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 > 时砂遗楼 > 第135章 试验传递装置

第135章 试验传递装置 第2页

目录
    同地朝着接收端跑去。

    转过两道楼梯,她们看见顾云舟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控制器的仪表盘,上面的指针在“安全区域”稳定摆动。

     “来了!”顾云舟低声说。

    话音刚落,地下室的管道出口处传来“咔嗒”一声轻响,传递装置像一只机械甲虫般滑出管道,稳稳地落在接收平台上。

    三人围拢过去,江浅小心翼翼地打开玻璃舱,取出里面的胶管。

    胶管表面完好无损,用蜡封着的古蜀文字“试”字清晰可见。

     “成功了!”宋栖凰的银戒指磕在工作台边缘,发出清脆的声响。

    她用镊子夹起胶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模拟情报上的微型文字没有任何晕染或磨损。

    但江浅却皱起眉头:“传递时间比预计慢了7秒,还是不够理想。

    ” 接下来的三天,钟楼成了他们的试验场。

    他们在通风管道的各个角落设置障碍,模拟日军可能布置的干扰物;调整磁力控制器的功率,测试载体在不同磁场强度下的稳定性;甚至在深夜引来暴雨,检验装置的防水性能。

    每次试验后,江浅都会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数据,密密麻麻的公式间,还穿插着从祖父日记里摘抄的古蜀机关术心得。

     第五次试验时,他们遇到了新的挑战。

    当载体经过钟楼与隔壁建筑相连的通风管道接口处,突然出现了强烈的磁场干扰。

    宋栖凰用频谱分析仪检测,发现是日军新安装的探雷器产生的电磁脉冲。

    “启动备用频率!”顾云舟大喊。

    江浅迅速转动控制器上的星象旋钮,将频率切换到“北斗七星·天玑”模式。

     载体在干扰中剧烈震动,管道内传来刺耳的摩擦声。

    宋栖凰的听诊器里,声音变得杂乱无章,仿佛一场金属的狂欢。

    但奇迹发生了,当载体表面的古蜀文字与切换后的磁场产生共鸣,它竟像一只灵巧的蜘蛛,沿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