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 > 谁与归 > 第12章

第12章 第3页

目录
    向丹霞殿寝宫行去。

     [成仙又有什么好?]慕容承咄咄相逼,追上几步拉住了汉王,[莫非是因为你我同是男子你才不喜欢我?] 汉王沉默片刻,终于还是摇头道:[我修仙之志已不可转!况且……纵然你愿为云秀,我却并非庆王。

    ] 慕容承呆立片刻,拉住汉王的那只手渐渐变冷,仿佛全身的力气瞬间被抽干,半晌动弹不得。

    他终是长叹一声,缓缓松开了汉王的手。

     汉王暗自舒了一口气,转身柔声道:[天色已迟,再不出宫就来不及了,你不如乘了我的舆辇去吧。

    ] 慕容承望了汉王一眼,水光潋滟中不知是留恋还是决绝,不曾再多说一字径自转身离了丹霞殿。

    汉王亦是默然,望了那仓皇离开的背影喉头一动,然而终是没有出言挽留。

    言及于此,其实又能寻出什么宽慰的话来? 卷一(二十)魔剑 许是觉得太过难堪,或是无以面对那夜的尴尬,后来的几日汉王与慕容承极是有默契,谁也再也没有找过对方。

    然而个中缘由却不足为第三人道,汉王自是守口如瓶,连晚秋都不明白为何慕容承难得回来汉王却如此冷淡。

    而李隆基自然更加不得而知,他于和亲一事只是满口答应,却不见行动,只是几次于兴庆宫花萼相辉楼举行国宴。

    花萼相辉楼是宫中歌舞行乐的第一妙处,建有七尺高台专为伶人艺伎表演之用,筵席的位置亦是设计巧妙,围绕高台坐成一圈,无论坐于何处都可看得一清二楚。

    每逢宫中年节,李隆基千秋诞辰,必是要在此处饮宴的。

     主客自是以慕容承为首的青海国使团,又时常叫了忠王与汉王作陪。

    宴席之时往往座中衣冠胜雪,青海国使团于西席依次而坐,汉王虽然深心之中不愿前来,却碍于皇命不能全数推却,每当出席之时便与朝臣坐于东首相陪。

    人人都道汉王与慕容承是自幼的交情,情谊非浅,安排席位之时往往特意将两人的座次相对而置,以便故交叙旧。

    谁知几次宴席下来二人极少交谈,均是有意无意避开了对方目光,时而低头浅酌,时而抬头去看高台上的歌舞助兴,偶尔目光相接也各自转开了头去。

    其实慕容承心情郁郁,根本无心歌舞,汉王则是对声色伎乐早已不屑一顾,两人心下实则如坐针毡。

    避无可避的场合除了国宴还有早朝,除此之外慕容承与汉王均是自觉在宫中少了走动,平日里连照面也不会打。

    一个长居丹霞殿修身养性,一个整日在宫外游荡,听说打猎游湖玩的不亦乐乎。

     汉王本也不愿如此,实话说除了慕容承他在这宫中再也寻不出第二个能称得上朋友的人,只是事已至此,一时也没有打破僵局的法子,兴许一直要持续到慕容承返回青海国。

    这一日汉王独坐昭明阁,拿着半截青玉笛在手中把玩,虽然笛身已然破损,依旧质地细腻触手生温。

    这是那夜慕容承离开丹霞殿后几日云绛交到自己手上,说是偶然在海棠树下拾到的。

    汉王细看之下发现断口处平滑无比,似是削金断玉的利器所为,若是不慎跌碎断口决不至如此整齐。

    两人之间固然谈不上决裂,此时却也是不可能再去问那个人的。

    虽然想过要派人转交慕容承,可送还一截断笛却总觉得不祥,便也作罢。

    只等哪一日他问起之时再做打算。

     汉王正自想的出神,却闻内侍匆忙通报,呈上来一封书信。

    汉王打开看了不由皱眉,原来慕容承不知为何在西市与人大打出手,眼下正闹的难以收拾,老管家唯恐惊动京城衙门,和亲的事便不好办,只得求了汉王出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汉王微微摇头,随手将半截断笛收回锦盒中,吩咐准备马匹即刻出宫。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