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鸣雁直木 > 第40章 公刘的建都大业

第40章 公刘的建都大业 第2页

目录
    荒种地,狩猎捕鱼维持一家人的温饱。

    鞠去世后,由儿子公刘继承了家业。

     公刘继承家业,有志振兴后稷的事业,致力于农业巡行土地,根据土地的状况,适应种什么就种什么。

    公刘仁德,乐于助人,很多人都前来归附他,公刘都尽可能的给予帮助。

    春天带领大家开荒种地,除草施肥,把农田管理好。

    夏季秧苗已经长大不需要管理,公刘就带领大家结网捕鱼,搞副业生产。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当春天把种子埋在地里,就盼望秋天的收获。

    大家不辞辛苦把丰收的粮食收回仓,每个人都仰着笑脸,向公刘道谢。

    公刘是他们的大恩人,奉公刘为首领。

     公刘为了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冬天也不闲着,他把大家组织起来,从漆水,沮水,渡过谓水,伐木,做起了木材生意。

    伐木是个出力的活,还要有一些工具,人员少也做不了。

    公刘的木材生意,属于独家经营,生意非常好,每个冬天都能挣不少钱。

    伐木结束了,公刘就把挣到的钱分给大家,让每个家族都过上好日子。

    每个家族都有积蓄,出门也不用为旅费发愁。

    百姓都感念公刘。

     由于公刘的仁德助人,归附公刘的人也越来越多。

    公刘允许他们就地取材,建比较简易的住房,分给他们荒地,叫他们开荒种地,救济他们粮食,使来的人没有后顾之忧,对生活也就有了盼头。

     因为归附公刘的人多,公刘已计划在豳邑建立国都,便于发展和管理。

    公刘把居住区域,划分几个小区,每个小区安排一位长者,来解决本小区的一些纠纷,算是有了一个诸侯国的雏形。

    在周朝的先祖中,公刘是有作为的君主,周朝的事业兴盛是从公刘开始的,他奠定了周的仁德善行,人民信赖公刘,才归附公刘。

     公刘筹建国都,选址豳邑,但公刘并没有完成他的夙愿,就病倒了,不久就去世了。

    儿子庆节继位,继承了公刘的遗志,在豳邑建成了国都。

    公刘泉下有知,也会欣慰。

    公刘创建国家的千秋伟业,感动了天下人,很多诗人创作诗歌赞美公刘,在诗经中有记载。

     喜欢话说史记请大家收藏:()话说史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