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他明白,自己已无退路!
以他的体态,恐怕连现有的姬妾都难以应付,更别说新娶的**。
胡惟庸对此深表怀疑。
毕竟,李善长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件事胡大老爷并不在意,但朝廷中的其他人却不这么认为。
虽然大家心里都有同样的喜好, 但有些事不宜公开。
你喜欢,就自己承担。
何必如此张扬地迎娶呢? 你以为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娶一位妙龄少女是好事? 谁能不议论呢! 顿时,朝廷上下对李善长的批评声四起。
许多找到机会的御史像嗅到鱼腥味的猫一样,迅速出击。
弹劾! 参奏! 从人品问题到结党营私,各种罪名都被提了出来。
一时间,李善长成了御史台的重点目标。
李善长起初表现得很镇定。
毕竟,被御史指责并不是新鲜事。
别说他了,哪怕是坐在上首的朱元璋,也常被大胆的御史揪住失误批评一番。
那些御史,胆子一大,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更何况他这个丞相呢! 因此,他根本没太在意,该辩解就辩解,该反驳就反驳。
渐渐地,李善长察觉到了异样。
他发现参劾他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有御史台的御史,连六部官员也开始参与。
这事似乎越来越严重了! 最让他不安的是,掌握实权的朱元璋态度模棱两可。
这一下,李善长彻底慌了。
御史弹劾他,他可以不在乎。
毕竟这是朝堂政治游戏的一部分,弹劾和辩解都是正常现象。
但朱元璋这种放任不管甚至暗中鼓励的态度,就很不寻常了。
李善长心里闪过一个令人震惊却又在意料之中的念头。
“朱元璋是不是要看着我倒下了?” 想到这里,李善长不禁冒了一身冷汗。
对抗朱元璋是不可能的。
虽然他结交了不少朝中重臣,这些人或许能在某些事情上与他同进退。
但如果让他们联合起来对抗朱元璋? 绝无可能! 朱元璋能掌控江山,靠的不仅是威望和手段,更是大明遍布全国的百万大军。
只要兵权在握,朱元璋就无所畏惧。
左思右想都觉得不对劲的李善长,在焦虑中想出了一个歪主意。
两天后,他竟然主动上奏请求辞去**职位。
这是一次试探。
他想看看朱元璋的真实态度。
他只猜到了开始,却完全没料到结局。
朱元璋连一句挽留的话都没有,直接当场批准了。
这一下,李善长彻底愣住了。
() --- 李善长曾设想自己的结局。
他早已明白,丞相之位不可能永远担任。
甚至,在某些不幸的情况下,随时可能失去一切。
他曾梦见自己仍为丞相,却被朱元璋贬谪的场景,但现实比噩梦更残酷。
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的仕途会以这种方式结束。
辞职? 请求退休? 按规矩,这种级别的官员提出辞职,不是应该先挽留再交流吗? 为何朱元璋如此干脆地同意? 李善长想要收回刚才的奏折,试图解释这是误操作。
然而,当他抬头时,迎上的却是朱元璋冰冷刺骨的目光。
那眼神绝非对待老友或旧部,更不是对多年追随者的宽容。
朱元璋眼中只有轻蔑、不屑和厌恶,唯独没有惋惜! 李善长被这目光震慑,将要说出口的话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清楚了,自己已无退路。
既然递上了辞职的奏折,对方也欣然批准。
那么,他不仅失去了丞相之位,还失去了所有官职。
如今,他仅剩一个韩国公的头衔,别无所有。
胡惟庸对此深表怀疑。
毕竟,李善长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件事胡大老爷并不在意,但朝廷中的其他人却不这么认为。
虽然大家心里都有同样的喜好, 但有些事不宜公开。
你喜欢,就自己承担。
何必如此张扬地迎娶呢? 你以为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娶一位妙龄少女是好事? 谁能不议论呢! 顿时,朝廷上下对李善长的批评声四起。
许多找到机会的御史像嗅到鱼腥味的猫一样,迅速出击。
弹劾! 参奏! 从人品问题到结党营私,各种罪名都被提了出来。
一时间,李善长成了御史台的重点目标。
李善长起初表现得很镇定。
毕竟,被御史指责并不是新鲜事。
别说他了,哪怕是坐在上首的朱元璋,也常被大胆的御史揪住失误批评一番。
那些御史,胆子一大,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更何况他这个丞相呢! 因此,他根本没太在意,该辩解就辩解,该反驳就反驳。
渐渐地,李善长察觉到了异样。
他发现参劾他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有御史台的御史,连六部官员也开始参与。
这事似乎越来越严重了! 最让他不安的是,掌握实权的朱元璋态度模棱两可。
这一下,李善长彻底慌了。
御史弹劾他,他可以不在乎。
毕竟这是朝堂政治游戏的一部分,弹劾和辩解都是正常现象。
但朱元璋这种放任不管甚至暗中鼓励的态度,就很不寻常了。
李善长心里闪过一个令人震惊却又在意料之中的念头。
“朱元璋是不是要看着我倒下了?” 想到这里,李善长不禁冒了一身冷汗。
对抗朱元璋是不可能的。
虽然他结交了不少朝中重臣,这些人或许能在某些事情上与他同进退。
但如果让他们联合起来对抗朱元璋? 绝无可能! 朱元璋能掌控江山,靠的不仅是威望和手段,更是大明遍布全国的百万大军。
只要兵权在握,朱元璋就无所畏惧。
左思右想都觉得不对劲的李善长,在焦虑中想出了一个歪主意。
两天后,他竟然主动上奏请求辞去**职位。
这是一次试探。
他想看看朱元璋的真实态度。
他只猜到了开始,却完全没料到结局。
朱元璋连一句挽留的话都没有,直接当场批准了。
这一下,李善长彻底愣住了。
() --- 李善长曾设想自己的结局。
他早已明白,丞相之位不可能永远担任。
甚至,在某些不幸的情况下,随时可能失去一切。
他曾梦见自己仍为丞相,却被朱元璋贬谪的场景,但现实比噩梦更残酷。
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的仕途会以这种方式结束。
辞职? 请求退休? 按规矩,这种级别的官员提出辞职,不是应该先挽留再交流吗? 为何朱元璋如此干脆地同意? 李善长想要收回刚才的奏折,试图解释这是误操作。
然而,当他抬头时,迎上的却是朱元璋冰冷刺骨的目光。
那眼神绝非对待老友或旧部,更不是对多年追随者的宽容。
朱元璋眼中只有轻蔑、不屑和厌恶,唯独没有惋惜! 李善长被这目光震慑,将要说出口的话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清楚了,自己已无退路。
既然递上了辞职的奏折,对方也欣然批准。
那么,他不仅失去了丞相之位,还失去了所有官职。
如今,他仅剩一个韩国公的头衔,别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