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彼岸”电商 第2页
数据。
”她指着一条明显呈下降趋势的红色曲线,“城市‘精神压力综合指数’,尤其是与丧葬、身后事焦虑相关的次级指标,在‘彼岸’平台上线并配合王大妈的宣传后,出现了显着下降,降幅平均在11.7%左右。
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体和近期经历过丧亲之痛的家庭。
” 她又调出另一组数据,是“九州阴司·归途引导大厅”的实时监控摘要(关键隐私已脱敏)。
“看这里,新接入的‘中幽子’,其魂质信息中携带的‘强烈不安’、‘牵挂执念’等负面情绪标记的比例,也有微弱但持续的降低趋势。
尤其是在江城及首批开通‘顺丰阴达’服务的城市区域。
”她点了点屏幕上几个闪烁的绿色小点,“这说明,‘彼岸’提供的这种确定性、便捷性和蕴含的微弱‘安魂’科技力,切实缓解了生者的焦虑,间接也降低了亡魂的执念烈度。
科技,正在成为沟通生死、抚慰两界的一种‘新习俗’。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默默默听着,目光落在石桌上。
童童昨晚新画的涂鸦被风吹开了一角。
画上,那座猩红的昆仑雪山依旧被锁链缠绕,冰蓝色的长城波浪顽强地横亘在前。
但在波浪下方,属于“阴司客服中心”的那些银灰色小方块旁边,童童用稚嫩的笔触,画上了几个歪歪扭扭、带着翅膀的小盒子(无人机),正朝着一些火柴小人(生者)飞过去。
小人头顶,画着简笔的“笑脸”符号。
科技安抚生者,生者心安则逝者魂安。
一个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正向循环。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坦然拥抱这种“高科技丧葬”。
午后,林默陪苏父苏永年去医院做例行复查。
刚走到门诊大厅,就听见一阵刻意拔高的争执声。
“不像话!简直不像话!”一个头发花白、穿着考究唐装的老先生,正激动地用拐杖顿着光洁的地砖,对着导诊台里的年轻护士发脾气,旁边还围着几个同样面露不忿的老人。
“我老伴刚走,尸骨未寒呐!就有人打电话推销!说什么‘彼岸’APP,‘顺丰阴达’,两小时骨灰盒送到家?还带安魂仪?这是对逝者的大不敬!是亵渎!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白事要庄重,要哀思!要一步步来!现在倒好,跟点外卖似的!成何体统!” 导诊护士一脸无奈,只能好言安抚:“老先生您别激动…这是正规公司的服务…很多家属反馈确实方便…” “方便?我看是钻钱眼里了!”唐装老者怒气更盛,“还有那什么‘云端遗库’!人都走了,那些个照片、日记存网上?安全吗?靠谱吗?交给那些冷冰冰的机器和网络?哪有放在子孙后代手里,代代相传来得安心!老祖宗的东西,不能这么糟践!” “爸,您少说两句…”旁边一个中年男人试图劝阻,脸色尴尬。
苏永年叹了口气,低声对林默说:“老周,以前厂里的工会主席,老派,重规矩。
他老伴前天夜里走的,很突然。
老人家一下子接受不了,又撞上这‘高科技’推销…”他摇摇头,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林默。
他知道儿子和这些“高科技”背后的东西息息相关。
林默没说话。
他能理解周老的悲恸和愤怒。
科技的巨轮碾过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太快,太冰冷,总会撞碎一些旧日珍视的坛坛罐罐,扬起呛人的尘埃。
效率与人性,便利与传统,在死亡这个终极命题前,碰撞得尤为激烈。
他没有上前解释,只是陪着苏父默默排队。
医院特有的消毒水气味混合着生老病死的沉重,是人间最真实的底色。
大厅的电视屏幕上,正播放着关于昆仑“罕见极光”的科普报道,画面壮丽。
没有人知道,那绚烂光芒之下,是另一场关乎存亡的僵持。
而在这人间烟火处,一场关于如何告别的观念之争,也同样在进行。
回到天机阁,已是傍晚。
院门被拍得啪啪作响。
门外站着王大妈王翠芬,手里拎着两大袋还冒着热气的农家包子,脸上却没了直播时的神采飞扬,反而有点讪讪的。
“林大师!苏教授!陈小哥!”她挤进门,把包子往石桌上一放,“实在对不
”她指着一条明显呈下降趋势的红色曲线,“城市‘精神压力综合指数’,尤其是与丧葬、身后事焦虑相关的次级指标,在‘彼岸’平台上线并配合王大妈的宣传后,出现了显着下降,降幅平均在11.7%左右。
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体和近期经历过丧亲之痛的家庭。
” 她又调出另一组数据,是“九州阴司·归途引导大厅”的实时监控摘要(关键隐私已脱敏)。
“看这里,新接入的‘中幽子’,其魂质信息中携带的‘强烈不安’、‘牵挂执念’等负面情绪标记的比例,也有微弱但持续的降低趋势。
尤其是在江城及首批开通‘顺丰阴达’服务的城市区域。
”她点了点屏幕上几个闪烁的绿色小点,“这说明,‘彼岸’提供的这种确定性、便捷性和蕴含的微弱‘安魂’科技力,切实缓解了生者的焦虑,间接也降低了亡魂的执念烈度。
科技,正在成为沟通生死、抚慰两界的一种‘新习俗’。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默默默听着,目光落在石桌上。
童童昨晚新画的涂鸦被风吹开了一角。
画上,那座猩红的昆仑雪山依旧被锁链缠绕,冰蓝色的长城波浪顽强地横亘在前。
但在波浪下方,属于“阴司客服中心”的那些银灰色小方块旁边,童童用稚嫩的笔触,画上了几个歪歪扭扭、带着翅膀的小盒子(无人机),正朝着一些火柴小人(生者)飞过去。
小人头顶,画着简笔的“笑脸”符号。
科技安抚生者,生者心安则逝者魂安。
一个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正向循环。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坦然拥抱这种“高科技丧葬”。
午后,林默陪苏父苏永年去医院做例行复查。
刚走到门诊大厅,就听见一阵刻意拔高的争执声。
“不像话!简直不像话!”一个头发花白、穿着考究唐装的老先生,正激动地用拐杖顿着光洁的地砖,对着导诊台里的年轻护士发脾气,旁边还围着几个同样面露不忿的老人。
“我老伴刚走,尸骨未寒呐!就有人打电话推销!说什么‘彼岸’APP,‘顺丰阴达’,两小时骨灰盒送到家?还带安魂仪?这是对逝者的大不敬!是亵渎!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白事要庄重,要哀思!要一步步来!现在倒好,跟点外卖似的!成何体统!” 导诊护士一脸无奈,只能好言安抚:“老先生您别激动…这是正规公司的服务…很多家属反馈确实方便…” “方便?我看是钻钱眼里了!”唐装老者怒气更盛,“还有那什么‘云端遗库’!人都走了,那些个照片、日记存网上?安全吗?靠谱吗?交给那些冷冰冰的机器和网络?哪有放在子孙后代手里,代代相传来得安心!老祖宗的东西,不能这么糟践!” “爸,您少说两句…”旁边一个中年男人试图劝阻,脸色尴尬。
苏永年叹了口气,低声对林默说:“老周,以前厂里的工会主席,老派,重规矩。
他老伴前天夜里走的,很突然。
老人家一下子接受不了,又撞上这‘高科技’推销…”他摇摇头,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林默。
他知道儿子和这些“高科技”背后的东西息息相关。
林默没说话。
他能理解周老的悲恸和愤怒。
科技的巨轮碾过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太快,太冰冷,总会撞碎一些旧日珍视的坛坛罐罐,扬起呛人的尘埃。
效率与人性,便利与传统,在死亡这个终极命题前,碰撞得尤为激烈。
他没有上前解释,只是陪着苏父默默排队。
医院特有的消毒水气味混合着生老病死的沉重,是人间最真实的底色。
大厅的电视屏幕上,正播放着关于昆仑“罕见极光”的科普报道,画面壮丽。
没有人知道,那绚烂光芒之下,是另一场关乎存亡的僵持。
而在这人间烟火处,一场关于如何告别的观念之争,也同样在进行。
回到天机阁,已是傍晚。
院门被拍得啪啪作响。
门外站着王大妈王翠芬,手里拎着两大袋还冒着热气的农家包子,脸上却没了直播时的神采飞扬,反而有点讪讪的。
“林大师!苏教授!陈小哥!”她挤进门,把包子往石桌上一放,“实在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