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大乾杀猪匠 > 第十六章 婚约波折

第十六章 婚约波折

目录
    武安君回到家中,手脚麻利地将野兔剥皮,挂在阴凉处晾晒。

    随后,他把兔肉下锅炖煮,屋内很快弥漫起阵阵肉香。

     武安君拿起一张兔皮,在身前比划了一下,心中琢磨着,要是能攒够六七张这样的兔皮,缝一件皮袄倒也不错,寒冬腊月里,定能抵御刺骨的寒意。

     第二天,武安君本想着继续进山打猎,昨天吃了兔肉,他感觉练功时精气神都足了不少,效果比以往不吃肉时强多了。

     可转念想起林明的告诫,他决定还是低调行事。

    于是,他在村子里溜达了两圈,算是在乡亲们面前露了个脸,便转身往家走。

     刚到家门口,武安君就瞧见一位富态的中年男子,在村长韩老三的陪同下,正候在自家院子门口,瞧这架势,显然是有事儿找他。

     “韩叔,找我呀?”武安君热情地跟韩老三打招呼,在他心里,韩老三为人着实不错。

     “大郎啊,这位是你西水乡的余世伯,快,叫伯父!”韩老三指了指身旁的富态男子,向武安君介绍道。

     “在下武安君,见过余世伯!”武安君定睛一看,瞬间想起眼前这人是谁了。

    原来是他那许久未曾谋面的便宜老丈人,此前就常听人说起,自己有一门婚约,对象便是余世伯的女儿。

     余世伯名叫余广海,在西水乡算得上是个不大不小的地主。

    虽说比起曹员外、赵员外那样的大户人家,略逊一筹,但比起韩老三这样的普通殷实人家,那可富裕多了。

     原本,武安君的祖父那一代也在西水乡生活,后来家道中落,武屠户便跟着妻子来到长丰乡韩家庄定居。

    武屠户与余广海年纪相仿,自幼交情深厚。

    余广海膝下有一女,比武安君小三岁。

     在余广海女儿十岁那年,武安君随父亲去余家赴宴。

    彼时的武安君,聪慧过人的特质已初露端倪,在学堂里成绩更是出类拔萃。

     余广海见此,心中便动了与武家结为儿女亲家的念头。

    武屠户一听,自是感激涕零,自己一个杀猪匠,儿子能高攀上余广海家的女儿,那简直是祖上积德。

     余广海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他寻思着,武安君只要不出意外,州府的解试肯定能通过,小小年纪就能取得参加科举的资格。

     往后三年一次的礼部省试,即便考不中,只要连续参加六次,就能获得特奏名资格,被赐同进士出身。

    要是再运作一番,谋个小官当当不成问题。

     这些门道,武屠户一个杀猪的自然不太清楚,可余广海早就打探得明明白白。

     他心里想着,最多到三十多岁,武安君再差也能混个同进士出身。

    或许在那些达官显贵眼里,这同进士出身算不得什么,但在普通老百姓眼中,那可是得尊称一声“相公”的。

     莫说那些乡下土财主,就算进了衙门见了县太爷,有这身份也能一同入席。

    要是武安君真中了进士,那可就了不得了,妥妥的正儿八经士大夫。

     大乾朝最硬气的就是这些科举出身的进士,只要不犯造反的大罪,哪怕行事再荒唐,也死不了,最多也就是被贬到偏远之地。

     就说那蔡桧,权倾朝野,可反对他的人即便把他骂得狗血淋头,只要是进士出身,蔡桧也只能将其贬官、驱逐,眼不见为净。

    反观那些没有功名的人,即便像叶战那般厉害,最终也难逃被斩杀的命运。

     可以说,余广海的这一番算计,几乎是稳操胜券,他只需耐心等待。

    那份婚书,他更是藏得严严实实,生怕弄丢了,到时候武安君不认账。

     然而,千算万算,余广海没算到大乾会把唐州割让给北元,一切努力瞬间化为泡影。

    武安君更是遭受打击,得了失心疯。

     “贤侄啊,当初你武伯父去世的时候,世伯我不巧得了腿疾,行动不便,没能前去吊唁,就让犬子代劳了,他没出什么差错吧?”余广海满脸堆笑,今日前来,他心里其实有些难以启齿。

     “呃,当时我身体不好,没太留意。

    世伯请进,韩叔,您要不也一起?”武安君瞧出余广海似乎有难言之隐,便想支走韩老三,单独聊聊。

     武安君心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