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青春向阳生长 > 第58章 思维的涟漪

第58章 思维的涟漪

目录
    当春日的山核桃树抽出嫩绿新芽,“青春小卫士”实验室里却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林小羽盯着全息屏幕上不断闪烁的脑电波图谱,眉头紧锁。

    张浩然新研发的脑机接口教育设备在试点中出现异常——十余名青少年在使用后,出现了短暂的记忆混乱与情绪波动。

    更糟糕的是,设备运行数据被黑客窃取,相关截图在网络上疯传,“青春小卫士用科技控制青少年思想”的谣言甚嚣尘上。

     国际神经科学协会连夜发来警告函,要求立即停止该项目。

    陈雨欣将一叠用户反馈摔在会议桌上,纸张上满是家长们愤怒的留言:“我的孩子说脑袋里总有奇怪的声音!”李明则沉默地翻看着国际教育政策文件,低声道:“现在很多国家将脑机接口列为严格管制技术。

    ”团队成员们面面相觑,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更大的危机来自教育资源的分配矛盾。

    在“基因回响”项目取得成功后,全球对先进教育技术的需求激增。

    但当团队准备将脑机接口设备推广到非洲贫困地区时,却遭到当地部落长老的强烈反对。

    无人机传回的画面中,长老们举着象征权力的权杖,将送来的设备箱砸得粉碎:“我们的孩子不需要这些会偷走灵魂的铁盒子!” 团队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理念分歧。

    李明认为应该暂缓项目,优先解决技术安全问题:“我们不能让孩子们成为试验品。

    ”而陈雨欣却激动地反驳:“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等不起!我们可以边改进边推广!”两人激烈的争吵声在空旷的实验室回荡,连一向沉稳的张浩然都忍不住摘下眼镜,用力擦拭。

     为了寻找解决方案,林小羽决定亲自前往非洲。

    在颠簸的越野车上,她反复观看设备运行的监控录像,试图找出问题根源。

    当车辆驶过一片古老的岩画群时,她突然灵光乍现——岩画上原始人交流的场景,与脑机接口实现的思维共享,本质上都是人类渴望理解彼此的尝试。

     抵达部落后,林小羽没有急于推销设备,而是跟着长老学习传统的心灵沟通仪式。

    在月圆之夜的篝火旁,她用部落的语言讲述着脑机接口的原理,将其比喻为“能听见远方朋友心声的魔法”。

    当她展示用设备帮助失语症儿童重新“开口说话”的视频时,长老布满皱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思索的神情。

     与此同时,张浩然带领技术团队日夜攻关。

    他们发现,问题出在设备的神经信号匹配算法上——过于追求效率,忽略了个体思维的独特性。

    于是,团队引入了“文化神经适配”概念,将不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