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周纪二 显王 第2页
兴,就和他商议国家大事。
显王十年,公元前359年,壬戌年,卫鞅打算在秦国变法,秦国人很不满。
他对孝公说:“老百姓不能和他们商量开创之事,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快乐。
追求最高道德的人不会迎合世俗,成就大功业的人不会和众人谋划。
所以圣人只要能强国,就不会效法旧制度。
”甘龙说:“不是这样的。
依据旧法治理,官吏熟悉,百姓安定。
”卫鞅说:“普通人安于旧俗,学者沉迷于旧闻,这两种人当官守法还行,不能和他们讨论旧法之外的事。
聪明人制定新法,愚笨的人被旧法约束;贤能的人变革礼制,不肖之徒被礼制束缚。
”孝公说:“说得好。
”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最终制定了变法的命令。
命令规定:百姓编为什伍,互相监督检举,一家犯法,邻里连坐;告发奸邪的和斩敌首级的赏赐相同,不告发的和投降敌人的惩罚一样。
有军功的人,各按标准授予爵位;为私事斗殴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让粮食布帛增产多的人,免除自身的劳役;从事工商业和因懒惰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为奴隶。
宗室贵族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宗族名册。
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级占有田宅、臣妾和衣服。
有功的人显赫荣耀,无功的人即使富有也没地位。
法令制定好了还没公布,卫鞅怕百姓不信,就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搬到北门的人,赏十金。
百姓觉得奇怪,没人敢搬。
他又宣布:“能搬的赏五十金!”有个人搬了,立刻赏了五十金,这才颁布法令。
法令施行一年后,到都城诉说新法不便的秦国人数以千计。
这时太子犯了法,卫鞅说:“法令行不通,是因为上层人犯法。
太子是君主的继承人,不能施刑,就处罚他的师傅公子虔,给另一个师傅公孙贾脸上刺字。
”第二天,秦国人都乖乖遵守法令了。
新法施行十年,秦国路不拾遗,山林里没有盗贼,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私下斗殴,城乡都治理得很好。
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又来说新法好,卫鞅说:“这些都是扰乱法治的人!”把他们全迁到边境去了。
此后百姓没人敢议论法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臣司马光说:诚信是君主的无价之宝。
国家靠百姓来保卫,百姓靠诚信来保护。
没有诚信就无法驱使百姓,没有百姓就无法守住国家。
所以古代的王者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邻国,善于治国的人不欺骗百姓,善于治家的人不欺骗亲人。
不善于治国的人则相反,欺骗邻国、百姓,甚至欺骗兄弟、父子,上面不信下面,下面不信上面,上下离心,最终导致失败。
他们得到的利益无法弥补受到的伤害,获得的东西无法补偿失去的东西,这难道不可悲吗?从前齐桓公不违背曹沫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图攻打原国的利益,魏文侯不放弃和虞人的约定,秦孝公不废除徙木的赏赐。
这四位君主,治国之道并非完美,商鞅更是以刻薄着称,而且他们处于战
显王十年,公元前359年,壬戌年,卫鞅打算在秦国变法,秦国人很不满。
他对孝公说:“老百姓不能和他们商量开创之事,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快乐。
追求最高道德的人不会迎合世俗,成就大功业的人不会和众人谋划。
所以圣人只要能强国,就不会效法旧制度。
”甘龙说:“不是这样的。
依据旧法治理,官吏熟悉,百姓安定。
”卫鞅说:“普通人安于旧俗,学者沉迷于旧闻,这两种人当官守法还行,不能和他们讨论旧法之外的事。
聪明人制定新法,愚笨的人被旧法约束;贤能的人变革礼制,不肖之徒被礼制束缚。
”孝公说:“说得好。
”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最终制定了变法的命令。
命令规定:百姓编为什伍,互相监督检举,一家犯法,邻里连坐;告发奸邪的和斩敌首级的赏赐相同,不告发的和投降敌人的惩罚一样。
有军功的人,各按标准授予爵位;为私事斗殴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让粮食布帛增产多的人,免除自身的劳役;从事工商业和因懒惰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为奴隶。
宗室贵族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宗族名册。
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级占有田宅、臣妾和衣服。
有功的人显赫荣耀,无功的人即使富有也没地位。
法令制定好了还没公布,卫鞅怕百姓不信,就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搬到北门的人,赏十金。
百姓觉得奇怪,没人敢搬。
他又宣布:“能搬的赏五十金!”有个人搬了,立刻赏了五十金,这才颁布法令。
法令施行一年后,到都城诉说新法不便的秦国人数以千计。
这时太子犯了法,卫鞅说:“法令行不通,是因为上层人犯法。
太子是君主的继承人,不能施刑,就处罚他的师傅公子虔,给另一个师傅公孙贾脸上刺字。
”第二天,秦国人都乖乖遵守法令了。
新法施行十年,秦国路不拾遗,山林里没有盗贼,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私下斗殴,城乡都治理得很好。
那些当初说新法不便的人,又来说新法好,卫鞅说:“这些都是扰乱法治的人!”把他们全迁到边境去了。
此后百姓没人敢议论法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臣司马光说:诚信是君主的无价之宝。
国家靠百姓来保卫,百姓靠诚信来保护。
没有诚信就无法驱使百姓,没有百姓就无法守住国家。
所以古代的王者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邻国,善于治国的人不欺骗百姓,善于治家的人不欺骗亲人。
不善于治国的人则相反,欺骗邻国、百姓,甚至欺骗兄弟、父子,上面不信下面,下面不信上面,上下离心,最终导致失败。
他们得到的利益无法弥补受到的伤害,获得的东西无法补偿失去的东西,这难道不可悲吗?从前齐桓公不违背曹沫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图攻打原国的利益,魏文侯不放弃和虞人的约定,秦孝公不废除徙木的赏赐。
这四位君主,治国之道并非完美,商鞅更是以刻薄着称,而且他们处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