货。

    ”武安君说着,将卤肉递到秦蕴跟前,满心盼着对方赶紧收下,自己好能尽快离开这是非之地。

     众人见状,哄然大笑,心想这哪是什么才子,分明就是个杀猪卖肉的,简直丢尽了读书人的脸。

     “叶知礼,这便是你口中的少年俊杰,你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这时,一位身着华贵服饰的中年男子缓缓走来,上下打量着武安君。

     “回学正大人的话,这武安君才思极为敏捷,四书五经无所不通,在诗词方面也颇有心得,乃是老朽最为得意的门生!只是他出身寒微,还望学正大人能够多加提携一二!”叶知礼赶忙上前,拉着武安君的衣袖,向学正大人极力推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安君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伤感,没想到在这世道,竟还有人如此惦记着自己的前程。

     “恩师,学生早已荒废学业……”武安君眼中泛起泪花,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叶知礼对自己的爱护之情。

    想当初,自己出身贫寒,在书院时,极得叶知礼喜爱,先生家中藏书任由自己翻阅,私下里但凡有所请教,先生无不详细解答。

     毫不夸张地说,若没有叶知礼,自己的求学之路定会坎坷许多,这份恩情,他铭记于心,难以割舍。

     “哈哈,叶老先生,还是收起这份心思吧!”秦蕴冷笑一声,心想这个老顽固,还妄图为武安君出头。

     “昔日不过是侥幸罢了!” “秦公子才是我辈中的翘楚!”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附和秦蕴。

     “武安君,今日之事,可不单单关乎你个人,还涉及到学正大人对书院的评价。

    唯有学正大人认可,我泌阳县才有可能设立官学,这可关系到本县今后学子的前程啊!”叶知礼紧紧拉着武安君的手,眼中满是期待。

    他也是今日来到此地,才听县令大人说起此事。

     此前,县令已叫了几个不错的学子前来,却根本不是秦蕴等人的对手。

    如今,叶知礼每日专注于给小孩启蒙,两耳不闻窗外事,听闻武安君如今在县城,他便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了武安君身上。

     叶知礼盼着武安君能拼一把,虽说武安君的诗词并非特别出彩,但与秦蕴等人打个平手还是没问题的。

    若能得到几位大人的青睐,三年之后,武安君便有机会参加北元朝廷的科举。

     “武安君是吧,本县早前也略有耳闻,机会难得啊!”县令苏晋也从房中走了出来。

    身为一县之尊,看到本县学子被秦蕴等人压得死死的,心中自然不悦。

     奈何秦蕴乃是唐州通判秦师珪的儿子,他也不好凭借官威强行压制。

    至于学正邓宏敏,主管唐州学务,与他算是平级。

    此番邓宏敏前来巡视,便是为了考察各县设立官学之事。

     北元为了招揽优秀人才,打算在学风鼎盛之地设立官学,招收不满十岁且已完成启蒙的优秀学子。

     北元认为大乾留下的读书人靠不住,想自己培养一批,以此稳固根基。

    在官学之中,会设立一名教授,官居正九品。

    若泌阳县能够设立官学,这教授之位,自然非叶知礼莫属。

     “先生,在下学业着实荒废已久,要论诗词,昔日曾偶然得一首,今日便权当抛砖引玉了!”武安君原本并不想卷入此事,可叶知礼的出现,让他内心难以平静。

     回想起昔日在书院的点点滴滴,武安君心中满是感慨。

    最终,他决定帮先生这一次。

     泌阳县的数位学子听闻,眼中皆闪过一丝喜悦。

    武安君愿意出手,至少这场比试不会输得太难看。

     秦蕴和他身旁的人却对此嗤之以鼻,他们早已知晓今日考校的内容,花了好几日时间才琢磨出一首词,怎会认为武安君能在短时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