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爱恨无情 > 第62章 楼壁写诗

第62章 楼壁写诗 第2页

目录
    绝不能成为他前行道路上的羁绊。

    他必须毅然决然地放下个人情感,勇敢地踏上征程,为了革命的最终胜利,为了国家的彻底解放,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他清楚地记得当初是杨老师教导他,带领他走上这条革命道路的,杨老师后来担任川东特委书记,领导游击队配合主力红军解放了绥定宣汉,游击队全部改编为红33军,杨书记改任军政委,最早参加同盟会的老革命王司令改任军长,成为方面军中的一支劲旅。

    在反六路围攻和强渡嘉陵江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却在南下川康边被改编,王军长被调任抗日救国军总指挥,杨政委调任红五军任政治部主任。

    他这位跟随老师转战好几年的学生彭家模,也被调到红军前线总指挥部担任电台机要员,分别走上新的岗位,独当一面工作,再也没有机会聆听老师和老领导的教诲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种复杂而纠结的情感在他内心深处交织缠绕,如同汹涌澎湃的海浪一般,不断冲击着他的心灵。

    然而,正是这种情感的激荡,最终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创作冲动。

    他缓缓地走到桌前,凝视着那支饱蘸墨汁的毛笔,仿佛它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延伸。

    略微思索片刻后,他深吸一口气,毫不犹豫地将笔锋落在墙壁之上。

     他的笔触坚定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从他内心深处喷涌而出的火焰,燃烧着对故乡的眷恋、对离别的不舍,以及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与担当。

     “别了,我的故乡!”这一句如泣如诉,饱含着他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同时也透露出他离别的无奈与决绝。

     “离情别恨,莫缭绕我的征裳;国泪乡愁,莫羁绊我的戎装。

    ”他以铿锵有力的语句,表达了自己不被情感所左右,坚定地投身革命事业的决心。

     他略略思忖定定神,最后写道:“我要先踏上妖氛弥漫的战场,把我的热血与头颅贡献给多故多难的党。

    ”这一句,将他对革命的信仰和对党的忠诚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扞卫革命的正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一切。

     随着他的书写,口中也不自觉地低声吟诵起来,那声音低沉而又激昂,就像是从他内心深处发出的呐喊一般。

    泪水在他眼眶里打转,模糊了他的视线,但他似乎并没有察觉,只是专注地写着,让那一个个龙飞凤舞的字迹在楼壁上跳跃、抖动。

     这些字,每一个都像是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在流淌,它们在这狭小的房间里回荡,诉说着一个红军战士的壮志豪情。

    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他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时,他停了下来,凝视着眼前的楼壁,仿佛那上面的字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然后他在诗的末尾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涪陵彭家模”,以及日期“1936年2月12日”。

     这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他对故乡的告别信,对革命事业的宣誓书。

    他知道,这一去,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此时,屋内的其他战友也被彭家模的举动所吸引。

    他们纷纷围拢过来,默默地看着墙上的诗句,心中也涌起了同样的感慨。

    雄国民轻轻拍了拍彭家模的肩膀,说道:“老彭,写得好啊!咱们都是为了革命,这一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 马少奎微微颔首,表示对彭家模的观点深感认同:“的确如此啊,故乡就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始终在我们内心深处闪耀着光芒。

    而革命的信念,更是如同钢铁一般坚不可摧,绝不能有丝毫的遗忘。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并肩作战,就一定能够迎来胜利的曙光!” 战友们的话语,宛如一股温暖的春风,轻柔地吹拂着彭家模的心田,使得他原本坚定的信念愈发坚如磐石。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红军战士们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西征事宜。

    他们有条不紊地整理着行囊,仔细检查着每一件武器装备,仿佛是一群即将出征的英勇战士,为即将面临的艰难险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彭家模即兴题写的诀别诗,则如一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