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农门科举五 第2页
向外人卖弄自己的学识。
”这是徐景行的真实想法,学识那自然是掌握得越来越多才好,至于向他人卖弄学识,却是没那个必要,为人太高调了,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盯上。
“你倒是坦诚。
”说着,余世镜开口吩咐道:“澄砚,取水来。
” 书童澄砚,赶忙捧来装了净水的铜盆,余世镜净手焚香,而后从袖中取出一方青玉印章来,郑重地按在事先准备好的拜师帖上。
“一拜至圣先师。
” 徐景行闻言,朝北方恭恭敬敬的叩首,那里是曲阜的方向,虽然在大晟朝,孔庙已迁至金陵。
“二拜天地正道。
”“三拜授业恩师……”流程走到最后,徐景行都觉得自己的膝盖跪在青石板上被硌得生疼,但总算他当初的大胆尝试之举没有白费,他确确实实给自己找了位能教他当官之道的老师。
当然,徐景行也确确实实是看中了余世镜的能力,才筹谋着想要拜入他门下,毕竟在这种时代,能像他这般告老还乡,都是厉害的人物,毕竟翰林,都是从科举考试中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对方能在翰林院安稳待到返乡,可见其心思深沉,不缺能力跟手腕。
再者,对方必定在文学以及经史方面有比较深厚的造诣,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写作能力,例如起草诏令、撰写史书等,这都是徐景行需要学习的内容,更不要说翰林院是皇帝的文学侍从机构,翰林学士常参与机要,为皇帝提供咨询和建议,有机会接近权力的核心不说,也对朝廷决策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徐景行虽自认自己有几世积累,但到底没亲身经历过明枪暗箭、君臣博弈、党争倾轧、利益漩涡翻涌的古代官场,一步踏错,便有可能万劫不复,如此种种,他才想要拜师余世镜,虚心同对方学习,确保自己能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中沉浮。
……………… 余世镜带着新收的学生徐景行返回唐内,书案上,摆着一本无注的白文本《论语
”这是徐景行的真实想法,学识那自然是掌握得越来越多才好,至于向他人卖弄学识,却是没那个必要,为人太高调了,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盯上。
“你倒是坦诚。
”说着,余世镜开口吩咐道:“澄砚,取水来。
” 书童澄砚,赶忙捧来装了净水的铜盆,余世镜净手焚香,而后从袖中取出一方青玉印章来,郑重地按在事先准备好的拜师帖上。
“一拜至圣先师。
” 徐景行闻言,朝北方恭恭敬敬的叩首,那里是曲阜的方向,虽然在大晟朝,孔庙已迁至金陵。
“二拜天地正道。
”“三拜授业恩师……”流程走到最后,徐景行都觉得自己的膝盖跪在青石板上被硌得生疼,但总算他当初的大胆尝试之举没有白费,他确确实实给自己找了位能教他当官之道的老师。
当然,徐景行也确确实实是看中了余世镜的能力,才筹谋着想要拜入他门下,毕竟在这种时代,能像他这般告老还乡,都是厉害的人物,毕竟翰林,都是从科举考试中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对方能在翰林院安稳待到返乡,可见其心思深沉,不缺能力跟手腕。
再者,对方必定在文学以及经史方面有比较深厚的造诣,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写作能力,例如起草诏令、撰写史书等,这都是徐景行需要学习的内容,更不要说翰林院是皇帝的文学侍从机构,翰林学士常参与机要,为皇帝提供咨询和建议,有机会接近权力的核心不说,也对朝廷决策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徐景行虽自认自己有几世积累,但到底没亲身经历过明枪暗箭、君臣博弈、党争倾轧、利益漩涡翻涌的古代官场,一步踏错,便有可能万劫不复,如此种种,他才想要拜师余世镜,虚心同对方学习,确保自己能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中沉浮。
……………… 余世镜带着新收的学生徐景行返回唐内,书案上,摆着一本无注的白文本《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