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秦纪一 昭襄王 第2页
赵孝成王说:“请教一下用兵的关键要点。
”临武君回答说:“上能顺应天时,下能占据地利,观察敌人的动静变化,后于敌人发兵,但能先于敌人到达战场,这就是用兵的关键战术。
” 荀子说:“不对。
我所知道的古代用兵之道,凡是用兵作战的根本,在于让民众团结一致。
弓和箭不协调,后羿也没办法射中目标;六匹马不配合,造父也没办法驾车远行;士兵和民众不亲近归附,商汤、周武王也不一定能打胜仗。
所以善于使民众归附的人,才是善于用兵的人。
因此,用兵的关键就在于使民众归附罢了。
”临武君说:“不对。
用兵最看重的是形势和力量,打仗靠的是多变和欺诈。
善于用兵的人,行动神出鬼没,敌人都不知道他们从哪儿冒出来。
孙武、吴起用这种方法,天下无敌,哪需要非得让民众归附呢!” 荀子说:“不是这样的。
我所说的,是仁人的军队,是成就王业的志向。
您所看重的,是权谋、形势和利益。
仁人的军队,是不能用欺诈手段对付的。
那些可以被欺诈的,是懈怠大意的军队,是纪律松散的军队,是君臣上下离心离德的军队。
所以用桀那样的人去欺诈同样是桀那样的人,还可能因为巧拙不同而有胜负之分。
但用桀去欺诈尧,就好比拿鸡蛋碰石头,用手指搅开水,就像跳进水火之中,一进去就会被烧焦、淹没。
所以仁人的军队,上下一心,三军同力;臣子对君主,下级对上级,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弟弟侍奉哥哥,就像手臂保护脑袋和眼睛,遮挡胸膛和腹部一样。
对这样的军队,用欺诈手段突袭和先惊动他们再攻击,结果都是一样的。
而且仁人治理方圆十里的国家,就能听到方圆百里的消息;治理方圆百里的国家,就能听到方圆千里的消息;治理方圆千里的国家,就能听到天下的消息。
他们一定会耳聪目明,保持警戒,团结一心。
所以仁人的军队,聚集起来就是强大的部队,分散开来就是整齐的队列,展开就像莫邪宝剑的长刃,碰上的就会被切断;前锋就像莫邪宝剑的锋利剑尖,阻挡的就会溃败;扎营驻守,就像磐石一样稳固,触犯的就会像用角去撞而被击退。
再说那些暴君统治的国家,谁会愿意跟他一起呢?那些跟他在一起的,一定是他的百姓。
但他的百姓亲近我们,就像亲近父母一样欢喜;喜爱我们,就像喜爱花椒、兰花一样芬芳。
他们回头看自己的君主,就像看到被火烤、被黥面的人,像看到仇人一样厌恶。
人之常情,就算是桀、跖那样的人,难道会愿意为自己厌恶的人去伤害自己喜爱的人吗?这就好比让别人的子孙去伤害他们的父母。
他们肯定会来向我们报告消息,那又怎么能用欺诈手段
”临武君回答说:“上能顺应天时,下能占据地利,观察敌人的动静变化,后于敌人发兵,但能先于敌人到达战场,这就是用兵的关键战术。
” 荀子说:“不对。
我所知道的古代用兵之道,凡是用兵作战的根本,在于让民众团结一致。
弓和箭不协调,后羿也没办法射中目标;六匹马不配合,造父也没办法驾车远行;士兵和民众不亲近归附,商汤、周武王也不一定能打胜仗。
所以善于使民众归附的人,才是善于用兵的人。
因此,用兵的关键就在于使民众归附罢了。
”临武君说:“不对。
用兵最看重的是形势和力量,打仗靠的是多变和欺诈。
善于用兵的人,行动神出鬼没,敌人都不知道他们从哪儿冒出来。
孙武、吴起用这种方法,天下无敌,哪需要非得让民众归附呢!” 荀子说:“不是这样的。
我所说的,是仁人的军队,是成就王业的志向。
您所看重的,是权谋、形势和利益。
仁人的军队,是不能用欺诈手段对付的。
那些可以被欺诈的,是懈怠大意的军队,是纪律松散的军队,是君臣上下离心离德的军队。
所以用桀那样的人去欺诈同样是桀那样的人,还可能因为巧拙不同而有胜负之分。
但用桀去欺诈尧,就好比拿鸡蛋碰石头,用手指搅开水,就像跳进水火之中,一进去就会被烧焦、淹没。
所以仁人的军队,上下一心,三军同力;臣子对君主,下级对上级,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弟弟侍奉哥哥,就像手臂保护脑袋和眼睛,遮挡胸膛和腹部一样。
对这样的军队,用欺诈手段突袭和先惊动他们再攻击,结果都是一样的。
而且仁人治理方圆十里的国家,就能听到方圆百里的消息;治理方圆百里的国家,就能听到方圆千里的消息;治理方圆千里的国家,就能听到天下的消息。
他们一定会耳聪目明,保持警戒,团结一心。
所以仁人的军队,聚集起来就是强大的部队,分散开来就是整齐的队列,展开就像莫邪宝剑的长刃,碰上的就会被切断;前锋就像莫邪宝剑的锋利剑尖,阻挡的就会溃败;扎营驻守,就像磐石一样稳固,触犯的就会像用角去撞而被击退。
再说那些暴君统治的国家,谁会愿意跟他一起呢?那些跟他在一起的,一定是他的百姓。
但他的百姓亲近我们,就像亲近父母一样欢喜;喜爱我们,就像喜爱花椒、兰花一样芬芳。
他们回头看自己的君主,就像看到被火烤、被黥面的人,像看到仇人一样厌恶。
人之常情,就算是桀、跖那样的人,难道会愿意为自己厌恶的人去伤害自己喜爱的人吗?这就好比让别人的子孙去伤害他们的父母。
他们肯定会来向我们报告消息,那又怎么能用欺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