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汉纪三 太祖高皇帝中
当初,楚国人季布是项羽手下的将领,曾多次让皇帝陷入困境并羞辱他。
项羽灭亡后,皇帝悬赏千金捉拿季布,谁敢窝藏他,就灭三族。
季布只好剃光头发,脖子戴上枷锁,把自己卖身为奴,到了鲁地朱家那里。
朱家心里知道他就是季布,就把他买下来安置在田舍,自己则前往洛阳拜见滕公,劝说道:“季布有什么罪过呢!臣子各为自己的君主效力,这是职责所在呀;项羽的臣子难道能全部杀光吗?如今皇上刚刚夺得天下,却因为个人恩怨去追捕一个人,这显得多么心胸狭隘呀!况且以季布的贤能,如果汉朝追捕得太紧,他不是往北逃到匈奴,就是往南逃到南越。
忌恨壮士而把他逼到敌国去,这就像伍子胥鞭打楚平王的坟墓一样(注:伍子胥因楚王杀其父兄,逃到吴国,后带兵破楚,鞭楚王墓)。
您为什么不找个合适时机跟皇上说说这事呢!”滕公找了个机会,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进言。
皇上于是赦免了季布,召他入朝任命为郎中,朱家此后就再也没和季布见过面。
季布的舅舅丁公,也是项羽的将领,在彭城西边追击皇帝,把皇帝逼得很紧。
短兵相接时,皇帝着急了,回头对丁公说:“咱们两个好汉难道要互相为难吗!”丁公听了就带兵回去了。
等到项羽灭亡,丁公前来拜见皇帝。
皇帝却把丁公带到军中示众,说:“丁公身为项王的臣子却不忠诚,正是他让项王失去了天下。
”说完就把丁公杀了,还说:“让后世做臣子的人不要效仿丁公!” 臣司马光说:高祖从丰、沛起兵以来,网罗豪杰,接纳逃亡和反叛的人,也不算少了。
等到登上皇位,丁公却单单因为不忠诚被杀,这是为什么呢?打天下和守天下,形势不一样啊。
当各路英雄相互竞争的时候,百姓没有固定的君主,来投奔的人就接纳,这本来是合适的做法。
等到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没有人不是臣子;如果不明确礼义来昭示天下,让做臣子的人都怀着二心去谋取私利,那么国家怎么能长治久安呢!所以从大义的角度做出决断,让大义人都清楚地知道,做臣子不忠诚的人是没有容身之地的;而那些为了私利结恩情,就算曾对自己有救命之恩,也因为大义不能认同。
杀一个人能让千万人畏惧,高祖考虑事情难道不是既深远又周全吗!他的子孙享有皇位四百多年,也是应该的呀! 齐国人娄敬去陇西戍守,路过洛阳,他放下拉车的横木,穿着羊皮袄,通过齐国人虞将军求见皇上。
虞将军想给他换身漂亮衣服,娄敬说:“我要是穿绸缎衣服来的,就穿着绸缎衣服去拜见;要是穿粗布衣服来的,就穿着粗布衣服去拜见,反正我终究不敢换衣服。
”于是虞将军进宫向皇上通报,皇上召见了娄敬,问他有什么事。
娄敬说:“陛下定都洛阳,难道是想和周朝比兴盛吗?”皇上说:“是呀。
”娄敬说:“陛下取得天下的方式和周朝不一样。
周朝的祖先,从后稷被封在邰地开始,积累德行和善举,历经十几代,到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时候,诸侯自然归附,最终灭掉殷商成为天子。
等到成王即位,周公辅佐他,这才营建洛邑,因为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诸侯从四方来纳贡述职,路程远近都差不多。
有德行就能容易地称王,没有德行就容易灭亡。
所以周朝兴盛的时候,天下和睦融洽,诸侯和四方少数民族没有不臣服的,都来进献贡品、履行职责。
等到周朝衰落,天下没有人来朝拜,周朝也无力控制了;这不只是因为德行浅薄,也是因为形势变弱了。
如今陛下从丰、沛起兵,席卷蜀、汉,平定三秦,和项羽在荥阳、成皋之间作战,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让天下百姓肝脑涂地,父子的尸骨暴露在荒野,多得数不清,哭泣的声音还没断绝,受伤的人还没康复;在这种情况下还想和成王、康王时期比兴盛,我私下觉得没法比呀。
再说秦地四周有山河环绕,四面都有险要关塞作为屏障,一旦突然有紧急情况,百万大军马上就能召集起来。
凭借着秦地原有的基础,又
项羽灭亡后,皇帝悬赏千金捉拿季布,谁敢窝藏他,就灭三族。
季布只好剃光头发,脖子戴上枷锁,把自己卖身为奴,到了鲁地朱家那里。
朱家心里知道他就是季布,就把他买下来安置在田舍,自己则前往洛阳拜见滕公,劝说道:“季布有什么罪过呢!臣子各为自己的君主效力,这是职责所在呀;项羽的臣子难道能全部杀光吗?如今皇上刚刚夺得天下,却因为个人恩怨去追捕一个人,这显得多么心胸狭隘呀!况且以季布的贤能,如果汉朝追捕得太紧,他不是往北逃到匈奴,就是往南逃到南越。
忌恨壮士而把他逼到敌国去,这就像伍子胥鞭打楚平王的坟墓一样(注:伍子胥因楚王杀其父兄,逃到吴国,后带兵破楚,鞭楚王墓)。
您为什么不找个合适时机跟皇上说说这事呢!”滕公找了个机会,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进言。
皇上于是赦免了季布,召他入朝任命为郎中,朱家此后就再也没和季布见过面。
季布的舅舅丁公,也是项羽的将领,在彭城西边追击皇帝,把皇帝逼得很紧。
短兵相接时,皇帝着急了,回头对丁公说:“咱们两个好汉难道要互相为难吗!”丁公听了就带兵回去了。
等到项羽灭亡,丁公前来拜见皇帝。
皇帝却把丁公带到军中示众,说:“丁公身为项王的臣子却不忠诚,正是他让项王失去了天下。
”说完就把丁公杀了,还说:“让后世做臣子的人不要效仿丁公!” 臣司马光说:高祖从丰、沛起兵以来,网罗豪杰,接纳逃亡和反叛的人,也不算少了。
等到登上皇位,丁公却单单因为不忠诚被杀,这是为什么呢?打天下和守天下,形势不一样啊。
当各路英雄相互竞争的时候,百姓没有固定的君主,来投奔的人就接纳,这本来是合适的做法。
等到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没有人不是臣子;如果不明确礼义来昭示天下,让做臣子的人都怀着二心去谋取私利,那么国家怎么能长治久安呢!所以从大义的角度做出决断,让大义人都清楚地知道,做臣子不忠诚的人是没有容身之地的;而那些为了私利结恩情,就算曾对自己有救命之恩,也因为大义不能认同。
杀一个人能让千万人畏惧,高祖考虑事情难道不是既深远又周全吗!他的子孙享有皇位四百多年,也是应该的呀! 齐国人娄敬去陇西戍守,路过洛阳,他放下拉车的横木,穿着羊皮袄,通过齐国人虞将军求见皇上。
虞将军想给他换身漂亮衣服,娄敬说:“我要是穿绸缎衣服来的,就穿着绸缎衣服去拜见;要是穿粗布衣服来的,就穿着粗布衣服去拜见,反正我终究不敢换衣服。
”于是虞将军进宫向皇上通报,皇上召见了娄敬,问他有什么事。
娄敬说:“陛下定都洛阳,难道是想和周朝比兴盛吗?”皇上说:“是呀。
”娄敬说:“陛下取得天下的方式和周朝不一样。
周朝的祖先,从后稷被封在邰地开始,积累德行和善举,历经十几代,到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时候,诸侯自然归附,最终灭掉殷商成为天子。
等到成王即位,周公辅佐他,这才营建洛邑,因为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诸侯从四方来纳贡述职,路程远近都差不多。
有德行就能容易地称王,没有德行就容易灭亡。
所以周朝兴盛的时候,天下和睦融洽,诸侯和四方少数民族没有不臣服的,都来进献贡品、履行职责。
等到周朝衰落,天下没有人来朝拜,周朝也无力控制了;这不只是因为德行浅薄,也是因为形势变弱了。
如今陛下从丰、沛起兵,席卷蜀、汉,平定三秦,和项羽在荥阳、成皋之间作战,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让天下百姓肝脑涂地,父子的尸骨暴露在荒野,多得数不清,哭泣的声音还没断绝,受伤的人还没康复;在这种情况下还想和成王、康王时期比兴盛,我私下觉得没法比呀。
再说秦地四周有山河环绕,四面都有险要关塞作为屏障,一旦突然有紧急情况,百万大军马上就能召集起来。
凭借着秦地原有的基础,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