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3页
亲手写完。
期间云绛进来过几次,给二人剔亮了红烛,又换过茶水点心,烧上了一炉醒脑提神的薄荷香。
她自己亦是不惯熬夜,早就精神不济,到了下半夜终于被汉王强行谴走了。
二人折腾了许久,等到鸡鸣三声丑时将尽才终于把汉王那二十遍也抄齐了。
一看还可勉强睡上两个时辰,二人均是颇为意外。
实在倦极便懒得再回寝宫去,干脆就地躺了。
等清晨晚秋寻到昭明阁来叫汉王沐浴更衣的时候只见二人东倒西歪,各自卧于锦垫两端,不禁连连摇头。
慕容承一夜未出宫,府中管事已然猜到他多半留在了汉王这里,一大早宫门开启的时候就托人将换洗衣物送进了丹霞殿来。
慕容承原本磨着晚秋欲借一套汉王的便服来换上,反正两人身材本就相似。
却想不到自家管事办事如此麻利,不免有些兴致索然,只好换过了自己的衣衫。
等上得凌烟阁慕容承与汉王将各自的二十遍孝经交予了顾太傅,待他验过之后这才允许二人落座。
慕容承抄写汉王那份之时已经刻意模仿了对方笔迹,见顾太傅未加细察不曾发现其中玄机,不禁有些得意。
慕容承回入自己座中之时侧头一瞥,正对上汉王的目光。
二人心照不宣,相视一笑。
顾太傅清了清嗓子,翻开书本又上起课来,一如平常,略过不提。
大明宫中皇子的生活日日如是,年复一年。
纵然是锦衣玉食,坐拥天家富贵,总也有令人生厌的时候。
终于有一日皇长子庆王李嗣直上书李隆基自请离开京师,前往封地驻守。
李隆基膝下已有皇子二十五人,其中数这庆王性情最是温和仁厚,事事和颜悦色。
其实他的封地地处一般,也并不如何富庶,自然远不能与长安相提并论。
一时人人都道是因为庆王倦于前朝争斗,才愿去往封地好得个清净自在,如此又可远离了宫中千重规矩。
李隆基念庆王毕竟年轻,不放心他过早离开京师,于是将长安城西旧时一座名园赐予了庆王,大肆修整一番作了新王府,改建工程繁复历时半年之久。
工成之时因着太子与庆王均已年届十五,可堪婚配,李隆基便趁着庆王移宫之际为二王一同赐婚。
此番李唐皇室双喜临门热闹非常,加上适逢上元佳节,李隆基素喜笙歌宴饮,于是下诏举国欢庆一月为二王大婚助兴。
太子嗣谦却是心有不满的,他自恃是东宫储君应该独享尊荣。
而近年来赵丽妃渐渐失宠,李隆基对太子并不十分上心也是事实,若不是庆王迁宫恐怕李隆基都想不起自己的太子亦是到了大婚的年纪了。
如今让二王一同接受赐婚多少有些仓促弥补的意思,总算所选的太子妃薛氏才貌俱佳才让太子稍稍平息了胸中不满之意。
忠王李玙与汉王嗣霄年纪相若,二人还不至于动什么迁宫的念头,而其余皇子更是年幼,近来接二连三的迁宫、大婚等诸事不过是看个热闹罢了。
对他们而言最吸引人之处不过是国子监放了一月的大假,可以尽情玩乐而不必为课业烦心。
那一月之中慕容承便时常撺掇着汉王出了宫去,好好游玩一番。
初时晚秋不肯放心,汉王便只留在慕容府中听曲对弈,不过如此便和在丹霞殿中并无太大分别。
后来慕容承便想到了把街头的艺人小贩叫入府中,二人将杂耍,武技,皮影戏都一一看了个遍。
虽觉粗鄙不堪,初看之时还总算有些趣味。
过了几日慕容承终于还是忍不住将汉王带上了长安街头,有时去逛一逛那天下闻名的东西二市,寻上几件西域客商出售的珍稀玩物,有时跑到酒肆茶楼闲坐半日,伴着那波斯胡旋舞,坊间箜篌调,三尺绕梁音,和宫中教坊鼓乐相比又是另一番趣味。
期间云绛进来过几次,给二人剔亮了红烛,又换过茶水点心,烧上了一炉醒脑提神的薄荷香。
她自己亦是不惯熬夜,早就精神不济,到了下半夜终于被汉王强行谴走了。
二人折腾了许久,等到鸡鸣三声丑时将尽才终于把汉王那二十遍也抄齐了。
一看还可勉强睡上两个时辰,二人均是颇为意外。
实在倦极便懒得再回寝宫去,干脆就地躺了。
等清晨晚秋寻到昭明阁来叫汉王沐浴更衣的时候只见二人东倒西歪,各自卧于锦垫两端,不禁连连摇头。
慕容承一夜未出宫,府中管事已然猜到他多半留在了汉王这里,一大早宫门开启的时候就托人将换洗衣物送进了丹霞殿来。
慕容承原本磨着晚秋欲借一套汉王的便服来换上,反正两人身材本就相似。
却想不到自家管事办事如此麻利,不免有些兴致索然,只好换过了自己的衣衫。
等上得凌烟阁慕容承与汉王将各自的二十遍孝经交予了顾太傅,待他验过之后这才允许二人落座。
慕容承抄写汉王那份之时已经刻意模仿了对方笔迹,见顾太傅未加细察不曾发现其中玄机,不禁有些得意。
慕容承回入自己座中之时侧头一瞥,正对上汉王的目光。
二人心照不宣,相视一笑。
顾太傅清了清嗓子,翻开书本又上起课来,一如平常,略过不提。
大明宫中皇子的生活日日如是,年复一年。
纵然是锦衣玉食,坐拥天家富贵,总也有令人生厌的时候。
终于有一日皇长子庆王李嗣直上书李隆基自请离开京师,前往封地驻守。
李隆基膝下已有皇子二十五人,其中数这庆王性情最是温和仁厚,事事和颜悦色。
其实他的封地地处一般,也并不如何富庶,自然远不能与长安相提并论。
一时人人都道是因为庆王倦于前朝争斗,才愿去往封地好得个清净自在,如此又可远离了宫中千重规矩。
李隆基念庆王毕竟年轻,不放心他过早离开京师,于是将长安城西旧时一座名园赐予了庆王,大肆修整一番作了新王府,改建工程繁复历时半年之久。
工成之时因着太子与庆王均已年届十五,可堪婚配,李隆基便趁着庆王移宫之际为二王一同赐婚。
此番李唐皇室双喜临门热闹非常,加上适逢上元佳节,李隆基素喜笙歌宴饮,于是下诏举国欢庆一月为二王大婚助兴。
太子嗣谦却是心有不满的,他自恃是东宫储君应该独享尊荣。
而近年来赵丽妃渐渐失宠,李隆基对太子并不十分上心也是事实,若不是庆王迁宫恐怕李隆基都想不起自己的太子亦是到了大婚的年纪了。
如今让二王一同接受赐婚多少有些仓促弥补的意思,总算所选的太子妃薛氏才貌俱佳才让太子稍稍平息了胸中不满之意。
忠王李玙与汉王嗣霄年纪相若,二人还不至于动什么迁宫的念头,而其余皇子更是年幼,近来接二连三的迁宫、大婚等诸事不过是看个热闹罢了。
对他们而言最吸引人之处不过是国子监放了一月的大假,可以尽情玩乐而不必为课业烦心。
那一月之中慕容承便时常撺掇着汉王出了宫去,好好游玩一番。
初时晚秋不肯放心,汉王便只留在慕容府中听曲对弈,不过如此便和在丹霞殿中并无太大分别。
后来慕容承便想到了把街头的艺人小贩叫入府中,二人将杂耍,武技,皮影戏都一一看了个遍。
虽觉粗鄙不堪,初看之时还总算有些趣味。
过了几日慕容承终于还是忍不住将汉王带上了长安街头,有时去逛一逛那天下闻名的东西二市,寻上几件西域客商出售的珍稀玩物,有时跑到酒肆茶楼闲坐半日,伴着那波斯胡旋舞,坊间箜篌调,三尺绕梁音,和宫中教坊鼓乐相比又是另一番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