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26章 秦纪一 昭襄王

第26章 秦纪一 昭襄王

目录
    赵孝成王和临武君说:“说得好。

    请问成就王业的军队,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么做才行呢?”荀子说:“一般来说,君主贤能,国家就治理得好;君主无能,国家就混乱。

    崇尚礼义、重视道义的国家,治理得好;轻视礼义、忽视道义的国家,就混乱。

    治理得好的国家就强大,混乱的国家就弱小,这是强弱的根本原因。

    君主值得臣民敬仰,臣民就会为他所用;君主不值得敬仰,臣民就不会为他所用。

    臣民能为所用,国家就强大;不能为所用,国家就弱小,这是强弱的常理。

    喜爱招揽贤士的国家强大,不喜爱的就弱小;爱护百姓的国家强大,不爱护的就弱小;政令有信誉的国家强大,没有信誉的就弱小;慎重用兵的国家强大,轻率用兵的就弱小;权力集中的国家强大,权力分散的就弱小,这些都是强弱的常理。

    齐国人重视技击之术,他们的办法是,斩获一个敌人首级,就赏赐可以赎罪的八两金子,没有战胜敌人的基本赏赐。

    所以对付小股弱小的敌人,勉强还能用;但面对强大坚固的敌人,就会像鸟群一样一哄而散。

    整天动荡不安,这是亡国的军队啊,没有比这更弱的军队了,这跟雇集市上的人去打仗差不多。

    魏国的武卒,按照一定标准选拔;要穿上三层铠甲,拿着十二石拉力的弩弓,背着五十支箭,再带上戈,头戴头盔,腰佩宝剑,带上两天的干粮,半天能急行军百里;被选中的人,就免除他家的赋税,给他好的田地和住宅。

    这样几年后他们的气力就会衰退,但免除的赋税和好处又不能剥夺,重新选拔又不容易周全,所以土地虽然广大,税收却必然很少,这是使国家陷入危险的军队。

    秦国人,生活环境狭隘,君主役使百姓非常严酷,用权势威逼他们,用穷困限制他们,用奖赏诱导他们,用刑罚约束他们,让百姓想要从君主那里获得利益,除了打仗没有别的途径。

    使他们凭借战功得到奖赏,斩获五个敌人首级就能役使五户人家,这是让国家兵多力强且能长久维持的办法。

    所以秦国四代都能打胜仗,这不是运气,而是有其必然的道理。

    所以齐国的技击之士,打不过魏国的武卒;魏国的武卒,打不过秦国的锐士;秦国的锐士,比不上齐桓公、晋文公纪律严明的军队;齐桓公、晋文公纪律严明的军队,比不上商汤、周武王施行仁义的军队。

    要是碰上了,就像用焦脆的东西去碰石头一样不堪一击。

     这几个国家的军队,都是追求赏赐、追逐利益的军队,跟雇佣出卖劳动力的没什么两样,没有尊崇君主、遵守制度、极尽节操的理念。

    诸侯要是能精妙地运用礼义来治军,就能兴起并使这些国家陷入危险。

    所以,招募、选拔士兵,崇尚权势、欺诈,追求功利,这是在败坏军队;用礼义教化来统一思想,才是正确的做法。

    所以用欺诈手段对付欺诈的军队,还有巧拙之分;但用欺诈手段对付用礼义统一思想的军队,就好比用锥子、小刀去砍泰山。

    所以商汤、周武王诛杀夏桀、商纣的时候,从容指挥,那些强暴的国家没有不乖乖听从驱使的,诛杀桀、纣就像诛杀一个独夫民贼。

    所以《泰誓》说:‘独夫纣。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军队高度统一,就能控制天下;稍次一点的统一,也能治理好邻近的敌国。

    至于那种靠招募、选拔,崇尚权势、欺诈,追求功利的军队,胜败就没准了,时而强盛,时而衰弱,时而存在,时而灭亡,相互争个高下罢了。

    这就叫强盗的军队,君子是不屑于用的。

    ” 赵孝成王和临武君说:“说得好。

    请问怎样才能成为将领呢?”荀子说:“智慧没有比抛弃疑虑更重要的,行动没有比不犯错更重要的,做事没有比不后悔更重要的;做事做到不后悔就可以了,不能要求一定成功。

    所以制定号令,要严格而有威严;奖赏和刑罚,要坚决而有信誉;军队的宿营和物资储备,要周全而坚固;行军、转移、前进、后退,要稳重而安全,又要快速敏捷;侦察敌情、观察变化,要隐蔽而深入,还要多方印证;跟敌人决战,一定要按照自己明确的判断去做,不要做自己怀疑的事,这就叫六种战术。

    不要只想当将领而厌恶被撤职,不要因为胜利而懈怠、忘记失败的可能,不要对内威严而对外轻视,不要只看到利益而不顾及危害,凡是考虑事情要深思熟虑,使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