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秦纪二 秦始皇帝下 第3页
。
用水银做成百川、江河、大海,通过机关相互灌注流通。
墓室上面绘制天文星象,下面模拟地理山川。
后宫里那些没有子女的嫔妃,都让她们殉葬。
葬礼结束后,有人说工匠们制造了机关和宝藏,都知道其中的秘密,担心一旦开启墓室就会泄露。
等葬礼的大事一结束,就把工匠们封闭在墓中。
秦二世想杀蒙恬兄弟。
秦二世哥哥的儿子子婴劝谏说:“赵王迁杀了李牧,任用颜聚;齐王建杀了原来的忠臣,任用后胜,最后都亡国了。
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谋士,陛下却想一下子就抛弃他们。
诛杀忠臣,任用没有节操品行的人,这会让朝廷内大臣们相互不信任,朝廷外将士们离心离德啊。
”秦二世不听,还是杀了蒙毅和内史蒙恬。
蒙恬说:“从我的祖先到子孙,为秦国积累功劳、坚守忠信已经三代了。
如今我率领三十多万大军,虽然被囚禁,但就我这势力,想自杀还是能做到的。
但我知道自己必死却还要坚守道义,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也不能忘记先帝的恩情啊!”说完就吞药自杀了。
扬子在《法言》里说,有人问:“蒙恬这么忠诚却被诛杀,忠诚还有什么用呢?”回答说:“开山填谷,从临洮到辽水修筑长城,劳民伤财,虽然他死了,但造成的危害却还在,他的忠诚不足以抵消他的过错。
” 臣司马光说:秦始皇正荼毒天下的时候,蒙恬受他驱使,可见蒙恬也不是什么仁义之人。
不过蒙恬明白做臣子的天下,虽然无罪却被诛杀,还能坚守到死,不生二心,这也还是值得称赞的。
评论 这段历史生动展现了秦始皇统治后期至秦二世继位初期的风云变幻,揭示了秦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与深层原因,涉及政治、文化、军事、宫廷斗争等多个层面。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一系列举措虽旨在巩固统治,却因滥用民力而引发诸多问题。
修建直道工程浩大,数年未能完工;阿房宫及骊山陵墓的营建更是动用大量人力,七十多万刑徒参与其中,耗费无数资源,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
在个人行为方面,秦始皇为求长生,听信卢生等方士之言,微服出行以避恶鬼,还因行踪泄露而诛杀旁人,其专制多疑的性格愈发凸显。
侯生、卢生讥讽秦始皇并逃亡,引发“坑儒”事件,四百六十余名儒生被坑杀,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与思想禁锢,也反映出秦始皇统治后期对舆论的极端控制。
秦始皇的突然驾崩成为秦朝命运转折的关键。
赵高心怀不轨,因个人恩怨欲谋害蒙氏兄弟,并劝说胡亥篡改遗诏,夺取皇位。
赵高深知此事需丞相李斯配合,便以扶苏即位后李斯将失势为由,成功说服李斯。
二人合谋诈立胡亥为太子,赐死扶苏与蒙恬。
扶苏因愚忠,未加核实便自杀;蒙恬虽对诏书存疑,却终因坚守君臣之义而不愿反抗。
这一系列宫廷阴谋不仅改变了秦朝的权力格局,也为秦朝的迅速衰落埋下伏笔。
秦二世胡亥继位后,不仅未能扭转局势,反而继续推行暴政。
他听信赵高谗言,执意诛杀蒙氏兄弟。
子婴虽以赵王迁、齐王建杀忠臣而亡国为例劝谏,但胡亥不听。
蒙恬手握重兵却坚守大义,最终吞药自杀。
蒙恬虽曾为秦始皇开疆拓土,却也因助其推行暴政而被指责不仁,但他在面对冤屈时坚守臣节,至死不渝,司马光认为其忠诚仍值得肯定。
从整体来看,秦朝在秦始皇后期已危机四伏,滥用民力、思想控制、宫廷腐败等问题交织。
秦始皇的专制统治虽建立起庞大帝国,但却未能实现长治久安。
秦二世继位后的昏庸无道,进一步激化矛盾,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这段历史警示后人,统治者应重视民生、任贤用能、坚守正道,否则即便拥有强大国力,也难以避免王朝覆灭的命运。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用水银做成百川、江河、大海,通过机关相互灌注流通。
墓室上面绘制天文星象,下面模拟地理山川。
后宫里那些没有子女的嫔妃,都让她们殉葬。
葬礼结束后,有人说工匠们制造了机关和宝藏,都知道其中的秘密,担心一旦开启墓室就会泄露。
等葬礼的大事一结束,就把工匠们封闭在墓中。
秦二世想杀蒙恬兄弟。
秦二世哥哥的儿子子婴劝谏说:“赵王迁杀了李牧,任用颜聚;齐王建杀了原来的忠臣,任用后胜,最后都亡国了。
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谋士,陛下却想一下子就抛弃他们。
诛杀忠臣,任用没有节操品行的人,这会让朝廷内大臣们相互不信任,朝廷外将士们离心离德啊。
”秦二世不听,还是杀了蒙毅和内史蒙恬。
蒙恬说:“从我的祖先到子孙,为秦国积累功劳、坚守忠信已经三代了。
如今我率领三十多万大军,虽然被囚禁,但就我这势力,想自杀还是能做到的。
但我知道自己必死却还要坚守道义,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也不能忘记先帝的恩情啊!”说完就吞药自杀了。
扬子在《法言》里说,有人问:“蒙恬这么忠诚却被诛杀,忠诚还有什么用呢?”回答说:“开山填谷,从临洮到辽水修筑长城,劳民伤财,虽然他死了,但造成的危害却还在,他的忠诚不足以抵消他的过错。
” 臣司马光说:秦始皇正荼毒天下的时候,蒙恬受他驱使,可见蒙恬也不是什么仁义之人。
不过蒙恬明白做臣子的天下,虽然无罪却被诛杀,还能坚守到死,不生二心,这也还是值得称赞的。
评论 这段历史生动展现了秦始皇统治后期至秦二世继位初期的风云变幻,揭示了秦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与深层原因,涉及政治、文化、军事、宫廷斗争等多个层面。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一系列举措虽旨在巩固统治,却因滥用民力而引发诸多问题。
修建直道工程浩大,数年未能完工;阿房宫及骊山陵墓的营建更是动用大量人力,七十多万刑徒参与其中,耗费无数资源,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
在个人行为方面,秦始皇为求长生,听信卢生等方士之言,微服出行以避恶鬼,还因行踪泄露而诛杀旁人,其专制多疑的性格愈发凸显。
侯生、卢生讥讽秦始皇并逃亡,引发“坑儒”事件,四百六十余名儒生被坑杀,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与思想禁锢,也反映出秦始皇统治后期对舆论的极端控制。
秦始皇的突然驾崩成为秦朝命运转折的关键。
赵高心怀不轨,因个人恩怨欲谋害蒙氏兄弟,并劝说胡亥篡改遗诏,夺取皇位。
赵高深知此事需丞相李斯配合,便以扶苏即位后李斯将失势为由,成功说服李斯。
二人合谋诈立胡亥为太子,赐死扶苏与蒙恬。
扶苏因愚忠,未加核实便自杀;蒙恬虽对诏书存疑,却终因坚守君臣之义而不愿反抗。
这一系列宫廷阴谋不仅改变了秦朝的权力格局,也为秦朝的迅速衰落埋下伏笔。
秦二世胡亥继位后,不仅未能扭转局势,反而继续推行暴政。
他听信赵高谗言,执意诛杀蒙氏兄弟。
子婴虽以赵王迁、齐王建杀忠臣而亡国为例劝谏,但胡亥不听。
蒙恬手握重兵却坚守大义,最终吞药自杀。
蒙恬虽曾为秦始皇开疆拓土,却也因助其推行暴政而被指责不仁,但他在面对冤屈时坚守臣节,至死不渝,司马光认为其忠诚仍值得肯定。
从整体来看,秦朝在秦始皇后期已危机四伏,滥用民力、思想控制、宫廷腐败等问题交织。
秦始皇的专制统治虽建立起庞大帝国,但却未能实现长治久安。
秦二世继位后的昏庸无道,进一步激化矛盾,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这段历史警示后人,统治者应重视民生、任贤用能、坚守正道,否则即便拥有强大国力,也难以避免王朝覆灭的命运。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