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梦幻蓝天化学实验 > 第29章 深夜赶工

第29章 深夜赶工 第3页

目录
    掉电话,龙安心站在晒谷坪上,看着仓库里忙碌的景象。

    吴晓梅正在教职校学生调整缝纫机针距,侧脸在夕阳下镀着一层金边。

    她不知道,一场风暴正在袭来。

     "龙老师!"村小的一个学生突然跑过来,手里举着个塑料袋,"阿吉伯给你的!" 袋子里是一包深紫色的粉末,散发着淡淡的腥气。

    龙安心认出这是纯正的板蓝根染料,阿吉伯珍藏多年的老料。

    附带的纸条上歪歪扭扭写着:"电视台的人下午去找务婆了。

    " 龙安心心头一紧,拔腿就往务婆家跑。

     --- **木屋前围着一群人**。

     龙安心挤进去,看见务婆坐在门前的藤椅上,面前架着电视台的摄像机。

    那个戴眼镜的非遗中心官员正在提问: "老人家,您能确认合作社的产品完全遵循古法吗?" 务婆眯着眼睛,似乎没听清。

    官员提高音量又问了一遍,还特意指了指龙安心和吴晓梅的照片。

     老人缓缓抬头,浑浊的目光扫过镜头,突然用苗语说了句什么。

    官员一脸茫然,转向旁边的翻译——是村支书。

     "阿婆说......"村支书擦了擦汗,"她说古法是活的,就像山里的溪水,看着一样,其实每刻都新。

    " 官员皱眉:"请老人家正面回答!他们用不用现代设备?" 务婆突然笑了,露出仅剩的三颗牙。

    她慢慢从怀里掏出个东西——是龙安心第一次做的那个歪歪扭扭的绣花绷架。

     "汉人娃娃做的。

    "她用汉语一字一顿地说,"我教他,他学。

    苗家的规矩,肯学的就是自己人。

    " 摄像机转向那个粗糙的绷架。

    龙安心鼻子发酸——那是他刚回村时,用父亲的旧工具做的,连刨光都没做好,还留着毛刺。

     官员还不死心:"但他们用了电动缝纫机——" "我九十岁了。

    "务婆突然用流利的汉语打断他,"我见过苗寨用上第一把铁刀,第一盏煤油灯......"她颤巍巍地指向远处的鼓楼,"那上面的铜钉,是1958年用拖拉机运来的——按你的道理,我们的祖鼓是不是也不'传统'了?" 现场鸦雀无声。

    务婆剧烈咳嗽起来,村支书连忙上前搀扶。

    老人甩开他的手,从怀里摸出个小布袋扔给龙安心:"拿去!" 袋子里是一把银针,每根针鼻都缠着红丝线——这是苗族歌师给学徒的"认针礼",象征技艺传承。

     摄像机忠实地记录下这一刻。

    龙安心攥着银针,看见吴晓梅站在人群边缘,泪流满面。

     --- **夜幕降临时的合作社灯火通明**。

     电视台的人走了,非遗中心的质疑暂时平息。

    但龙安心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订单还在增加,而他们的产能已经到了极限。

     "明天我去趟州里。

    "他对吴晓梅说,"找找更大的设备供应商。

    " 吴晓梅正在给绣片做最后检查,闻言抬头:"钱够吗?" 龙安心苦笑。

    买电蒸柜已经花掉大半积蓄,现在账户上只剩五千多块——还不够买台像样的烘干机。

     "先去看看。

    " 吴晓梅放下绣片,从腰间解下个小布袋:"给。

    "里面是一对银镯子,苗家姑娘的嫁妆。

     "这不行......" "当掉。

    "吴晓梅语气坚决,"等订单回款再赎回来。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龙安心想说什么,门外突然传来汽车喇叭声。

    他们走出去,看见一辆印着"州民族技工学校"的面包车停在晒谷坪上。

    白天那个杨老师跳下车,身后跟着三个学生。

     "听说你们缺人手?"她爽朗地说,"我带学生来义务帮忙!" 龙安心愣住了:"这......" "非遗中心那帮人就知道挑刺!"杨老师愤愤地说,"我们学校早就想找真正的苗绣传承人合作了。

    "她转向吴晓梅,"吴老师,能教孩子们真正的数纱绣吗?" 吴晓梅的眼睛在夜色中亮起来。

    她点点头,转身从仓库拿出几块干净的绣布。

     龙安心帮忙搬缝纫机时,听见一个学生小声问:"老师,我们通宵干活算实习学分吗?" "算!"杨老师大笑,"这可是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 --- **凌晨四点,最后一箱货终于打包完毕**。

     龙安心封好纸箱,贴上快递单。

    这批货将发往六个省份,最远到黑龙江。

    他想象着那些从未见过苗寨的人,拆开包装时看到星辰纹绣片的样子——他们会闻到雷公山的草木香吗?会听见务婆的古歌吗? 吴晓梅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

    她的手指上又添了新伤,但眼睛比任何时候都亮。

     "电视台的新闻今晚播出了。

    "她轻声说,"务婆那段......很多人哭了。

    " 龙安心打开手机,看到陈默发来的链接。

    视频里,九十岁的务婆举着那个粗糙的绣花绷架,用生硬的汉语说:"肯学的就是自己人。

    " 评论区炸了: "泪目!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 "求购买链接!等多久都行!" "那个汉人小哥好帅,为了学苗绣回农村......" 龙安心苦笑。

    他们把他当成了浪漫故事的主角,没人知道五年前他是怎样狼狈地逃离城市。

     "明天还会更多订单。

    "他收起手机,"得想个长久之计。

    " 吴晓梅望向窗外的夜色。

    星光下的晒谷坪上,杨老师和学生们正在收拾缝纫机。

    更远处,务婆的木屋还亮着一点微光——老人习惯留一盏灯到天明。

     "会好的。

    "吴晓梅突然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空荡荡的银饰位置,"稻草有活气,人也是。

    " 龙安心顺着她的目光看去。

    东方天际已经泛起鱼肚白,新的一天就要开始了。

     喜欢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请大家收藏:()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