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我做正道魁首的那些年醋溜儿 > 第37章

第37章

目录
    也正是因此,仙门在等待一个「天时」,等待民众开智开悟的「天时」。

     这一点本是白纸黑字地写在《天景百条》之上的,凡尘皇朝本不可以阻止仙家授道、子民开智。

    但凡间皇朝的贵族阶级却知道「愚民」政策是巩固自身政权的最好方法。

    所以不知他们用了什么手段钻了《天景百条》的空子,致使平民百姓至今都没能达到仙门「开智」的标准。

     正如鹤吟所说,平民百姓没有开智,这种情况下仙门传授的育种技艺可想而知是不会流入民间的,它们将被束之高阁,高高捧起,被贵族奉为仅有士人才能学习的「仙术」。

    在各地没有战争的情况之下,贵族为了扩大自己的产业,便会抬高粮价,死贫民,从而侵占无主的良田。

     所以才说:“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仙门的育种技艺最终只会变成贵族捅向平民百姓的一把刀。

     至于仙门插手平民百姓的开智进程?这条路其实也很坎坷艰难。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人口的差距悬殊,仙家弟子总不能倾巢而出全部去民间当教书先生;第一便是九州国家众多,每个国家的文字都不一样,教育在没有皇权的支持下很难推广;第三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矛盾,仙门崇尚「清静无为」的思想。

    实际上并不完全被凡间界的读书人认可。

    这种情况下仙门去教书育人,只会害了那些向学的学生。

     毕竟根据《天景百条》的制约,正道修士是不可以用仙术残害凡人的。

    哪怕凡人有罪,也不行。

     仙术只能用来斩杀妖魔,而不能伤人。

     宋从心心里幽幽地叹气,其实关于这一点,解决办法并不是没有的。

    在布施良种且良种尚未劣化的几年间尽可能地推广读书教育,让百姓们在一个富足的生存环境下开智开悟,学习技艺。

    这样一来,思想与技力同时发展,皇朝便能平缓且自如地过度到下一个时代。

     但,谁有那么大的魄力,敢去尝试这种堪称孤注一掷的事情呢?贵族阶级又怎会允许那些低他们一等的「贱民」与他们平起平坐呢? 行路难,难于上青天啊。

     显然,这场辩论争执到最后也没有一个让双方满意的结果。

    仙门最终能答应的只有给咸临国一个交代,并承诺若是幕后之人乃凡尘中人,那关于这些人的处置将会移交咸临国。

    同时,九婴身死导致的魔气侵染,无极道门会派遣弟子前来净化这片被污染的领土。

    与之相对的,宣白凤公主也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她同意无极道门在咸临国边境三城布道。

    因为这些子民通过这些年军中推行的识字教育,已经达到初步「开智」的标准了。

     宋从心听出来了,恐怕边境三城推行的识字教育,便是宣白凤公主此次谈判的筹码。

     上宗大抵是不会放过这次「试行」的机会的。

    宣白凤公主算是顶着得罪天下人以及违抗中州最大国的压力,给仙门开了方便之门。

     仅从这点来看,便可以察觉到宣白凤对麾下城池掌控力的自信,以及她同样不愿咸临被他国掣肘的野心。

     为什么仙门如此执着于「开智」呢?仅仅只是因为想要传播道统吗?宋从心有些想不明白。

     在经历了漫长且熬人的思想碰撞与言语厮杀之后,宣白凤与应如是也冷静了下来,他们抿着鹤吟奉上的茶水,开始谈点其他的话题了:“听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