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青春向阳生长 > 第36章 愿途生晖

第36章 愿途生晖

目录
    当“文脉铸魂计划”让同学们在多元文化的浪潮中坚定了本土文化自信,新的成长课题又悄然浮现。

    林小羽在“晴雨信箱”中发现,许多信件透露出少年们对自我价值的困惑:“每天重复上课、写作业,感觉生活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总觉得个人的力量太渺小,改变不了什么”……字里行间,满是青春在寻找意义路上的彷徨,这些迷茫如同迷雾,笼罩着少年们探索社会价值的方向。

     早春的清晨,薄雾弥漫在生物园的草木间。

    林小羽、陈雨欣、李诗涵和王浩围坐在凉亭里,石桌上的信件被晨露沾湿了边角。

    “高二的哲轩在信里说,他成绩不错,但总觉得生活缺了点什么,找不到奋斗的目标。

    ”林小羽语气凝重,“我们不仅要关注同学们的内心世界,更要带大家走出校园,在服务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 陈雨欣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神满是思索:“我社区有位独居老人,儿女常年不在身边,生活很孤单,如果我们能去陪伴,或许能让他们开心些。

    ”李诗涵咬着嘴唇,眼神坚定:“志愿服务不只是帮助他人,更是一场自我成长的旅程。

    ”王浩猛地一拍桌子,惊飞了树枝上的小鸟:“那就让我们开启一场‘愿途生晖计划’,带大家在奉献中发光发热!” 经过十周的周密筹划与多方联络,“愿途生晖计划”正式启动。

    林小羽决定联合社区服务中心、公益组织开展“责任与成长”主题分享会,并设立“志愿实践站”,为同学们提供志愿服务对接与指导;陈雨欣负责策划“温暖社区行”活动,组织同学们走进社区,关爱特殊群体;李诗涵着手组织“乡村振兴小课堂”,利用周末时间为乡村儿童授课;王浩则发起“城市文明共建”行动,带领同学们参与城市环境维护与文明宣传。

     计划推行初期,林小羽遭遇了积极性不足的难题。

    许多同学认为“志愿服务又累又耽误学习,没什么意义”,对“志愿实践站”兴趣寥寥。

    她没有气馁,制作了一部名为《微光成炬》的纪实短片。

    短片记录了不同志愿者的故事:大学生用专业知识帮助山区孩子打开科学世界的大门;上班族利用业余时间为流浪动物搭建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