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 >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 第6章 石家庄《深泽县》

第6章 石家庄《深泽县》

目录
    滹沱河畔的冀中腹地之城 深泽县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位于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腹地,是石家庄市下辖县。

    其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5°1′-115°18′,北纬38°35′-38°51′之间,县域总面积296平方千米,在石家庄各区县中面积规模相对较小。

    东接安平县,西依无极县,南与辛集市、晋州市相邻,北与定州市、安国市交界,处于石家庄、衡水、保定三市交界地带,宛如石家庄向东连接衡水、保定的重要节点,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的组成部分,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多条公路干线穿境而过,方便了区域间的人员往来与物资流通。

     深泽县现辖4个镇、2个乡,分别为深泽镇、铁杆镇、赵八镇、桥头镇、白庄乡、留村乡,共125个行政村。

    深泽镇作为县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政府机关、商业中心、医院、学校等重要资源。

    街道上商铺林立,超市、商场等商业设施齐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消费需求;政务服务中心为群众办理各类行政事务提供便利;各类学校培养着当地的人才。

    铁杆镇是县域内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发展区域,工业上,部分制造企业和加工产业在此扎根;农业方面,有着较大规模的农田,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颇具成效。

    白庄乡和留村乡以特色农业种植为主,凭借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培育出多种特色农产品。

    赵八镇依托交通优势发展商贸物流,货运车辆往来频繁,货物集散能力不断增强。

    桥头镇则在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方面不断探索,逐步打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项目和生态农业产业。

     深泽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其建制可追溯至汉代,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深泽县“以界内水泽深广名之”。

    西汉高帝八年(公元前199年)置深泽县,属涿郡;东汉时属中山国;晋代属博陵国;北魏时改属定州;北齐时并入博陵;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复置深泽县,属定州;唐属祁州;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省入鼓城,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复置;金代属祁州;元代属保定路;明清时期属保定府;民国时期先后属保定道、直隶省;新中国成立后,深泽县隶属多次变更,1962年恢复原建制,属石家庄专区,后随行政区划调整,一直隶属于石家庄市。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深泽县见证了朝代更迭与历史变迁,留存下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故事。

     深泽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干燥多风,气温回升较快,此时田野间开始焕发生机,农民们着手春耕播种;夏季炎热多雨,雨水集中,虽然偶有暴雨天气,但充沛的降水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水分;秋季天高气爽,温度适宜,是丰收的季节,金黄的麦穗、饱满的玉米装点着大地;冬季寒冷少雪,气温较低,万物进入休眠期。

    年平均气温12.5℃,年平均降水量51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600小时左右,无霜期190天左右。

    这样的气候条件适宜小麦、玉米、棉花等多种农作物生长,也为居民生活提供了较为舒适的环境,不过,春季的干旱和夏季的暴雨等极端天气,也给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挑战。

     从地形地貌来看,深泽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地势平坦开阔,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海拔高度在25-35米之间。

    境内主要河流有滹沱河、磁河、木刀沟,其中滹沱河是流经县域的主要河流。

    在过去,滹沱河河水流量较大,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农业灌溉和交通运输产生重要影响,沿岸的村庄依河而建,人们利用河水灌溉农田、发展渔业。

    但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变化,部分河流流量减少,不过依然是深泽县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也在不断加强河流生态治理与保护,恢复河流周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