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科技重铸天庭 > 第121章 科技晨曦

第121章 科技晨曦

目录
    西北高原的风,似乎还带着“星落止息”那场战役的硝烟味和“窃脉者”带来的沉重寒意,但凛冽的气息,终究被一股蓬勃涌动的暖流驱散。

     这暖流,并非自然界的季风,而是源自于“山河链”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稳定运行后,那沛然勃发的、近乎无穷的能量洪流。

     “夔鼓-天玑”电站巨大的能量吸收板阵列,在高原清澈的阳光下,稳定地流转着深邃的蓝白色光晕。

    它不再是一座孤立的电站,而是“夔鼓”能源集群网络中的一个坚实节点。

    遍布全球同步轨道、近地轨道乃至地面特殊节点的“夔鼓”电站,如同神话中雷兽的化身,正不知疲倦地将宇宙射线、太阳风粒子甚至微弱的地磁波动,高效转化为澎湃的清洁电能。

     江城,国家电网调度中心。

     巨大的屏幕上,代表全国电力负荷的曲线,在早高峰时段,非但没有如往年般陡峭攀升,反而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令人心安的平缓。

    调度总工程师老张,指着屏幕上那几乎拉成一条直线的负荷曲线,声音激动得有些发颤:“看!三峡、大亚湾…这些传统主力还在,但负荷压力被分担了多少?全靠‘夔鼓’集群!清洁、稳定、近乎无限!‘弃风弃光’?这个词快进历史博物馆了!能源结构革命…真的来了!” 与此同时,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曾经黄沙漫卷的不毛之地,此刻矗立着一片规模惊人的银色矩阵——燧人氏光热矩阵。

    巨大的镜面阵列如同向日葵般追随着太阳,将灼热的光线聚焦于中央熔盐塔。

    炽热的熔盐驱动着蒸汽轮机,产生着巨量电能。

    但这仅仅是它功能的一部分。

    更精妙的是,根据帝尧星律图谱对大气环流的精确模拟,矩阵会智能调整部分镜面的角度,将过剩的热能精准反射、引导向高空特定冷云团区域。

     “报告!目标区域人工降雨成功!降水量符合预期!”气象监测员的报告声在控制室响起。

     屏幕上,卫星云图清晰地显示,在矩阵引导能量的作用下,一片原本稀薄的冷云迅速增厚、发展,最终在干旱的西北某省上空,化作甘霖洒落。

    这是“山河链”气候干预能力的冰山一角,以科学手段调和天地能量,优化区域气候。

     渤海湾,曾经的化工污染重灾区。

     如今,近海的海水呈现出久违的清澈。

    海岸线上,大片的滩涂不再是死寂的黑泥,而是覆盖上了一层生机勃勃的绿意。

    穿着“神农生态”工作服的科研人员,正小心地将一桶桶墨绿色的凝胶状物质——最新一代的“息壤生态基质S-03”——播撒到修复中的滩涂上。

    基质中的活性微生物如同最勤勉的清道夫,高效分解着沉积的污染物,同时固氮固碳,改良土壤结构。

     “水质COD(化学需氧量)下降70%!滩涂底栖生物多样性恢复率超预期!明年,这里就能试点生态养殖了!”现场负责人对着镜头,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这一幕,通过“山河链”的公共信息层,实时传递到千家万户。

     而在梧桐里社区广场,李大妈正带着小孙子悠闲地散步。

    广场边缘的发声单元,持续播放着经过“鸾鸣”系统动态调制的“天籁声景”。

    那和谐的自然之音,巧妙地中和了城市的喧嚣。

    孩子咯咯笑着追逐广场鸽,李大妈则和几个老邻居坐在长椅上,享受着难得的宁静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