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一统天下的帝王 > 第16章 吕不韦饮鸩前的绝笔信

第16章 吕不韦饮鸩前的绝笔信

目录
    仲秋的洛水泛着赤铜色波光,那是上游铁矿脉经千年冲刷后与河床磁石层交融的色泽,水面漂浮的磁石细粉在暮色中如流萤般攒动,聚成变幻不定的纹路——恰似二十年前邯郸城破时,城墙上被箭矢洞穿的夯土裂缝。

    吕不韦倚在褪色的朱漆阑干上,阑干立柱上的蟠螭纹已被岁月磨平,唯有龙睛处嵌着的磁石仍泛着微光。

    他指尖摩挲着半枚断裂的玉璜,璜身用蓝田暖玉雕琢的双凤纹已沁入暗红血渍,那是秦昭王五十年邯郸之围时,他用青铜匕首剖开赵姬襁褓留下的刀痕,玉缝间至今卡着半片箭镞,箭镞材质与嬴政冠冕上的玄铁同源。

     暮风掠过庭院,卷起满地刻着"吕氏春秋"的竹简残片,竹青上的墨字被虫蛀得斑驳陆离。

    被啃噬的"兼爱"二字间,黑蚁正衔着掺有磁石粉的墨渣,在衰草丛生的狗窦前堆成模糊的篆字——左半如"吕"右半似"政",恰如咸阳宫阙在暮色中重叠的檐角。

    风过处,廊下悬挂的鱼膏灯摇曳不定,灯油中浸泡的磁石粉将他佝偻的身影投在青砖上,影中袍角的卷云纹与二十年前相府宴客时的织锦别无二致,只是此刻被鸩毒侵蚀得如同败叶。

     "相邦,该饮药了。

    "家宰捧着鎏金鸩杯的手在抖,杯壁饕餮纹中渗出的汞珠与鸩酒里的磁石毒相触,在烛火下泛着幽蓝。

    那磁石采自函谷关地脉,经墨家工匠九蒸九炼,毒性与当年嫪毐之乱时藏在桐木偶人里的蛊粉同出一源。

    吕不韦忽然将玉璜掷入杯中,璜身撞在杯壁的刹那,腾起的青烟在空中凝成咸阳宫阙的轮廓——章台殿的鸱吻、甘泉宫的藻井、太庙的七十二柱,皆与他当年主持营造时毫厘不差,唯檐角铜铃的数目少了三枚,恰如他被褫夺的三万户食邑。

     当第一滴鸩酒触及舌尖,苦涩中带着磁石特有的腥气,顺着喉管流下时,檐角铜铃突然无风自鸣。

    《秦风·车邻》的调子从铃舌震颤中溢出,混着渭水寒鸦的悲鸣——正是嬴政加冕那日,三百人鱼膏烛照彻太庙,编钟奏到"有车邻邻"时,他站在丹陛之下看见幼主冠冕上的十二旒流苏轻摆,流苏末端的磁石珠与他袖中玉璜隐隐共振。

    此刻钟声里还夹着极细的蜂鸣,那是二十年前埋在洛宅地下的磁石信标在响应毒酒中的磁粉。

     子夜梆声穿透三重院墙时,吕不韦拄着鹿卢剑走向密室。

    剑鞘上的错金云纹已被摩挲得发亮,唯有剑格处镶嵌的磁石仍映着烛火。

    密室门楣上的饕餮纹门环突然渗出汞珠,那是墨家"千机函"的警示——函中九重暗格需按北斗七星方位插入刻有星象的骨针,每根骨针都浸过他历年收集的六国贵人血渍。

    当他将刻着"摇光"星象的牛胛骨针插入第七孔时,机括弹开的声响惊起梁上燕巢里的雏燕,燕羽上沾着的磁石粉纷纷扬扬落在素帛上。

     十二卷素帛如白蝶纷飞,每寸帛面都用鱼胶混着函谷关磁石粉书写,在烛火下显露出六国暗桩名录。

    "春平君"三字的笔画间正渗出朱砂,那是去年他派门客入赵时,藏在胭脂匣里的密信颜料,此刻朱砂凝作血珠,顺着帛面流淌,在"赵"字底部聚成小小血泊,恰似当年邯郸酒肆里,赵姬眉间点染的丹砂落在酒盏中的模样。

     "政儿..."狼毫在素帛边缘颤抖,笔杆上刻着"仲父"二字,是嬴政十岁时用石刀所刻。

    墨汁沿着二十年前教幼主写"王"字的笔势游走,起笔的蚕头藏着函谷关磁石的纹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