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500米钢轨 > 第276章 涡流中的心跳

第276章 涡流中的心跳 第2页

目录
    有一把同样经过改装、内部嵌入了微型传感器的道尺。

    这些东西,在标准化的检测设备目录里,根本找不到。

     检测车安静地卧在轨道上,车底下方,只有探照灯投射下来的那圈光晕,照亮了交错纵横的钢铁结构。

    林野深吸一口气,双手抓住车底边缘,像一只敏捷的猿猴,灵巧地翻滚而下,稳稳地落在冰冷的钢轨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车底的空间狭窄逼仄,头顶是沉重的车体底盘,四周是各种管道和设备,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机油味和铁锈味,混合着夜露的湿冷,形成一种独特而刺鼻的气息。

    他打开工具箱,取出微型感应线圈阵列。

    这些线圈比拇指略粗,长度不过十几厘米,但数量极多,如同一条条柔软的金属小蛇。

     操作开始了。

     他跪在冰冷的钢轨上,小心翼翼地手动贴敷感应线圈。

    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准度。

    他将线圈密集地分布在轨头、轨腰这些关键位置——正是列车通过时受力最大、也最容易产生涡流和疲劳裂纹的地方。

    每一个线圈的位置、角度,都经过他精确的计算和反复的试验。

    他仿佛在给这条钢铁巨龙做一次精密的“针灸”,试图通过这些微小的触点,感知它最深层、最细微的脉动。

     接着,他拿出那把特制的道尺,将其卡在两根钢轨之间,如同一个忠诚的卫士。

    这把道尺,远不止是测量轨距那么简单。

    它被林野彻底改造,内部集成了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单元、强大的信号处理芯片,以及一个小型的、可以运行他专属算法的微处理器。

    此刻,它将成为整个实验的核心采集与处理单元,连接着那些感应线圈,如同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等待着接收来自钢轨深处的“语言”。

     一切准备就绪。

    林野坐直身体,调整了一下头灯的角度,确保操作区域被照亮。

    他打开道尺上的控制面板,屏幕在黑暗中亮起幽幽的蓝光。

    他深吸一口气,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输入指令: “高保真动态涡流场捕获……启动。

    ” “同步振动应力监测……启动。

    ” “超声波穿透模式……启动。

    功率设为微弱,避免干扰涡流场探测。

    ” 随着指令输入,道尺瞬间被激活,内部的各种传感器开始高速运转。

    连接在道尺上的微型感应线圈阵列,如同被唤醒的触手,开始贪婪地吸收着钢轨周围弥漫的电磁信息。

    同时,内置的振动传感器也开始记录钢轨在自身重量和周围环境下的微小振动。

    微功率的超声波探头则像一只谨慎的探针,以极低能量发射和接收声波,试图穿透钢轨,捕捉其内部的细微结构信息,但功率被刻意压低,以免自身的电磁辐射干扰到对涡流场的精确捕捉。

     目标只有一个:解析真实涡流场与钢轨微振动的耦合关系。

    这不仅仅是两个独立信号的叠加,林野预感,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更深层次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关联。

    而这种关联,或许正是解开“动态涡流损伤”之谜的关键。

     当所有系统进入高负荷工作状态,一股强烈的眩晕感突然袭来,几乎将林野击倒。

    这不是物理上的眩晕,而是来自他意识空间内部的反馈。

    在长期的实践中,林野的意识空间与道尺之间建立了一种奇特的、近乎共生的连接。

    道尺处理信息时产生的能量波动,会以某种形式反哺到他的意识空间中。

     此刻,那股能量波动狂暴而混乱,如同深海中突然形成的巨大旋涡,无数细小的能量乱流在其中翻滚、碰撞、纠缠,发出刺耳的、非理性的尖啸。

    他仿佛置身于一个被飓风席卷的深海,周围是无穷无尽的黑暗和压力,那些混乱的能量乱流如同嗜血的深海生物,随时准备将他吞噬。

     然而,林野并没有被这股狂暴的能量所淹没。

    道尺那经过无数次升级、优化的强大解析力,如同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稳稳地支撑着他的意识空间。

    更重要的是,道尺内部存储的海量“尺痕录”——那是他多年来使用道尺进行各种检测、维修、甚至是一些秘密实验时,积累下来的无数数据样本和经验图谱——如同一个无比庞大的参照系,开始与当前捕捉到的混乱数据流进行高速比对、筛选、分析。

     在道尺强大的解析力与海量“尺痕录”的对比过滤下,那些狂暴的能量乱流逐渐被梳理、分类。

    大部分被识别为普遍存在的、无规律的电磁噪声,或是钢轨自身固有振动产生的干扰信号。

    它们如同背景噪音,虽然喧嚣,却不再具有威胁性。

     而在混乱电磁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