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关素衣爱怜不已地摸摸孩子枯黄的头发,低声道,“那她从今往后就是我的小妹妹了。
她今年多大?我怎么从未见过?叫什么名儿?” “她今年五岁,名叫关渺,是你二叔公的庶孙女,其母早丧,落在你婶婶手里能得什么好,素来不当人看的,也从不带出来见客,你当然不认得。
他家唯关文海最金贵,其余几个儿女竟似捡来的一般。
”仲氏慨然长叹,“你是没见着她刚来的情形,饿得眼睛都睁不开了,我和明兰她娘掐住她的下颚,往她嘴里灌粥水,却又不敢让她多喝,怕坏事。
就这样隔一会儿灌两勺,隔一会儿灌两勺,这才让她把气喘匀,倘若再耽搁一天,指不定就去了。
她才五岁,也没招谁惹谁,不过是下人见她长得可爱,抱一抱,喂一块糕点而已,何至于判她死罪?自从皇后娘娘写了《女戒》,城里这些老儒生闹得越发不像样,今天溺死这个,明天饿死那个,但凡女子坏了一丁点名声便喊打喊杀,绝不宽恕。
皇后娘娘哪里是在修德,而是造孽啊!她写的《女戒》不是在教诲天下女子,而是在摧残天下女子,所以你和离归家,娘才会那般失态,娘是担心你也坏了名声,往后不能活了。
” 仲氏悲从中来,难免又哭一场。
关素衣拉住她温言软语地安慰,心里却产生了一股深深的怨恨,并非是冲着那些伤害过她的人,而是如今这个世道。
明兰得知消息急忙赶回来,抱住主子也是一顿嚎啕大哭。
第194章番外 关素衣整天抱着小妹妹不肯撒手,极有耐心地一勺一勺给她喂粥水,调理大半月才缓和过来。
二叔公那房明知孩子丢了也没派人来找,可见根本没把对方的死活放在心上。
如此,仲氏更坚定了把孩子养在身边的念头。
老爷子并非蠢人,不等母女俩想好说辞便察觉异状,主动问起来。
关素衣隐去一部分实情,慢慢把始末交代清楚,原以为祖父又会气病,哪料他竟豁达一笑,叹道,“离得好。
” 关素衣顿时什么话都不说了,趴在祖父膝头默默流泪。
当今这个世道,和离的女子都不好过,倘若娘家人不肯接纳她们,唯一的出路便是落发为尼。
她或许是魏国最幸运的女人,因为她的亲人只愿她过得平安,从不在乎外界的看法。
但关氏宗族却对此极为重视,翌日便派人来询问原因,进门的时候气势汹汹,甚至拿着棍棒和绳索,仿佛料定关素衣犯了女戒,要将她抓去沉塘,后来听仲氏说了原因,这才缓和面色,目中却流露出幸灾乐祸的光芒。
她们绝口不提为关素衣讨要公道的话,只假情假意地安慰几句就陆续离开,还有人建议仲氏把女儿送去庵堂清修,免得落人口实。
和离之女与寡妇一样,都是最容易招惹是非的。
仲氏气得肝疼,却又不好发作,只嗯嗯啊啊地敷衍几句。
过了几日,齐豫送来一封信,说妻子得了重病,已经送回老家将养。
与此同时,侯府的叶姨娘也因产后虚弱染了急症,半夜暴毙,第二天一大早就匆忙下葬了。
这些消息虽然被人风传一时,却都没有镇北侯的前妻死而复生来的新奇。
走在大街上,几乎处处都有人谈论此事,或感叹叶夫人大难不死,或惋惜关夫人没那个运气,眼看刚得了一品诰命,却转眼就被扫地出门,也是个命苦的。
叶婕妤听说妹妹平安归来,立即把人召入宫中相见,还求到皇上跟前,欲把一品诰命的头衔挪到她脑袋上。
皇上为此大发雷霆,直言糟糠之妻不下堂,关夫人什么错处都没犯,竟无故被休离,未免令人寒心,故颁下口谕,勒令镇北侯永远不得为其妻请封诰命。
关夫人的诰命乃他御笔亲封,却又转眼被镇北侯捋了,这是对皇权的蔑视。
他的口谕刚发下去,皇后也颁了懿旨,将叶婕妤和叶蓁大大申饬一番,言及叶家仗势欺人,德行败坏,需闭门反省。
叶蓁原以为自己回到镇北侯府就能过几天安生日子,哪料来自于
她今年多大?我怎么从未见过?叫什么名儿?” “她今年五岁,名叫关渺,是你二叔公的庶孙女,其母早丧,落在你婶婶手里能得什么好,素来不当人看的,也从不带出来见客,你当然不认得。
他家唯关文海最金贵,其余几个儿女竟似捡来的一般。
”仲氏慨然长叹,“你是没见着她刚来的情形,饿得眼睛都睁不开了,我和明兰她娘掐住她的下颚,往她嘴里灌粥水,却又不敢让她多喝,怕坏事。
就这样隔一会儿灌两勺,隔一会儿灌两勺,这才让她把气喘匀,倘若再耽搁一天,指不定就去了。
她才五岁,也没招谁惹谁,不过是下人见她长得可爱,抱一抱,喂一块糕点而已,何至于判她死罪?自从皇后娘娘写了《女戒》,城里这些老儒生闹得越发不像样,今天溺死这个,明天饿死那个,但凡女子坏了一丁点名声便喊打喊杀,绝不宽恕。
皇后娘娘哪里是在修德,而是造孽啊!她写的《女戒》不是在教诲天下女子,而是在摧残天下女子,所以你和离归家,娘才会那般失态,娘是担心你也坏了名声,往后不能活了。
” 仲氏悲从中来,难免又哭一场。
关素衣拉住她温言软语地安慰,心里却产生了一股深深的怨恨,并非是冲着那些伤害过她的人,而是如今这个世道。
明兰得知消息急忙赶回来,抱住主子也是一顿嚎啕大哭。
第194章番外 关素衣整天抱着小妹妹不肯撒手,极有耐心地一勺一勺给她喂粥水,调理大半月才缓和过来。
二叔公那房明知孩子丢了也没派人来找,可见根本没把对方的死活放在心上。
如此,仲氏更坚定了把孩子养在身边的念头。
老爷子并非蠢人,不等母女俩想好说辞便察觉异状,主动问起来。
关素衣隐去一部分实情,慢慢把始末交代清楚,原以为祖父又会气病,哪料他竟豁达一笑,叹道,“离得好。
” 关素衣顿时什么话都不说了,趴在祖父膝头默默流泪。
当今这个世道,和离的女子都不好过,倘若娘家人不肯接纳她们,唯一的出路便是落发为尼。
她或许是魏国最幸运的女人,因为她的亲人只愿她过得平安,从不在乎外界的看法。
但关氏宗族却对此极为重视,翌日便派人来询问原因,进门的时候气势汹汹,甚至拿着棍棒和绳索,仿佛料定关素衣犯了女戒,要将她抓去沉塘,后来听仲氏说了原因,这才缓和面色,目中却流露出幸灾乐祸的光芒。
她们绝口不提为关素衣讨要公道的话,只假情假意地安慰几句就陆续离开,还有人建议仲氏把女儿送去庵堂清修,免得落人口实。
和离之女与寡妇一样,都是最容易招惹是非的。
仲氏气得肝疼,却又不好发作,只嗯嗯啊啊地敷衍几句。
过了几日,齐豫送来一封信,说妻子得了重病,已经送回老家将养。
与此同时,侯府的叶姨娘也因产后虚弱染了急症,半夜暴毙,第二天一大早就匆忙下葬了。
这些消息虽然被人风传一时,却都没有镇北侯的前妻死而复生来的新奇。
走在大街上,几乎处处都有人谈论此事,或感叹叶夫人大难不死,或惋惜关夫人没那个运气,眼看刚得了一品诰命,却转眼就被扫地出门,也是个命苦的。
叶婕妤听说妹妹平安归来,立即把人召入宫中相见,还求到皇上跟前,欲把一品诰命的头衔挪到她脑袋上。
皇上为此大发雷霆,直言糟糠之妻不下堂,关夫人什么错处都没犯,竟无故被休离,未免令人寒心,故颁下口谕,勒令镇北侯永远不得为其妻请封诰命。
关夫人的诰命乃他御笔亲封,却又转眼被镇北侯捋了,这是对皇权的蔑视。
他的口谕刚发下去,皇后也颁了懿旨,将叶婕妤和叶蓁大大申饬一番,言及叶家仗势欺人,德行败坏,需闭门反省。
叶蓁原以为自己回到镇北侯府就能过几天安生日子,哪料来自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