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蟠桃基因库
昆仑山巅的寒风似乎还萦绕在指尖,江城地下“真武镇煞”的工程轰鸣犹在耳畔,林默和苏晚晴的身影已出现在华夏农业科学院那栋充满现代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大楼内。
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营养液和精密仪器特有的气味,与昆仑的苍茫、地底的深沉截然不同,却同样关乎着亿万生灵的根基——粮食。
“……综上所述,结合‘息壤’S-01微生物群落的代谢产物分析、后稷‘生命本源纯净图谱’的结构模拟,以及昆仑极端环境样本(冰晶、冻土微生物、耐寒植物碎片)中提取的特殊基因片段与代谢通路,我们初步构建了‘特殊环境生物抗逆与品质强化基因数据库’,代号‘昆仑灵根库’。
” 巨大的全息投影前,一位头发花白、眼神却锐利如鹰的老者——农科院首席基因工程专家,秦振邦院士,正用激光笔点着屏幕上瀑布般流下的数据链。
他的声音带着科研工作者特有的严谨,也压抑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秦老,‘灵根’这个词…”陪同的林默微微挑眉,这个词在科学殿堂里显得有些突兀。
“只是个代号,小林同志。
”秦院士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扫过林默和苏晚晴,“源于西王母传承信息中对‘天地灵根’的描述,其核心特征——‘蕴磅礴生机、纳天地精华、化戾为养、益寿延年’。
这与我们数据库追求的目标:寻找能在极端或贫瘠环境下高效生长、富集高营养价值、具备强大抗病虫害及逆境(干旱、盐碱、低温)能力,并能改善土壤微生态的基因资源,高度吻合。
科学需要想象力,也需要从古老智慧中汲取灵感,不是吗?晚晴同志提供的昆仑样本数据,就是最好的‘灵感源泉’!” 苏晚晴站在一旁,穿着简洁的白大褂,长发利落地束在脑后。
她面前的便携终端正实时接收并分析着投影上的数据流。
“秦院士,数据库比对结果如何?有突破性发现吗?”她的问题直接切入核心。
“有!而且非常振奋人心!”秦院士的声音陡然拔高,手指快速滑动,投影切换。
屏幕上出现几种形态各异的植物基因图谱与复杂的三维蛋白质结构模型。
“我们在昆仑万年冰芯包裹的某种未知地衣共生菌(代号K-07)中,分离出一种全新的‘低温抗冻蛋白’基因簇!其稳定细胞膜结构、防止冰晶损伤的效率,是已知北极鱼类抗冻蛋白的十倍以上!” 他指向另一组数据:“而在昆仑死亡谷边缘采集到的、能在强辐射和剧毒金属污染土壤中生长的苔藓(代号M-12)样本里,我们发现了一套极其高效的‘重金属离子螯合与隔离’代谢通路基因!更惊人的是,它还能将螯合的有害物质逐步转化为惰性矿物微粒,部分甚至能刺激其根系分泌特殊物质,促进周围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叹声。
在座的农科院精英们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能在高寒、盐碱、甚至污染土地上顽强生存并修复土壤的作物! “这还不是全部!”秦院士的激光笔点向最后,也是最复杂的几组基因模型,“结合后稷图谱对‘生命本源纯净能量结构’的解析,以及‘息壤’微生物代谢物中那种能‘化戾为养’的神秘活性因子(我们暂命名为‘生命调和因子LHF’),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虚拟基因编辑和表达模拟。
” 全息投影上,模拟的水稻
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营养液和精密仪器特有的气味,与昆仑的苍茫、地底的深沉截然不同,却同样关乎着亿万生灵的根基——粮食。
“……综上所述,结合‘息壤’S-01微生物群落的代谢产物分析、后稷‘生命本源纯净图谱’的结构模拟,以及昆仑极端环境样本(冰晶、冻土微生物、耐寒植物碎片)中提取的特殊基因片段与代谢通路,我们初步构建了‘特殊环境生物抗逆与品质强化基因数据库’,代号‘昆仑灵根库’。
” 巨大的全息投影前,一位头发花白、眼神却锐利如鹰的老者——农科院首席基因工程专家,秦振邦院士,正用激光笔点着屏幕上瀑布般流下的数据链。
他的声音带着科研工作者特有的严谨,也压抑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秦老,‘灵根’这个词…”陪同的林默微微挑眉,这个词在科学殿堂里显得有些突兀。
“只是个代号,小林同志。
”秦院士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扫过林默和苏晚晴,“源于西王母传承信息中对‘天地灵根’的描述,其核心特征——‘蕴磅礴生机、纳天地精华、化戾为养、益寿延年’。
这与我们数据库追求的目标:寻找能在极端或贫瘠环境下高效生长、富集高营养价值、具备强大抗病虫害及逆境(干旱、盐碱、低温)能力,并能改善土壤微生态的基因资源,高度吻合。
科学需要想象力,也需要从古老智慧中汲取灵感,不是吗?晚晴同志提供的昆仑样本数据,就是最好的‘灵感源泉’!” 苏晚晴站在一旁,穿着简洁的白大褂,长发利落地束在脑后。
她面前的便携终端正实时接收并分析着投影上的数据流。
“秦院士,数据库比对结果如何?有突破性发现吗?”她的问题直接切入核心。
“有!而且非常振奋人心!”秦院士的声音陡然拔高,手指快速滑动,投影切换。
屏幕上出现几种形态各异的植物基因图谱与复杂的三维蛋白质结构模型。
“我们在昆仑万年冰芯包裹的某种未知地衣共生菌(代号K-07)中,分离出一种全新的‘低温抗冻蛋白’基因簇!其稳定细胞膜结构、防止冰晶损伤的效率,是已知北极鱼类抗冻蛋白的十倍以上!” 他指向另一组数据:“而在昆仑死亡谷边缘采集到的、能在强辐射和剧毒金属污染土壤中生长的苔藓(代号M-12)样本里,我们发现了一套极其高效的‘重金属离子螯合与隔离’代谢通路基因!更惊人的是,它还能将螯合的有害物质逐步转化为惰性矿物微粒,部分甚至能刺激其根系分泌特殊物质,促进周围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叹声。
在座的农科院精英们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能在高寒、盐碱、甚至污染土地上顽强生存并修复土壤的作物! “这还不是全部!”秦院士的激光笔点向最后,也是最复杂的几组基因模型,“结合后稷图谱对‘生命本源纯净能量结构’的解析,以及‘息壤’微生物代谢物中那种能‘化戾为养’的神秘活性因子(我们暂命名为‘生命调和因子LHF’),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虚拟基因编辑和表达模拟。
” 全息投影上,模拟的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