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3页
刻怠慢,俗务、人情、世故,乃至于政见,都一一为她分析透彻。
她那华光县主的爵位,她那权倾半朝的夫君,哪一个不是她苦心孤诣筹谋而来?临到头却得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上辈子她能造就他们,这辈子自然也能置之不理,且看二人扑腾出多少水花。
思忖间,正院已经到了,关素衣给老夫人行了礼,奉了茶,便坐在下首陪她说话。
“望舒没来?”老夫人看了看她身后。
“方才派人去问,说是已经去族学了。
”然而真相几何,没人比关素衣更清楚。
赵陆离眼瞎,深爱的女人红杏出墙,请来的鸿儒也只是个徒负虚名的货色,上辈子差点把赵望舒教废。
她使了大力气才将那人换掉,最后反倒落下一身骂名。
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她绝不会再干,赵望舒是龙是虫与她有甚关系? 老夫人摇摇头,语气有些失望,“他许是被某些人蛊惑,意图疏远你,亲近外家。
他从小无人教导,难免有些不懂事,咱们慢慢掰正,总有一天会好的。
” 关素衣轻笑道,“叶家毕竟与他血脉相连,他多亲近些本无可厚非。
老夫人放心,该我尽的本分,我必不会推卸。
” “你是个好的,我知道。
”老夫人拍拍儿媳妇手背,转移话题道,“今儿你弟妹要回来。
她也是个好的,只身体有些不便,你多担待些。
” 阮氏要回来了?关素衣心里一阵恍惚。
对于这个弟妹,她了解的并不多,虽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却连面都没见过几回,忽有一日阮氏早产,不过片刻功夫就血崩而亡,待她回神人已经匆匆下葬,竟似一缕青烟,说散就散了。
阮氏与赵陆离的弟弟赵瑾瑜相识于微末,一个乃边关小吏之女,一个乃罪臣之后,因老侯爷惹了些麻烦,需得阮父从中了难,二人才订下婚约。
前些日子她因怀孕而上山还愿,也有避免新夫人沾染自己晦气的意思。
说话间,外头有人来报,说二夫人回来了,少顷便见一位小腹微凸的女子领着一个五六岁的男童走进来。
老夫人一面招手相迎,一面去看大儿媳妇表情,生怕她被吓着。
阮氏不敢抬头,只推了推身边的男童,柔声道,“快给祖母和义母请安。
” 孩子名唤木沐,从姓氏上就能看出与赵家并无血缘关系,而是赵陆离同袍之后,因父母俱亡,亲人失散,被寄养在侯府。
赵陆离已认他为义子,却无心思看顾,便让阮氏带在身边。
男童不爱说话,跪下来诚心诚意磕了三个响头,叫老夫人喜不自胜。
见惯了嫡亲孙子的熊样,她自然更稀罕木沐这种乖巧听话的孩童,拉着关素衣介绍道,“这是你弟妹阮琳,滇西人士,今年比你还大个三四岁,性情温婉柔顺,你俩定能处得来。
这是侯爷认下的义子木沐,从小不爱说话,也害怕见生人,你切莫怪罪。
” 经受过战火摧残的孩童总会变得格外沉默,这一点关素衣自然了解。
她冲木沐招手唤道,“小木沐快过来,让母亲好生看看。
” 母亲?木沐偏着脑袋看她,眼睛又圆又大,黑白分明,叫人心里倍觉柔软。
关素衣眼角濡湿,难免想起木沐上辈子的命运。
倘若记忆未曾出错,这孩子半月后忽然发了高热,不等大夫用药便暴亡,只得了一口薄棺下葬。
这辈子她既然能重头来过,必也让木沐平安长大;至于阮氏那里,该当尽心竭力,叫她母子均安。
站在一旁的阮氏见嫂子只关注木沐,并不搭理自己,面上全无不满,只觉心安。
她习惯了众人惊惧鄙夷的目光,反而更喜欢嫂子的平常相待。
书香门第出来的女子,胸怀果然更为疏阔,也更体恤人心。
这样想着,她忍不住摸了摸占据自己大半张脸庞的蓝黑色胎痣,嘴角泻出一丝苦笑。
她那华光县主的爵位,她那权倾半朝的夫君,哪一个不是她苦心孤诣筹谋而来?临到头却得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上辈子她能造就他们,这辈子自然也能置之不理,且看二人扑腾出多少水花。
思忖间,正院已经到了,关素衣给老夫人行了礼,奉了茶,便坐在下首陪她说话。
“望舒没来?”老夫人看了看她身后。
“方才派人去问,说是已经去族学了。
”然而真相几何,没人比关素衣更清楚。
赵陆离眼瞎,深爱的女人红杏出墙,请来的鸿儒也只是个徒负虚名的货色,上辈子差点把赵望舒教废。
她使了大力气才将那人换掉,最后反倒落下一身骂名。
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她绝不会再干,赵望舒是龙是虫与她有甚关系? 老夫人摇摇头,语气有些失望,“他许是被某些人蛊惑,意图疏远你,亲近外家。
他从小无人教导,难免有些不懂事,咱们慢慢掰正,总有一天会好的。
” 关素衣轻笑道,“叶家毕竟与他血脉相连,他多亲近些本无可厚非。
老夫人放心,该我尽的本分,我必不会推卸。
” “你是个好的,我知道。
”老夫人拍拍儿媳妇手背,转移话题道,“今儿你弟妹要回来。
她也是个好的,只身体有些不便,你多担待些。
” 阮氏要回来了?关素衣心里一阵恍惚。
对于这个弟妹,她了解的并不多,虽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却连面都没见过几回,忽有一日阮氏早产,不过片刻功夫就血崩而亡,待她回神人已经匆匆下葬,竟似一缕青烟,说散就散了。
阮氏与赵陆离的弟弟赵瑾瑜相识于微末,一个乃边关小吏之女,一个乃罪臣之后,因老侯爷惹了些麻烦,需得阮父从中了难,二人才订下婚约。
前些日子她因怀孕而上山还愿,也有避免新夫人沾染自己晦气的意思。
说话间,外头有人来报,说二夫人回来了,少顷便见一位小腹微凸的女子领着一个五六岁的男童走进来。
老夫人一面招手相迎,一面去看大儿媳妇表情,生怕她被吓着。
阮氏不敢抬头,只推了推身边的男童,柔声道,“快给祖母和义母请安。
” 孩子名唤木沐,从姓氏上就能看出与赵家并无血缘关系,而是赵陆离同袍之后,因父母俱亡,亲人失散,被寄养在侯府。
赵陆离已认他为义子,却无心思看顾,便让阮氏带在身边。
男童不爱说话,跪下来诚心诚意磕了三个响头,叫老夫人喜不自胜。
见惯了嫡亲孙子的熊样,她自然更稀罕木沐这种乖巧听话的孩童,拉着关素衣介绍道,“这是你弟妹阮琳,滇西人士,今年比你还大个三四岁,性情温婉柔顺,你俩定能处得来。
这是侯爷认下的义子木沐,从小不爱说话,也害怕见生人,你切莫怪罪。
” 经受过战火摧残的孩童总会变得格外沉默,这一点关素衣自然了解。
她冲木沐招手唤道,“小木沐快过来,让母亲好生看看。
” 母亲?木沐偏着脑袋看她,眼睛又圆又大,黑白分明,叫人心里倍觉柔软。
关素衣眼角濡湿,难免想起木沐上辈子的命运。
倘若记忆未曾出错,这孩子半月后忽然发了高热,不等大夫用药便暴亡,只得了一口薄棺下葬。
这辈子她既然能重头来过,必也让木沐平安长大;至于阮氏那里,该当尽心竭力,叫她母子均安。
站在一旁的阮氏见嫂子只关注木沐,并不搭理自己,面上全无不满,只觉心安。
她习惯了众人惊惧鄙夷的目光,反而更喜欢嫂子的平常相待。
书香门第出来的女子,胸怀果然更为疏阔,也更体恤人心。
这样想着,她忍不住摸了摸占据自己大半张脸庞的蓝黑色胎痣,嘴角泻出一丝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