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银行构想
正史上,刘基于洪武四年告老还乡,之后虽然不与地方官来往,也从来不讲自己的功劳,唯棋酒诗文自娱,行为十分谨慎,但仍遭当时的丞相胡惟庸暗算,指使人诬陷他在家乡强占有"王气"的坟地,引起朱元璋疑忌,被夺去俸禄,致使刘基引咎京,不敢回家。
后忧郁成疾,吃了胡惟庸派来的太医药后,病情加重,朱元璋遣使护送回家。
不久,便不明不白死去了。
这一天是洪武八年(1375)夏历四月十六日,享年65岁。
也就是说,如今的刘基其实也到了退休的年纪,只不过平时保养得不错,看着五十出头的样子,这让唐仨仁这个历史学得有些差的家伙一直把对方当青壮用呢。
好在在唐家铺当“副村长”,并不需要有多少体力活,刘基倒也乐在其中,并没有跟唐仨仁提过任何自己年纪的事。
不过,这并不影响刘基在唐家铺各事务上的专注与智慧。
“续弦?开什么玩笑,刘某都一大把年纪了,再没这个想法了,就是偶尔去勾栏听听小曲,看看年轻人们的活力就够了....” 刘基一番话说得唐仨仁目瞪口呆,看这觉悟,可比后世一些为老不尊的男人强多了,对了,还有一个为老不尊的家伙,那就是那老朱了,都说男人始终如一,不管是十八岁的少年还是八十岁的老头,喜欢的都是十八岁的年轻漂亮女子。
刘伯温有长子刘琏、次子刘璟,这两个儿子似乎并没有在朝中为官的记录,或许是刘伯温早有所察觉,大明的官确实不好当啊。
其中他的长子刘琏前些日子唐仨仁还见过一次,文质彬彬的,年纪上比唐仨仁长了不少,刘琏见父亲刘基在唐家铺的日子过得挺舒服的,关键是那位洪武爷都不找刘基的麻烦了,对于青田县刘家也颇有赏赐,聪明的刘琏自然知道。
这唐家铺的唐仨仁绝不是什么简单人物,若非如此也不会直接或间接的保下了他的父亲,同时也保下了青田刘家。
要知道,朱元璋这位确是雄主不假,但对于文人朱洪武有着天生的敌视,当初刘基为什么会跑到唐家铺来,还不是因为察觉到了老朱对他的忌惮。
“这里有一件事,本来不想让刘先生你再劳累了,不过我想来想去,似乎只有你最合适了....” 唐仨仁最近是察觉到了一件事,唐家铺的一些生意啥的,比如纺织厂的那些布匹卖出去,收回来的铜钱本身比布匹衣服什么的都要重。
这明显是不合理的,要知道那些铜钱可是实打实的重金属,运输起来极为不便,损耗也大,这根本就是非正常的商业行为。
刘基心中隐隐有了些猜测,纸币一事,前元的时候也有人搞过,甚至再往前的南宁也搞出来过“交子”,上位老朱一定也有类似的心思,现在连唐仨仁都动了这心思? 他看向唐仨仁,眼中带着几分郑重:“唐仨仁,你为后生,在这里我不得不提醒你一句,金银铜本身有其价值,
后忧郁成疾,吃了胡惟庸派来的太医药后,病情加重,朱元璋遣使护送回家。
不久,便不明不白死去了。
这一天是洪武八年(1375)夏历四月十六日,享年65岁。
也就是说,如今的刘基其实也到了退休的年纪,只不过平时保养得不错,看着五十出头的样子,这让唐仨仁这个历史学得有些差的家伙一直把对方当青壮用呢。
好在在唐家铺当“副村长”,并不需要有多少体力活,刘基倒也乐在其中,并没有跟唐仨仁提过任何自己年纪的事。
不过,这并不影响刘基在唐家铺各事务上的专注与智慧。
“续弦?开什么玩笑,刘某都一大把年纪了,再没这个想法了,就是偶尔去勾栏听听小曲,看看年轻人们的活力就够了....” 刘基一番话说得唐仨仁目瞪口呆,看这觉悟,可比后世一些为老不尊的男人强多了,对了,还有一个为老不尊的家伙,那就是那老朱了,都说男人始终如一,不管是十八岁的少年还是八十岁的老头,喜欢的都是十八岁的年轻漂亮女子。
刘伯温有长子刘琏、次子刘璟,这两个儿子似乎并没有在朝中为官的记录,或许是刘伯温早有所察觉,大明的官确实不好当啊。
其中他的长子刘琏前些日子唐仨仁还见过一次,文质彬彬的,年纪上比唐仨仁长了不少,刘琏见父亲刘基在唐家铺的日子过得挺舒服的,关键是那位洪武爷都不找刘基的麻烦了,对于青田县刘家也颇有赏赐,聪明的刘琏自然知道。
这唐家铺的唐仨仁绝不是什么简单人物,若非如此也不会直接或间接的保下了他的父亲,同时也保下了青田刘家。
要知道,朱元璋这位确是雄主不假,但对于文人朱洪武有着天生的敌视,当初刘基为什么会跑到唐家铺来,还不是因为察觉到了老朱对他的忌惮。
“这里有一件事,本来不想让刘先生你再劳累了,不过我想来想去,似乎只有你最合适了....” 唐仨仁最近是察觉到了一件事,唐家铺的一些生意啥的,比如纺织厂的那些布匹卖出去,收回来的铜钱本身比布匹衣服什么的都要重。
这明显是不合理的,要知道那些铜钱可是实打实的重金属,运输起来极为不便,损耗也大,这根本就是非正常的商业行为。
刘基心中隐隐有了些猜测,纸币一事,前元的时候也有人搞过,甚至再往前的南宁也搞出来过“交子”,上位老朱一定也有类似的心思,现在连唐仨仁都动了这心思? 他看向唐仨仁,眼中带着几分郑重:“唐仨仁,你为后生,在这里我不得不提醒你一句,金银铜本身有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