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天津之眼门票价格 > 第4章 后台藏真心

第4章 后台藏真心

目录
    毕业典礼那场滂沱大雨,像是把我和张九南之间那点刚刚冒头、又迅速被我掐灭的火星彻底浇熄了。

    那句冰冷的拒绝,连同他消失在雨幕中决绝的背影,成了此后日子里反复啃噬心口的倒刺。

     回到学校,日子被论文答辩和找工作的焦虑填满。

    手机安静得像个摆设,那个曾经会在深夜亮起的名字,再也没有跳出过任何信息。

    深夜的宿舍格外寂静,偶尔我会盯着漆黑的手机屏幕发呆,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冷的玻璃,仿佛还能感受到那天他递过伞柄时,手背上那滚烫又转瞬即逝的触感。

    心里空落落的,像被挖走了一块,又像是塞满了湿透的棉絮,沉重而冰冷。

    后悔吗?或许有一点。

    但更多是一种茫然无措的钝痛,还有对自己那份懦弱和固执的厌弃。

     后台的微信群偶尔还会弹出消息,大多是演出安排或者师兄弟间的插科打诨。

    我默默地设置了消息免打扰,像一个胆怯的逃兵,不敢再触碰那片沾染着他气息的天地。

    烧饼在群里咋咋呼呼地问过一句“小师妹毕业了啥安排啊?”,孟鹤堂也温和地@过我一次表示祝贺。

    我都只是简单回复了“谢谢师哥们关心,还在找工作中”,便迅速潜水,生怕被问及更多。

     直到一周后,一份德云社行政部发来的正式录用通知,像一枚投入死水的石子,打破了这表面的平静。

    邮件躺在邮箱里,标题清晰得刺眼。

    我盯着屏幕,指尖冰凉,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不是因为喜悦,而是巨大的、近乎恐慌的茫然。

    去?还是不去? 最终,是那点深入骨髓的、对曲艺舞台的热爱,以及对那个浸染着后台烟火气的地方无法割舍的留恋,压倒了所有怯懦。

    我颤抖着手指,点击了“接受”。

     再次踏进广德楼后台那扇熟悉的侧门,空气里混合的脂粉、汗水和布料气息扑面而来,带着一种恍如隔世的熟悉感。

    然而,心境却已截然不同。

    脚步变得迟疑而沉重,每一步都像踩在薄冰上,生怕下一秒就会撞见那个沉默的月白色身影。

     “哎哟!小师妹!回来啦!”烧饼那标志性的大嗓门第一个响起,带着毫不掩饰的惊喜,几步就跨了过来,蒲扇般的大手热情地拍在我肩膀上,力道重得我一个趔趄,“我就说嘛!咱们后台多好!回来就对了!以后就是正式同事啦!”他笑得见牙不见眼,嗓门震得人耳朵嗡嗡响。

     孟鹤堂也闻声从里间走出来,金丝眼镜后的眼睛弯起温和的弧度:“欢迎回来。

    手续都办好了?”他声音依旧慢悠悠的,像熨帖的暖流。

     “嗯,孟哥,办好了。

    ”我努力挤出一个笑容,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带着点做贼心虚的紧张,飞快地扫视整个后台。

     没有看到那个身影。

     心里说不清是松了口气,还是更加沉甸甸的失落。

     “找谁呢?”烧饼的大脑袋凑过来,一脸促狭,明知故问地嘿嘿笑着,“南哥啊?他今儿上午没场,估摸着在里头小隔间磨新本子呢!” 我的脸瞬间有点发烫,赶紧摇头:“没…没找谁。

    ” 孟鹤堂了然一笑,没再多问,只温和地指了指靠墙的一张新添置的办公桌:“喏,以后那就是你的位置了。

    行政上的事情,多跟王姐对接。

    ”他口中的王姐是后台资深的行政大姐,此刻正对我友善地点点头。

     工作很快铺展开来。

    整理演出日程、核对演员服装、处理各种繁琐的后台杂务……忙碌像一层厚厚的壳,暂时包裹住了心底那点无法愈合的伤。

    我强迫自己把所有注意力都投入到眼前的事务中,像一个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精准、高效,却缺乏生气。

     张九南的存在,像后台一道沉默的暗影。

    他依旧早来晚走,对着那面镜子,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汗水浸透一件又一件大褂的肩头。

    后台依旧有他的声音——和搭档对词时的沉稳,偶尔被烧饼逗笑时短促的低笑,或是讨论段子时冷静的分析。

    只是,这些声音,都与我无关了。

     我们成了后台最熟悉的陌生人。

     他不再看我。

    即使擦肩而过,他的视线也会毫无波澜地越过我的头顶,落向虚空中的某一点,仿佛我只是空气。

    那些深夜隔着屏幕的唱词讨论,雨幕中的告白和狼狈的拒绝,都成了被刻意遗忘的、上辈子的事情。

    他沉默得像一块拒绝融化的冰,周身散发着拒人千里的寒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