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 > 第191章 钢轨的声阻抗觉醒

第191章 钢轨的声阻抗觉醒 第2页

目录
    期性结构材料,可以通过控制声波的传播,实现声波的滤波、聚焦、甚至反向传播等神奇效果。

     “是的,声子晶体!”老陈的声音也激动起来,他凑过来看,“OMEGA公司!他们竟然在钢轨内部刻了声子晶体!这是声学超材料的核心结构,能让声波绕开障碍物传播,甚至反向折射!” 林野的指尖轻轻抚过样本表面,突然感觉到一阵极其细微的震动,仿佛钢轨本身在呼吸。

    他抬起头,看向窗外,远处的沪昆线铁路线在晨曦中若隐若现,平日里笔直坚硬的钢轨,此刻看起来竟然有些微微起伏,像一条刚刚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巨蟒,充满了不祥的意味。

     更远处,他仿佛听到了一种低频的嗡鸣声,像是大地深处传来的呼吸,又像是某种巨大机械启动时的轰鸣。

    那声音微弱而持续,频率……正是1.5Hz。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5Hz……”林野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寒意,“和十年前京都事故当天的地震波频率一样。

    ” 就在这时,全息屏突然闪烁起来,像被投入了一颗石子的湖面,泛起一圈圈涟漪。

    紧接着,一段尘封已久、几乎被遗忘的全息影像在空气中凝聚、显影。

     那是十年前的雨夜,暴雨倾盆而下,天地一片混沌。

    画面里是K78-237钢轨的某个区段,雨水在钢轨表面汇成细流,冲刷着冰冷的金属。

    监控摄像头捕捉到的画面有些模糊,但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列货运列车正以大约120km/h的速度,呼啸着驶来。

     而就在钢轨的轨腰位置,靠近23.7cm刻度的地方,几道极其细密的裂纹,像蜘蛛网一样悄然蔓延,几乎难以察觉。

     “那是事故发生前半小时的监控录像。

    ”小周的声音带着哭腔,像是被这突如其来的画面惊呆了,“当时所有的检测报告都显示钢轨状态正常,没有任何异常……但……” “但OMEGA的声子晶体已经开始积累效应了。

    ”林野接过话头,声音低沉而肯定。

    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十年前的检测会漏掉那致命的隐患。

    声子晶体的负折射特性,让超声波在遇到裂纹时没有发生预期的反射,而是被反向折射,使得探伤仪接收到的信号,依旧是来自钢轨完好部分的“健康”反射波。

    真正的裂纹,被巧妙地隐藏在了声子晶体的“盲区”里,如同一个幽灵,在阴影中悄然生长,直到最终吞噬了一切。

     实验室的门再次被推开,这次进来的是一个穿着笔挺西装的中年男人,胸前别着一枚银色的OMEGA公司徽章。

    男人脸上带着职业化的、略带虚伪的笑容,目光锐利地扫过实验室里的每一个人。

     “林工,真没想到这么早还在忙啊。

    ”男人的声音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轻松,“刘总让我过来接你,去我们公司喝杯咖啡,顺便谈谈K78-237钢轨的‘维护方案’。

    听说你最近对耦合剂和探伤技术有些新发现?” 林野认出他是OMEGA公司的安全主管陈默。

    十年前京都事故后,就是他在新闻发布会上,信誓旦旦地宣布“事故原因是雷击”,将所有责任都推给了不可抗力,掩盖了背后隐藏的巨大阴谋。

    此刻,那张熟悉的脸出现在这里,无疑是在提醒林野,危险从未远离,而且,它正在步步紧逼。

     “陈主管,这么早?”林野没有接他的话茬,只是淡淡地回应了一句,目光却落在桌上的钢轨样本上,手指轻轻敲击着那些纳米级的波纹结构,“你知道声子晶体的禁带宽度吗?” 陈默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显然没料到林野会突然问出这样一个专业的问题。

    他调整了一下表情,试图掩饰内心的不安:“禁带宽度?那是声子晶体设计中的一个参数,单位通常是纳米……怎么了,林工?” “禁带宽度的单位是纳米,”林野的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深水,但眼神却锐利如刀,“而你们在钢轨里刻的每个禁带,都对应着一笔贿赂款。

    最宽的那个禁带,就在轨腰23.7cm处,宽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