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梦幻蓝天乐队 > 第42章 商标之争

第42章 商标之争 第3页

目录
    龙安心咳得眼泪直流,却感到一股暖流从胃部扩散到四肢。

    这是用五倍子和山胡椒泡的药酒,专治跌打损伤。

     "他们为什么追你?"阿公收起藤索,上面的绳结是特殊的"鱼鳞扣",越挣扎绑得越紧。

     龙安心把商标纠纷和路遇拦截的事说了。

    阿公沉默地听完,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块用芭蕉叶裹着的糯米饭。

     "先吃。

    吴家姑娘带着鼓社的人在上游找你。

    "阿公眯眼望向对岸,"那些人不敢过河,我们苗家的地盘他们不熟。

    " 龙安心狼吞虎咽地吃着糯米饭,发现里面包着腌鱼和折耳根——这是出远门才带的"行军粮"。

    他忽然注意到阿公腰间别着把老式火药枪,枪管上缠着褪色的红布。

     "要动这个?"龙安心心头一紧。

    自从禁枪令后,寨子里仅存的几支老枪都藏在神龛底下,只有重大仪式才取出。

     阿公摇摇头:"吓唬人的。

    现在不比从前..."他忽然噤声,耳朵动了动,"有人来了。

    " 芦苇丛中传来三声鹧鸪叫,两长一短。

    阿公回了两声蛙鸣。

    很快,吴晓梅带着五个青壮年钻了出来,每人手里都拿着削尖的竹竿。

     "你疯了?"吴晓梅冲上来就往龙安心怀里塞了个温热的物件——是包在棉布里的火塘灰,"手机打不通,我还以为..." 龙安心揭开棉布,里面的炭灰还带着余温。

    这是苗家最古老的护身符,取自家里的火塘,象征着与祖先的联系。

     "商标的事..."他刚开口就被打断。

     "回去说。

    "吴晓梅警惕地看了眼对岸,"今天下午来了个考察团,说要投资开发村里的古法银饰。

    " 龙安心心头一凛。

    银饰是合作社下一步要开发的重点产品,相关设计稿就锁在他办公室抽屉里。

     回村的路上,阿公走在最前面,不时蹲下检查地面的痕迹。

    月光下,老人佝偻的背影却透着某种不可撼动的坚韧。

    龙安心想起小时候听过的古歌:"老人是寨子的根,年轻人是寨子的芽。

     寨子中心的鼓楼还亮着灯。

    远远望去,十二层的飞檐在月光下像展翅的鹰。

    龙安心等人走近时,发现楼前空地上已经聚集了二三十人,大多是各家的当家人。

     务婆坐在最中央的火塘边,正用长柄铜勺搅动一锅沸腾的液体,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药草味。

    看见龙安心,她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笑容。

     "来得正好。

    "务婆用苗语说,"'打口舌汤'刚煮好。

    " 龙安心心头一震。

    这是苗族古老的"神判"仪式——争议双方在寨老见证下喝下特制的药汤,心虚者会当场呕吐。

    他上次见到这种仪式还是二十年前,两家因为山林界限闹纠纷的时候。

     "事情严重到要用古法了?"他低声问吴晓梅。

     吴晓梅还没回答,鼓楼二层突然传来争吵声。

    龙安心抬头,看见杨婶正和一个穿西装的男人拉扯着什么。

     "那是李老板的助理!"龙安心认出了对方,"他怎么进村的?" "说是来'考察投资'。

    "吴晓梅冷笑,"一下午就收买了七户人家,杨婶家孙子读书的学费他全包了。

    " 龙安心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楼梯。

    杨婶手里攥着个信封,正哭得发抖。

    西装男看见龙安心,立刻掏出名片:"我是苗韵文化的..." "滚出去!"龙安心一把打掉名片,"这是我们议榔的地方!" 西装男不慌不忙地捡起名片:"龙先生,商业社会要讲规矩。

    你们那个小作坊..." 他的话戛然而止。

    阿公不知何时出现在楼梯口,手里端着碗黑乎乎的液体。

    老人什么也没说,只是把碗往前递了递。

     西装男脸色变了:"这、这是违法的..." "不敢喝就滚。

    "阿公的汉语带着浓重口音,"苗家的地方,按苗家的规矩来。

    " 楼下突然传来芦笙声。

    务婆开始唱古歌了,苍凉的调子像从远古传来。

    西装男额头渗出冷汗,转身就往楼下跑。

     龙安心扶住摇摇欲坠的杨婶,发现她手里的信封露出一角——是张省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

     "我没办法..."杨婶用苗语哽咽道,"孙子是我们家第一个能读高中的..." 龙安心轻轻抽走信封:"明天我去县教育局问,肯定有助学政策。

    "他顿了顿,"那封信能不能给我看看?" 杨婶犹豫着松开手。

    龙安心仔细检查信封,在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个铅笔写的电话号码。

    他记下号码,把信封还了回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楼下,务婆的歌谣进入了高潮部分。

    那是《仰阿莎》的选段,讲述美神如何用银梳引来日月的光辉。

    龙安心突然想起什么,快步走向鼓楼西侧的柱子——那里挂着面铜锣,是召集全寨议事用的。

     他抡起鼓槌,重重敲了三下。

    铜锣的轰鸣压过了所有声音,连务婆都停止了歌唱。

     "各位叔伯婶娘!"龙安心用苗汉双语喊道,"今晚我们议三件事!" 人群安静下来。

    火塘的光映在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上,那些皱纹里藏着千百年的智慧与坚韧。

     "第一,苗韵公司抢注了'仰阿莎'商标,要夺走我们祖传的名字!" 人群中爆发愤怒的议论。

    几个老人立刻用苗语骂起来,有个银匠甚至掏出了打银用的小锤。

     "第二,他们派人拦车搜查,抢走了潘阿婆的祖传银项圈!" 这下连年轻人都站了起来。

    潘阿婆是寨子里最受尊敬的老人之一,她家传的银饰工艺可以追溯到清代。

     "第三——"龙安心提高声音,"他们想分化我们,用钱收买急需用钱的乡亲!" 杨婶在角落里捂住脸。

    龙安心走过去,把手机递给她:"刚查到的,县里有贫困生专项补助。

    " 务婆突然站起来,她瘦小的身影在火光中却显得无比高大。

    老人用苍老的声音开始吟诵,那是古歌中的战前动员段落: "……乌云来了不要怕/我们有千万根竹竿/把它戳破……" 阿公往火塘里扔了把特殊的粉末,火焰顿时蹿高三尺,变成诡异的蓝色。

    这是用硫磺和硝石配的"战火",古代苗民出征前才会点燃。

     "明天,"龙安心看着每一双映着火光的眼睛,"我们去省里讨公道。

    按苗家的规矩——" "议榔!"众人齐声喊道。

    这是苗族古老的盟誓制度,全寨集体表决重大事项。

     务婆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展开后露出块黝黑的石头——"议榔石",上面刻着祖先留下的誓约条文。

    每个当家人依次上前,用刀尖在石头上划下新的刻痕。

     轮到龙安心时,他掏出那把随身携带的瑞士军刀——这是他在建筑工地得的奖品。

    但在触到石头前,阿公拦住了他。

     "用这个。

    "老人递来把锈迹斑斑的小刀,刀柄上缠着褪色的红线。

    龙安心认出这是父亲生前用的木工刻刀。

     当最后一道刻痕完成,务婆将"议榔石"郑重包好,交给寨里最年轻的党员保管——这是新老结合的象征。

    然后她端起那锅滚烫的药汤,自己先喝了一大口。

     "明天,"老人抹了抹嘴,"我们去把仰阿莎接回家。

    " 后半夜,龙安心在合作社办公室整理材料。

    吴晓梅端来碗热腾腾的酸汤,里面浮着几片鱼肉。

     "杨婶送来的,说是赔罪。

    "她在对面坐下,展开一块绣到一半的仰阿莎绣片,"我重新设计了图案,加了几个隐藏标记。

    " 龙安心凑近看,发现美神的裙摆上多出几道特殊纹路——那是用反光丝线绣的星辰轨迹,只有特定角度才能看见。

     "够巧妙。

    "他忍不住赞叹,"但法律上..." "法律?"吴晓梅突然激动起来,"他们懂什么是真正的法律吗?"她从抽屉里取出本泛黄的手抄本,"这是我爷爷记录的《苗疆理辞》,乾隆年间各寨共同议定的规矩。

    里面清清楚楚写着:'祖传名号如手足,不可断卖'。

    " 龙安心翻看着这本用棉纸装订的老册子,里面的汉字歪歪扭扭,明显是苗人自学的笔迹。

    他突然在某一页停住——那里记载着个案例:道光年间,有汉商企图垄断"苗疆"特产的交易权,被各寨联合抵制,最后官府判苗人胜诉。

     "这..." "想不到吧?"吴晓梅眼睛发亮,"我查过了,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二十六条也有类似规定!" 龙安心正要细看,窗外突然传来"咚"的一声。

    他吹灭油灯,悄悄掀开窗帘一角。

    月光下,有个黑影正鬼鬼祟祟地摸向仓库。

     "果然来了。

    "吴晓梅冷笑,从门后抄起根削尖的竹竿——这是苗家女子防身用的"打狗棍"。

     龙安心按住她:"别打草惊蛇。

    "他指了指屋顶,"从晒台绕过去。

    " 两人悄无声息地爬上竹梯。

    晒台上晾着新采的刺梨,在月光下像无数金色的小灯笼。

    龙安心趴在晒台边缘,看清了那个黑影——是李老板的助理,正在撬仓库的锁。

     "要抓现行吗?"吴晓梅小声问。

     龙安心摇摇头,从腰间解下个竹筒——里面装着阿公给的"蜂毒粉",沾上皮肤会奇痒难忍。

    他瞄准下方,轻轻拔开塞子。

     一阵风吹过,粉末飘洒而下。

    很快,下面传来压抑的咳嗽和抓挠声。

    黑影踉踉跄跄地逃向寨口,中途还摔进了排水沟。

     "够他痒三天。

    "龙安心冷笑,"明天谈判时,看他怎么抓耳挠腮。

    " 吴晓梅却忧心忡忡:"他们连偷设计稿这种事都干得出,明天去省城..." "不怕。

    "龙安心从怀里掏出个牛皮纸信封,"王立明帮我查的资料,苗韵公司去年就因为抄袭被处罚过。

    " 月光渐渐西沉,给鼓楼的飞檐镀上银边。

    龙安心想起小时候,父亲常在这样的月夜教他辨认木材。

     "楠木要百年成材,但做出来的家具能传十代人。

    "父亲粗糙的手掌抚过刨光的木板,"我们苗家的东西,急不得。

    " 远处传来第一声鸡鸣。

    新的一天要开始了,龙安心深吸一口带着露水气息的空气。

    他忽然明白,自己守护的不只是一个商标,而是像楠木一样需要百年才能长成的文化根基。

     "走吧。

    "他帮吴晓梅收起绣片,"天亮了,该去接我们的仰阿莎回家了。

    " 喜欢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请大家收藏:()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