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过年(中) 第3页
来,墓也是石条围了的,坟前还有几对石马,石牛,石虎等。
可是大搞建设的时候石条等被拆了,运去修水库和大队晒谷场去了。
有的甚至搬去做了房屋地基。
只剩下两块墓碑立在那里。
到除"四旧"开始时,墓碑也被砸断了。
现在只有半截立在那里。
中间只有一个"墓"字,旁边依稀还能分辨出一行小字"大宋咸淳四十一年七月"。
关于这个年号上一世我专门查过。
南宋咸淳年号仅有九年(1265年--1274年)。
如果按1265年算,四十一年应该是元朝大德九年(1306年)。
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初代老祖隐居山林后。
不愿意使用新朝年号,于是一直沿用了他做官时的年号。
具体真相已没法揭开了,因为最早的族谱,在明末的战乱中毁掉了。
清初重修族谱就缺失了不少内容,且重修的族谱前些年又被当成"四旧"烧掉了。
所以现在徐家是没有族谱的。
上一世再次重修族谱是一九九七年。
香港回归祖国,那天正好一位老祖过生日。
父亲便在宴席上提出重修族谱,几位老祖和老房几脉立刻支持。
最终由几个老祖主持,我父亲执笔,用时近三年才完成族谱重修。
2000年清明,我被从南方叫回家乡。
参加了规模空前的祭祀活动。
以庆祝族谱重修成功。
那一次近万人参加,流水席从上午十点一直到晚上,愣是有人没吃上饭。
很快老祖的墓上就插满了白纸花,墓碑前密密麻麻插满了香,烛。
鞭炮一直响了有半个小时。
顿时墓前就一片烟雾缭绕。
几位老祖对此很是满意,不住的笑着点头。
大家排着队在墓前磕头。
我则被几位老祖拉着跟他们一起磕头。
老祖们一边磕头一边絮叨,大体意思是:老徐家又出了麒麟儿,老祖宗一定要保佑他学业有成,本领日长,将来考状元,做大官。
光耀门庭。
"叭叭一大堆。
完了,玩大发了。
成全族希望了。
将来不读庆华,燕大都对不起老祖们了。
咋整? 喜欢失败者重生记请大家收藏:()失败者重生记
可是大搞建设的时候石条等被拆了,运去修水库和大队晒谷场去了。
有的甚至搬去做了房屋地基。
只剩下两块墓碑立在那里。
到除"四旧"开始时,墓碑也被砸断了。
现在只有半截立在那里。
中间只有一个"墓"字,旁边依稀还能分辨出一行小字"大宋咸淳四十一年七月"。
关于这个年号上一世我专门查过。
南宋咸淳年号仅有九年(1265年--1274年)。
如果按1265年算,四十一年应该是元朝大德九年(1306年)。
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初代老祖隐居山林后。
不愿意使用新朝年号,于是一直沿用了他做官时的年号。
具体真相已没法揭开了,因为最早的族谱,在明末的战乱中毁掉了。
清初重修族谱就缺失了不少内容,且重修的族谱前些年又被当成"四旧"烧掉了。
所以现在徐家是没有族谱的。
上一世再次重修族谱是一九九七年。
香港回归祖国,那天正好一位老祖过生日。
父亲便在宴席上提出重修族谱,几位老祖和老房几脉立刻支持。
最终由几个老祖主持,我父亲执笔,用时近三年才完成族谱重修。
2000年清明,我被从南方叫回家乡。
参加了规模空前的祭祀活动。
以庆祝族谱重修成功。
那一次近万人参加,流水席从上午十点一直到晚上,愣是有人没吃上饭。
很快老祖的墓上就插满了白纸花,墓碑前密密麻麻插满了香,烛。
鞭炮一直响了有半个小时。
顿时墓前就一片烟雾缭绕。
几位老祖对此很是满意,不住的笑着点头。
大家排着队在墓前磕头。
我则被几位老祖拉着跟他们一起磕头。
老祖们一边磕头一边絮叨,大体意思是:老徐家又出了麒麟儿,老祖宗一定要保佑他学业有成,本领日长,将来考状元,做大官。
光耀门庭。
"叭叭一大堆。
完了,玩大发了。
成全族希望了。
将来不读庆华,燕大都对不起老祖们了。
咋整? 喜欢失败者重生记请大家收藏:()失败者重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