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钢轨历史 > 第201章 功勋后的冷板凳

第201章 功勋后的冷板凳 第3页

目录
    始逐行检查林野填写的文字和数字,手指偶尔在某个金额数字上轻轻点一下,似乎在心算核对。

     整个检查过程持续了将近三分钟。

    办公室里只有空调的嗡鸣和李铭偶尔翻动单据纸张的轻微窸窣声。

    林野站在一旁,像个等待审判的学徒。

    他清晰地感觉到斜后方投来的目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慢。

     终于,李铭似乎没有发现原则性的错误。

    他放下单据,拿起自己笔筒里一支一看就价值不菲的黑色签字笔,拔开笔帽。

    他没有立刻签,而是抬眼看了看林野,镜片后的目光平静无波,语气也平淡得像在讨论天气:“下次胶水少抹点,干了容易皱。

    还有,日期这里,”他用笔尖点了点报销单上林野填写的出差起止日期,“格式是年/月/日,斜杠要统一,你这个有点歪。

    ” 林野的目光顺着他笔尖看去,自己填写的斜杠“/”,确实在笔画末端因为用力稍有不匀而显得不够笔直。

    如此微小的瑕疵,在文件流转的浩瀚海洋里,渺小得如同一粒尘埃。

     “好,记住了。

    ”林野应道,声音依旧平稳。

     李铭这才低下头,在“证明人”一栏签下自己的名字。

    他的字迹流畅、圆润,带着一种训练有素的、与赵明远如出一辙的工整,笔锋圆滑,毫无棱角。

    签完,他将单据递还给林野,没有再多说一个字,目光已重新投向电脑屏幕,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

     林野拿着签好证明的单据,走向赵明远的独立办公区。

    赵明远正对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鼠标上缓慢移动,似乎在审阅一份重要的报告。

    林野将单据轻轻放在他桌角空处。

     “赵科,报销单填好了,李哥也签过字了。

    ” 赵明远“嗯”了一声,视线依旧停留在屏幕上,过了几秒才慢悠悠地转过头,拿起那叠单据。

    他的检查方式与李铭如出一辙,甚至更为“宏观”。

    他快速地翻动着,目光扫过粘贴的发票、填写的金额、李铭的签字,重点似乎落在了“部门领导审批”那一栏的空白处。

    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行,放着吧。

    ”赵明远将单据放回桌角,并未签字,也并未指出任何问题(包括那卷角和湿痕),仿佛那叠东西只是一份需要暂时搁置的普通文件。

    “我这还有点事,晚点签了字你再拿给财务小张。

    ”他的注意力显然已经回到了电脑屏幕上。

     “好。

    ”林野应了一声,转身离开。

    他知道,这“晚点”可能是半小时,也可能是半天。

    时间在这里的流速,似乎与外界不同。

     回到自己的角落工位,林野看着桌面上那叠被反复检查、等待最终审批签字的报销单据,心中那点因票据不完美而产生的细微烦躁,忽然被一种更深沉的东西取代。

    一种对这套看似严密、实则充满了无形组织和主观判断的流转程序的探究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坐了下来。

    目光扫过桌面,旁边堆着一小摞已经处理完、等待归档或转交其他科室的文件。

    这是上周赵明远让他整理扫描的旧评估报告底稿,大部分是纸质版。

    他完成了扫描电子化,纸质原件需要暂时留存备查。

     一个念头悄然浮现。

    他再次伸出手,探入口袋,握住了道尺冰凉的尺身。

    这一次,没有犹豫,没有顾忌赵明远可能的注视。

    他需要确认一些东西。

     他拿起道尺,没有测量任何具体物品,而是将意念微微集中,一个无声的指令在脑海中下达:量化眼前这份文件的流转状态。

    路径:我的工位->李铭初步复核->赵明远审批->综合处档案室签收归档。

     道尺狭长的黑色屏幕上,细小的光点如星辰般无声亮起,瞬间勾勒出一个极其简化的流程图。

    三个节点清晰标注:起点(林野工位)、节点一(李铭)、节点二(赵明远)、终点(档案室)。

    代表文件的光点正停留在节点二(赵明远)的位置。

     林野的目光落在节点二上。

    屏幕边缘,一行几乎透明的淡灰色小字无声浮现: 【当前节点滞留:2小时47分】 【预估流转至终点时间:未知(节点处理效率波动超出常规阈值)】 2小时47分?林野微微一怔。

    他清楚地记得,这份文件是在昨天下午三点左右完成扫描,纸质原件整理好后就直接放在赵明远桌角待批的。

    当时赵明远正在打电话,也是说了句“放着吧”。

    而现在,已经是今天上午十点多了。

    也就是说,这叠不算紧急、流程简单的归档文件,在赵明远的“待审批”状态下,已经滞留了超过19个小时!而道尺的预估竟然显示“未知”,理由是“节点处理效率波动超出常规阈值”! 这所谓的“波动”,恐怕就是赵明远那“晚点”签字的权力余裕。

    林野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他调出了道尺记录中关于赵明远节点处理类似非紧急文件的过往“效率”数据。

    屏幕上瞬间刷过数条淡蓝色的记录: 【文件A:滞留5小时18分】 【文件B:滞留1天3小时】 【文件C:滞留9小时42分(期间被要求补充无关附件一次)】… 平均滞留时间:8.5小时。

    最大波动范围:从即时处理到拖延超过24小时。

     这绝非正常的工作效率波动!这是一个被精心控制的阀门,开合之间,无关文件本身的重要性,只关乎审批者即时的“心情”、“忙碌”程度,或者更深层的、林野此刻还无法完全洞悉的办公室政治逻辑。

    文件的流转速度,在这里成了一种隐形的权力彰显和人际关系的温度计。

     林野盯着道尺屏幕上那刺眼的“波动超出阈值”提示,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尺身上冰冷的刻度纹路。

    这柄来自神秘过往、曾丈量过钢铁筋骨的道尺,如今在这铺着地毯、流淌着无形规则的办公室里,第一次清晰地量出了某种“淤塞”的轮廓。

    这不是探伤仪捕捉的物理裂纹,却同样危险,同样深藏在看似光洁的表层之下。

    一种冰冷的、带着金属锈蚀气息的围困感,悄然弥漫开来,比机务段震耳欲聋的噪音更令人窒息。

     喜欢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请大家收藏:()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