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2页
然道,听语气颇带有几分同情之意。
毕竟他过继在皇后名下长大,这些年来兄弟间再如何不睦也终究没有人敢小看了他去,多少还是受了这嫡母的庇荫。
[谁说不是呢!]晚秋叹了一口气,想来皇后近来脾气越发暴躁,多半也与此有关。
其实皇后无宠早已是大明宫人尽皆知的事情,只是不好明说罢了。
如今皇后年逾四十,对子嗣一事终于绝了念头。
她对汉王及其他皇子的嫉恨经年而累,可每到人前还是维护着与汉王母慈子孝的一副模样,以免落人口实。
晚秋又安慰道:[殿下不必忧心,皇后始终还是六宫之主,皇甫德仪与刘才人再如何争宠也争不到那个位子上去。
] 赵丽妃红颜未老恩先断,昔日的盛宠早已不再,如今那兴庆宫长生殿上是皇甫德仪与刘才人平分秋色,可是皇后依旧是皇后。
她能稳坐六宫主位十年不是没有道理的,不管心中如何不屑,表面上始终做的八面玲珑,在人前一言一行竟是挑不出一点儿错来。
汉王点点头,皇后的手段他确实早已见怪不怪。
若是将自己这些年在甘露殿种种经历说了出去,恐怕偌大后宫也是无人会信的。
皇后,那可是天下女子贤德的典范。
晚秋为汉王换过了衣衫,拿了梳子准备给他重束发冠。
汉王却嫌麻烦,一侧身子躲了开去,按着晚秋的手道:[晚秋姑姑,就这样吧,反正天色已晚又没有外人。
] [还说呢,让慕容王子等到了现在。
]晚秋依言收起了缎带,交于小宫女收拾起来。
[唔,是我回来晚了些……怎么不见慕容?难道他已经出宫去了?]汉王心下奇怪,以慕容承的性子听到禀报应该早就跑了出来才是。
[都这个时候了,宫门早已关了。
慕容王子一直等在昭明阁,殿下用了膳再去吧。
] [不必,今日也没什么胃口。
慕容可吃过了?]汉王忽然想了起来:[姑姑,今天一早礼部送来的淮扬贡品玉蕊水晶糕是我特地吩咐留下的,就等着慕容来呢!一会把那两盒子都送来昭明阁,你看看其他若还有好的也一并送来吧!] 晚秋一笑:[是,都留着呢。
一会都给你们送来!] [那就好!]汉王在镜前照过了仪容,颇为满意,又向着晚秋道:[……不知那些东西,姑姑可准备好了?] [都备下了,殿下有何打算?]晚秋吩咐宫婢取来一只檀木小箱子。
[多谢姑姑。
]汉王接在了手中,神色一黯,旋即道:[我……先去找慕容。
] [等一等,夜里风凉。
]晚秋取过一件湘色金线斗篷,披上了汉王肩头。
汉王不再多言,径自往昭明阁去了。
其实纵然汉王不说,晚秋也能猜到几分,他可祭拜之人,无非就是生母朱姬而已。
自从汉王懂事起便一直好奇自己生母何在,而晚秋除了[朱姬]二字可以相告之外实在是一无所知。
立储那年突然流传出的歌谣让汉王的身世彻底成了宫中忌讳,李隆基更是从此绝口不再谈及此事。
只在汉王年幼之时,后宫偶尔还有人私下议论四皇子乃是妖孽之子。
天长日久汉王终于还是多少听闻了一些,后来也曾数次追问父皇李隆基,可每次只得到简单一句[你母亲早已不在人世]作为回答。
渐渐地汉王再也不在晚秋面前提及此事了。
只不过,有些事不再提及,不代表就此忘记了。
几年前不知汉王从哪里得来一卷画轴,平日里还不怎么舍不得打开,唯有到了清明才取了出来郑重焚香拜祭一番。
连晚秋都不曾见过画轴上究竟有些什么,不过是猜测必然是和朱姬有关的。
卷一(七)夜祭 汉王抱了檀木箱子,进到昭明阁才发现慕容承已经趴在案前睡着了。
身前胡乱摊着龙飞凤舞的一叠宣纸,他上前一看正是顾太傅罚抄的孝经,细细一数慕容承竟已经抄到第二十三遍了。
汉王不由觉得好笑,慕容承算术不精,早就够数了却还不自知。
而他自己下学后一直忙到了这
毕竟他过继在皇后名下长大,这些年来兄弟间再如何不睦也终究没有人敢小看了他去,多少还是受了这嫡母的庇荫。
[谁说不是呢!]晚秋叹了一口气,想来皇后近来脾气越发暴躁,多半也与此有关。
其实皇后无宠早已是大明宫人尽皆知的事情,只是不好明说罢了。
如今皇后年逾四十,对子嗣一事终于绝了念头。
她对汉王及其他皇子的嫉恨经年而累,可每到人前还是维护着与汉王母慈子孝的一副模样,以免落人口实。
晚秋又安慰道:[殿下不必忧心,皇后始终还是六宫之主,皇甫德仪与刘才人再如何争宠也争不到那个位子上去。
] 赵丽妃红颜未老恩先断,昔日的盛宠早已不再,如今那兴庆宫长生殿上是皇甫德仪与刘才人平分秋色,可是皇后依旧是皇后。
她能稳坐六宫主位十年不是没有道理的,不管心中如何不屑,表面上始终做的八面玲珑,在人前一言一行竟是挑不出一点儿错来。
汉王点点头,皇后的手段他确实早已见怪不怪。
若是将自己这些年在甘露殿种种经历说了出去,恐怕偌大后宫也是无人会信的。
皇后,那可是天下女子贤德的典范。
晚秋为汉王换过了衣衫,拿了梳子准备给他重束发冠。
汉王却嫌麻烦,一侧身子躲了开去,按着晚秋的手道:[晚秋姑姑,就这样吧,反正天色已晚又没有外人。
] [还说呢,让慕容王子等到了现在。
]晚秋依言收起了缎带,交于小宫女收拾起来。
[唔,是我回来晚了些……怎么不见慕容?难道他已经出宫去了?]汉王心下奇怪,以慕容承的性子听到禀报应该早就跑了出来才是。
[都这个时候了,宫门早已关了。
慕容王子一直等在昭明阁,殿下用了膳再去吧。
] [不必,今日也没什么胃口。
慕容可吃过了?]汉王忽然想了起来:[姑姑,今天一早礼部送来的淮扬贡品玉蕊水晶糕是我特地吩咐留下的,就等着慕容来呢!一会把那两盒子都送来昭明阁,你看看其他若还有好的也一并送来吧!] 晚秋一笑:[是,都留着呢。
一会都给你们送来!] [那就好!]汉王在镜前照过了仪容,颇为满意,又向着晚秋道:[……不知那些东西,姑姑可准备好了?] [都备下了,殿下有何打算?]晚秋吩咐宫婢取来一只檀木小箱子。
[多谢姑姑。
]汉王接在了手中,神色一黯,旋即道:[我……先去找慕容。
] [等一等,夜里风凉。
]晚秋取过一件湘色金线斗篷,披上了汉王肩头。
汉王不再多言,径自往昭明阁去了。
其实纵然汉王不说,晚秋也能猜到几分,他可祭拜之人,无非就是生母朱姬而已。
自从汉王懂事起便一直好奇自己生母何在,而晚秋除了[朱姬]二字可以相告之外实在是一无所知。
立储那年突然流传出的歌谣让汉王的身世彻底成了宫中忌讳,李隆基更是从此绝口不再谈及此事。
只在汉王年幼之时,后宫偶尔还有人私下议论四皇子乃是妖孽之子。
天长日久汉王终于还是多少听闻了一些,后来也曾数次追问父皇李隆基,可每次只得到简单一句[你母亲早已不在人世]作为回答。
渐渐地汉王再也不在晚秋面前提及此事了。
只不过,有些事不再提及,不代表就此忘记了。
几年前不知汉王从哪里得来一卷画轴,平日里还不怎么舍不得打开,唯有到了清明才取了出来郑重焚香拜祭一番。
连晚秋都不曾见过画轴上究竟有些什么,不过是猜测必然是和朱姬有关的。
卷一(七)夜祭 汉王抱了檀木箱子,进到昭明阁才发现慕容承已经趴在案前睡着了。
身前胡乱摊着龙飞凤舞的一叠宣纸,他上前一看正是顾太傅罚抄的孝经,细细一数慕容承竟已经抄到第二十三遍了。
汉王不由觉得好笑,慕容承算术不精,早就够数了却还不自知。
而他自己下学后一直忙到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