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 > 时砂ashes > 第49章 寻求专家帮助

第49章 寻求专家帮助 第2页

目录
    3D图像里清晰呈现出深浅不一的刻痕,某道斜线末端的缺口,分明是石器崩裂留下的痕迹。

    "书写工具是燧石刀,"老者放大某个笔画的转折处,"和苏美尔用芦苇笔压刻不同,这里保留着石器凿刻的顿挫感,但笔画结构又有芦苇笔的流畅,说明书写者可能同时掌握两种技艺。

    " 江浅的笔记本已经记满五页,钢笔尖在"书写工具混用"旁画了好几个惊叹号。

    当老者提到陶片上的蛇纹与拓片装饰纹的关联时,她忽然想起在敦煌文献里见过类似的图腾符号,连忙翻出手机里存的照片——那是她去年在莫高窟临摹的北魏壁画,飞天衣袂间的缠枝纹竟与拓片边缘的装饰纹有相同的螺旋走向。

     "您看这个!"她将手机屏幕推过去,老者的瞳孔微微收缩。

    壁画上的螺旋纹共有七圈,而拓片底部的相同符号恰好也是七圈,这种数字的一致性在古代文明里往往与天文历法相关。

    老者忽然起身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中亚文明交流史》,翻到贵霜帝国时期的章节,指着一幅描绘商队的浮雕:"公元前二世纪,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希腊商人、波斯工匠、印度僧侣...不同文明的书写系统在这里碰撞,会不会在更早的时期,就存在这样的文字熔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夜色渐深,台灯在两人之间投下暖黄的光晕。

    老者从抽屉里拿出张泛黄的手稿,上面是他二十年前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的木简文字,那些介于隶书与佉卢文之间的符号,此刻与江浅的拓片放在一起,竟能拼出几个完整的短句。

    "当年我以为是佉卢文的变体,"老者的声音有些沙哑,"现在看来,可能都是这种混合文字体系的分支。

    " 江浅忽然注意到老者办公桌上的台历,5月5在那个日期旁画着个小陶罐,正是她带来的拓片上反复出现的器物图形。

    "这个陶罐..."她指着台历,老者笑了:"今早收到的考古简报,新疆克孜尔石窟新出土的陶瓮,肩部刻的就是这个图形,碳十四测定距今三千三百年,和你的拓片年代相近。

    " 他们就着冷茶继续分析,老者用不同颜色的便签纸标注拓片上的三种文字成分:红色代表埃及元素,蓝色是苏美尔,黄色是本土符号。

    当所有便签贴满整块黑板时,一幅跨越三大文明的文字交流图谱渐渐清晰。

    某个形似眼睛的符号(埃及乌加特眼)旁边,叠着苏美尔的楔形"看"字,下方则是甲骨文的"见",三种文明对"视觉"的诠释在此处达成奇妙的统一。

     "最关键的是这个——"老者用荧光笔圈住拓片最下方的一行符号,此前江浅一直以为是杂乱的刻痕,此刻在老者的拆解下,竟呈现出类似星图的排列。

    对照苏美尔的黄道十二宫图,每个符号对应不同的星座,而星图下方的三个重复符号,正是他们刚才分析的"十"字,"三十个星座?不对,"老者忽然摇头,"苏美尔人分黄道为十二宫,埃及人是三十六旬星,这里三十个符号,可能是两种体系的融合。

    " 江浅的后背早已汗湿,却浑然不觉。

    她忽然想起在拓片左上角的某个符号,之前误判为破损,现在看来竟是埃及圣书字里的"年"符号,旁边的楔形符号代表"循环",而本土符号是"季",三者组合起来,很可能是在记录某种跨文明的历法周期。

    这个发现让她心跳加速,立即在笔记本上画出三者的组合示意图。

     当校钟敲响十下时,老者终于摘下眼镜,揉着太阳穴笑叹:"人老了,眼神不济咯。

    "但他的语气里满是兴奋,就像发现了新大陆的探险家。

    江浅这才注意到他中山装的第二颗纽扣扣错了孔,袖口还沾着几点墨迹,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像她想象中的大学者——沉浸在学问里,连时间都忘了。

     "下周去新疆的考察队还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