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帝师教训的是,朕的确有错。
当年初入燕京,重设朝堂,叶家求一个职位,朕便捡了一个不高不低,不痛不痒的给他,算是打发了,哪里料到太史令一职竟那般紧要。
” 他一直以为太史令就是看看天色,算算日子,定期晒晒典籍,是个人都能干好,哪里知道其中还有这么多讲究?等他明白过来,叶全勇已经走马上任,他也只能故作不知。
关老爷子唇边的胡须都在颤抖,可见被皇上气得不轻。
然而他终究忍住了,斟酌半晌幽幽开口,“皇上,您这完全是野路子啊!” 圣元帝耳根涨红,满心羞愧,索性皮肤黝黑看不大出来,实诚道,“帝师您有所不知,朕幼时跟着野兽混迹山林,稍大一些入了行伍拼杀,连九黎族的字儿都认不全,更何论汉字。
朕肚子里仅有的那点墨水也是近些年来慢慢学的,还有很多懵懂之处,烦请帝师多多指教。
” “皇上不必妄自菲薄,近年来才开始学,却能达到您这种程度,已经算得上天赋异禀。
谁生来也不是皇帝,更不知该如何管理邦国,都是以史为鉴,以人为鉴,一点一点琢磨出来的。
您别着急,臣等都会尽力辅佐您,助您成为一代圣君,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匡翼魏国千秋万代。
” 诸位大臣也都拱手附和,庄严肃穆的气氛瞬间冲走了殿内阴郁。
圣元帝连说了几个“好”字,重建信心的同时对帝师更为敬爱,忙让他去后殿洗漱更衣。
有了这个插曲,今天的议案只能不了了之,众位大臣鱼贯退出,唯关父坐在殿内等候老爷子。
见四周再无闲杂人等,他意味深长地道,“皇上若想实现心中抱负,首要一点便是抑制相权。
而今相权与君权几乎等同,您的所有决定,丞相都能否决,这修法改制一事便进行不下去,或有可能动摇魏国根基,令百姓重陷水火。
” 圣元帝何尝不知?但怎么抑制相权,这却是个难题。
其实君权与相权的冲突古已有之,不少君主也曾做出过努力。
他们把相权一人独揽拆分成几人共事,先后有了左相、右相,觉得不够稳妥,又把内侍提出来立为中丞,最后反倒闹得朝堂更加混乱。
圣元帝绝不会让宦官担当要职,把身边也弄得危机四伏,于是摇头继续苦思。
关父已略有章程,却不便自己提出。
他出任太常之前是夫子,最善于举例发凡,循循善诱,让弟子学会独立思考、判断,然后解决,而不是什么都面面俱到地为他们做好。
如此,诸人非但无法成材,还会日渐堕落。
而圣元帝这位弟子则更为特殊。
你为他想得多,做得多,他未必会感激你,反倒有可能心存间隙,暗中防备。
最好的办法是引导他往正确的方向走,让他自己意识到该如何掌舵。
待目标达成,他龙心大悦、自信不疑,别人也就安全无虞。
两人均在思索对策,只不过一个还处于蒙昧,一个已胸有成竹。
恰在此时,一名长相毫不起眼的内侍悄无声息地走进来,双手奉上一封密函,说是边关寄来的。
圣元帝接过密函,歉然道,“太常稍坐,朕去去就来。
” 关父不敢耽误军情,只让皇上自去处理不提。
入了偏殿,圣元帝拆开信封细细看完,不免长舒口气。
夫人竟与赵陆离分府别居了?好,不愧为傲骨铮铮的关氏女,当做决断时毫不含糊,一下就切中要害。
即便赵陆离已有悔意,怕也晚了吧? 分府这一招真是妙啊,凭赵陆离做下的那些事,判一个夺爵也不冤枉。
倘若夫人不分府,赵家的那块镶金匾额定然保不住,其下场只会与叶家一样,落得个栋折榱崩。
然而东、西两府一分,各自重设正门,“镇北侯”的招牌刚摘下,立马就能挂上“征北将军府”的牌匾,谁敢造次?谁敢落井下石?一家老小也都保住了。
这还不算。
西府没有主事,赵老夫人和阮氏又敬服她,她便能大权独揽,恣意行事;而东府削了爵位,减了用度,人
当年初入燕京,重设朝堂,叶家求一个职位,朕便捡了一个不高不低,不痛不痒的给他,算是打发了,哪里料到太史令一职竟那般紧要。
” 他一直以为太史令就是看看天色,算算日子,定期晒晒典籍,是个人都能干好,哪里知道其中还有这么多讲究?等他明白过来,叶全勇已经走马上任,他也只能故作不知。
关老爷子唇边的胡须都在颤抖,可见被皇上气得不轻。
然而他终究忍住了,斟酌半晌幽幽开口,“皇上,您这完全是野路子啊!” 圣元帝耳根涨红,满心羞愧,索性皮肤黝黑看不大出来,实诚道,“帝师您有所不知,朕幼时跟着野兽混迹山林,稍大一些入了行伍拼杀,连九黎族的字儿都认不全,更何论汉字。
朕肚子里仅有的那点墨水也是近些年来慢慢学的,还有很多懵懂之处,烦请帝师多多指教。
” “皇上不必妄自菲薄,近年来才开始学,却能达到您这种程度,已经算得上天赋异禀。
谁生来也不是皇帝,更不知该如何管理邦国,都是以史为鉴,以人为鉴,一点一点琢磨出来的。
您别着急,臣等都会尽力辅佐您,助您成为一代圣君,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匡翼魏国千秋万代。
” 诸位大臣也都拱手附和,庄严肃穆的气氛瞬间冲走了殿内阴郁。
圣元帝连说了几个“好”字,重建信心的同时对帝师更为敬爱,忙让他去后殿洗漱更衣。
有了这个插曲,今天的议案只能不了了之,众位大臣鱼贯退出,唯关父坐在殿内等候老爷子。
见四周再无闲杂人等,他意味深长地道,“皇上若想实现心中抱负,首要一点便是抑制相权。
而今相权与君权几乎等同,您的所有决定,丞相都能否决,这修法改制一事便进行不下去,或有可能动摇魏国根基,令百姓重陷水火。
” 圣元帝何尝不知?但怎么抑制相权,这却是个难题。
其实君权与相权的冲突古已有之,不少君主也曾做出过努力。
他们把相权一人独揽拆分成几人共事,先后有了左相、右相,觉得不够稳妥,又把内侍提出来立为中丞,最后反倒闹得朝堂更加混乱。
圣元帝绝不会让宦官担当要职,把身边也弄得危机四伏,于是摇头继续苦思。
关父已略有章程,却不便自己提出。
他出任太常之前是夫子,最善于举例发凡,循循善诱,让弟子学会独立思考、判断,然后解决,而不是什么都面面俱到地为他们做好。
如此,诸人非但无法成材,还会日渐堕落。
而圣元帝这位弟子则更为特殊。
你为他想得多,做得多,他未必会感激你,反倒有可能心存间隙,暗中防备。
最好的办法是引导他往正确的方向走,让他自己意识到该如何掌舵。
待目标达成,他龙心大悦、自信不疑,别人也就安全无虞。
两人均在思索对策,只不过一个还处于蒙昧,一个已胸有成竹。
恰在此时,一名长相毫不起眼的内侍悄无声息地走进来,双手奉上一封密函,说是边关寄来的。
圣元帝接过密函,歉然道,“太常稍坐,朕去去就来。
” 关父不敢耽误军情,只让皇上自去处理不提。
入了偏殿,圣元帝拆开信封细细看完,不免长舒口气。
夫人竟与赵陆离分府别居了?好,不愧为傲骨铮铮的关氏女,当做决断时毫不含糊,一下就切中要害。
即便赵陆离已有悔意,怕也晚了吧? 分府这一招真是妙啊,凭赵陆离做下的那些事,判一个夺爵也不冤枉。
倘若夫人不分府,赵家的那块镶金匾额定然保不住,其下场只会与叶家一样,落得个栋折榱崩。
然而东、西两府一分,各自重设正门,“镇北侯”的招牌刚摘下,立马就能挂上“征北将军府”的牌匾,谁敢造次?谁敢落井下石?一家老小也都保住了。
这还不算。
西府没有主事,赵老夫人和阮氏又敬服她,她便能大权独揽,恣意行事;而东府削了爵位,减了用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