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农门科举廿二
换上新官服的徐景行,随后跟着朱学士安排的小吏来到文渊阁,这里因为藏书万卷,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墨味。
“徐大人,即日起,这些典籍便都归你校勘,从明日开始,您便随诸位翰林,编修《晟实录》。
”带领徐景行来到文渊阁的小吏指着一排书架如此开口道。
文渊阁外,晨光正好,徐景行抚摸着腰间新配的身份牌,望着翰林院的飞檐翘角,听着远处传来更鼓声,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算是正式踏入了大晟文官行列,未来的路,他将在这翰林院里徐徐展开。
“徐修撰来得可真早。
”突然,从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徐景行转身,看见熟人贾璋正笑意吟吟地站在石阶下,这位昔日同他一起入京赶考的友人,运气不错,也入了翰林院成为翰林院庶吉士。
别小看翰林院庶吉士一职,大多数新科进士,都以入翰林为傲,哪怕庶吉士是翰林院的短期职位,那也是从新科进士中选拔出的优秀者才会被授予此职,得以在翰林院继续学习深造,以培养成为高级官员。
毕竟大晟有句‘不入翰林,不入内阁’的俗语在,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朝廷已经逐渐形成了从翰林院中选拔内阁成员的惯例,这种用人传统经过长期的积累跟强化,已经成为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使得‘不入翰林不入内阁’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贾璋能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说明他手段了得,指不定过了几年时间,接受考核后,对方就会从庶吉士变更为编修、检讨等正式官职。
“原来是贾大人。
”徐景行礼貌回礼道:“在下初来乍到,还望多多指教!” 贾璋闻言,连连摆摆手:“你我之间,何须如此客套。
”说着,就带他介绍文渊阁内的情况,同时还不忘低声提醒道:“咱们翰林院有三多,书多、规矩多、才子多,徐兄,你虽是新科状元,在这里,也要从头学起。
” 两人正说着话呢,迎面走来个白面微须的官员,贾璋
“徐大人,即日起,这些典籍便都归你校勘,从明日开始,您便随诸位翰林,编修《晟实录》。
”带领徐景行来到文渊阁的小吏指着一排书架如此开口道。
文渊阁外,晨光正好,徐景行抚摸着腰间新配的身份牌,望着翰林院的飞檐翘角,听着远处传来更鼓声,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算是正式踏入了大晟文官行列,未来的路,他将在这翰林院里徐徐展开。
“徐修撰来得可真早。
”突然,从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徐景行转身,看见熟人贾璋正笑意吟吟地站在石阶下,这位昔日同他一起入京赶考的友人,运气不错,也入了翰林院成为翰林院庶吉士。
别小看翰林院庶吉士一职,大多数新科进士,都以入翰林为傲,哪怕庶吉士是翰林院的短期职位,那也是从新科进士中选拔出的优秀者才会被授予此职,得以在翰林院继续学习深造,以培养成为高级官员。
毕竟大晟有句‘不入翰林,不入内阁’的俗语在,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朝廷已经逐渐形成了从翰林院中选拔内阁成员的惯例,这种用人传统经过长期的积累跟强化,已经成为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使得‘不入翰林不入内阁’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贾璋能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说明他手段了得,指不定过了几年时间,接受考核后,对方就会从庶吉士变更为编修、检讨等正式官职。
“原来是贾大人。
”徐景行礼貌回礼道:“在下初来乍到,还望多多指教!” 贾璋闻言,连连摆摆手:“你我之间,何须如此客套。
”说着,就带他介绍文渊阁内的情况,同时还不忘低声提醒道:“咱们翰林院有三多,书多、规矩多、才子多,徐兄,你虽是新科状元,在这里,也要从头学起。
” 两人正说着话呢,迎面走来个白面微须的官员,贾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