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过年 第2页
一簇金光,像谁打翻了熔金的星河,"哗啦"绽成千万颗坠落的流星。
紫的、红的火球接二连三爆开,在玻璃上投下流转的光斑。
“新年快乐——”江哲羽的声音淹没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
年初一是个好天气,薛继红打包好行李带着言若出发。
她们每年过年都回薛继红的老家住几天,静阳县的莫家村,一个从静安市坐大巴2个小时路程的小村子。
晨雾中的长途汽车站飘着煤烟与豆浆的气息。
言若跟着母亲穿过满地红鞭炮碎屑的站前广场时,踩到了一颗未炸的摔炮。
轻微的爆裂声惊飞了电线上的麻雀,她望着那些扑棱棱的黑影,突然想起莫家村晒谷场边的鸟窝。
大巴车在雾气中驶出城市时,窗玻璃上还结着一层薄霜。
言若用手指在上面轻轻划开一道,冰冷的触感从指尖渗进来,像被什么细小的事物咬了一口。
透过那道清晰的水痕,她看见高楼的轮廓正被晨曦缓慢溶解,灰蓝色的天际线上,最后一颗星还悬在那里,像一粒没来得及擦去的泪。
车厢里弥漫着陈旧的暖意,混合着机油、皮革座椅和廉价橘子香氛的气味。
发动机在脚下震颤,规律的嗡鸣让人昏昏欲睡。
前排的中年男人早已歪着头打起鼾,怀里抱着的编织袋偶尔发出窸窣声响。
前排的妇人正低声哄着哭闹的婴儿,塑料拨浪鼓的声音清脆却单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公路两旁的风景渐渐稀薄。
广告牌、工业园区、物流仓库,这些城市延伸的触须被逐一斩断,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灰褐的田野,收割后的稻茬上覆着未化的残雪,像大地随意丢弃的棉絮。
偶尔掠过几棵孤零零的乌桕树,枝头还挂着零星的白色果实,在风中轻轻摇晃,仿佛在数着过往车辆。
言若把脸贴在逐渐温暖的玻璃上。
哈出的白气很快模糊了视线,但某些画面却越发清晰:灶台上煨着的红薯糖水,瓦檐下冰棱折射的碎光,还有院角那株老梅花树。
言若记得小时候,言北春每年过年都会陪着薛继红回莫家村过年。
这时村子里到了每年最热闹的日子,在外辛苦打拼了一年的年轻人纷纷回到了村子,他们每天睡到日上三竿,起床就能吃到父母准备好的热饭菜。
下午就三五成群的嗑瓜子、打麻将。
七八天不长不短的日子,过得好不逍遥。
言若受不了麻将桌旁的烟雾缭绕,总会偷偷跑出去玩。
村头的晒谷场是孩子们的天下。
孩子们穿着臃肿的棉袄,袖口蹭得油亮,像一只只笨拙的小熊,却不妨碍他们跑得飞快。
冻得发硬的泥地上,几个玻璃弹珠正滴溜溜转着,被阳光一照,就成了七彩的眼珠子,骨碌碌盯着这群野孩子。
最热闹的还数晒谷场边缘。
几个半大小子在放鞭炮,吓得围观的小不点们哇哇乱叫,却又忍不住凑得更近。
空气里顿时弥漫开硫磺的辛辣,混着新棉布晒过太阳的暖香。
言若只敢远远的看,不敢靠近。
她不会说方言,跟这些孩子们玩不到一起,总是一个人到处晃悠。
记得那年她瞎转到一个偏僻的屋后,在一小块空地上,一个小男孩正在打篮球。
篮球又脏又旧,却仿佛是男孩唯一的玩具。
墙边错落有致的堆放着许多藤椅。
男孩皮肤黑黑的,深色的瞳孔隐藏在眉弓的阴影处。
头发有些凌乱,深蓝色的棉袄穿的有些旧了,棉絮从袖口露了出来。
言若呆呆地看着男孩手中的篮球,琥珀色的眼瞳散发出明媚的光。
突然,篮球卷着冷冷的风呼啸而来,重重砸在言若的鼻梁上,疼痛从鼻根深处向周围肆意蔓延,一股温热的液体从她鼻孔中流了出来。
言若“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扭头就想往家跑,谁知被一只稚嫩的手抓住了后脖领口。
她几乎整个人都被提了起来,然后被摔在了旁边的柴草堆上。
柴草干燥绵软,这一摔让她的身体不至于太过疼痛。
紫的、红的火球接二连三爆开,在玻璃上投下流转的光斑。
“新年快乐——”江哲羽的声音淹没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
年初一是个好天气,薛继红打包好行李带着言若出发。
她们每年过年都回薛继红的老家住几天,静阳县的莫家村,一个从静安市坐大巴2个小时路程的小村子。
晨雾中的长途汽车站飘着煤烟与豆浆的气息。
言若跟着母亲穿过满地红鞭炮碎屑的站前广场时,踩到了一颗未炸的摔炮。
轻微的爆裂声惊飞了电线上的麻雀,她望着那些扑棱棱的黑影,突然想起莫家村晒谷场边的鸟窝。
大巴车在雾气中驶出城市时,窗玻璃上还结着一层薄霜。
言若用手指在上面轻轻划开一道,冰冷的触感从指尖渗进来,像被什么细小的事物咬了一口。
透过那道清晰的水痕,她看见高楼的轮廓正被晨曦缓慢溶解,灰蓝色的天际线上,最后一颗星还悬在那里,像一粒没来得及擦去的泪。
车厢里弥漫着陈旧的暖意,混合着机油、皮革座椅和廉价橘子香氛的气味。
发动机在脚下震颤,规律的嗡鸣让人昏昏欲睡。
前排的中年男人早已歪着头打起鼾,怀里抱着的编织袋偶尔发出窸窣声响。
前排的妇人正低声哄着哭闹的婴儿,塑料拨浪鼓的声音清脆却单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公路两旁的风景渐渐稀薄。
广告牌、工业园区、物流仓库,这些城市延伸的触须被逐一斩断,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灰褐的田野,收割后的稻茬上覆着未化的残雪,像大地随意丢弃的棉絮。
偶尔掠过几棵孤零零的乌桕树,枝头还挂着零星的白色果实,在风中轻轻摇晃,仿佛在数着过往车辆。
言若把脸贴在逐渐温暖的玻璃上。
哈出的白气很快模糊了视线,但某些画面却越发清晰:灶台上煨着的红薯糖水,瓦檐下冰棱折射的碎光,还有院角那株老梅花树。
言若记得小时候,言北春每年过年都会陪着薛继红回莫家村过年。
这时村子里到了每年最热闹的日子,在外辛苦打拼了一年的年轻人纷纷回到了村子,他们每天睡到日上三竿,起床就能吃到父母准备好的热饭菜。
下午就三五成群的嗑瓜子、打麻将。
七八天不长不短的日子,过得好不逍遥。
言若受不了麻将桌旁的烟雾缭绕,总会偷偷跑出去玩。
村头的晒谷场是孩子们的天下。
孩子们穿着臃肿的棉袄,袖口蹭得油亮,像一只只笨拙的小熊,却不妨碍他们跑得飞快。
冻得发硬的泥地上,几个玻璃弹珠正滴溜溜转着,被阳光一照,就成了七彩的眼珠子,骨碌碌盯着这群野孩子。
最热闹的还数晒谷场边缘。
几个半大小子在放鞭炮,吓得围观的小不点们哇哇乱叫,却又忍不住凑得更近。
空气里顿时弥漫开硫磺的辛辣,混着新棉布晒过太阳的暖香。
言若只敢远远的看,不敢靠近。
她不会说方言,跟这些孩子们玩不到一起,总是一个人到处晃悠。
记得那年她瞎转到一个偏僻的屋后,在一小块空地上,一个小男孩正在打篮球。
篮球又脏又旧,却仿佛是男孩唯一的玩具。
墙边错落有致的堆放着许多藤椅。
男孩皮肤黑黑的,深色的瞳孔隐藏在眉弓的阴影处。
头发有些凌乱,深蓝色的棉袄穿的有些旧了,棉絮从袖口露了出来。
言若呆呆地看着男孩手中的篮球,琥珀色的眼瞳散发出明媚的光。
突然,篮球卷着冷冷的风呼啸而来,重重砸在言若的鼻梁上,疼痛从鼻根深处向周围肆意蔓延,一股温热的液体从她鼻孔中流了出来。
言若“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扭头就想往家跑,谁知被一只稚嫩的手抓住了后脖领口。
她几乎整个人都被提了起来,然后被摔在了旁边的柴草堆上。
柴草干燥绵软,这一摔让她的身体不至于太过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