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103章 罗贯中与施耐庵的渊源竟如此深厚

第103章 罗贯中与施耐庵的渊源竟如此深厚 第2页

目录
     没错,换个角度,如果把《三国演义》看作一部顶级的网络小说,思路立刻就豁然开朗了。

     仔细一想,的确如此。

     以原本的三国历史为基础,调整人物设定,结合史实进行合理的想象与创作。

     说白了,就是“大势不变,细节可调”,硬生生写出了一部奇书。

     真是奇书! 没有这本书,谁会知道三国时期有那么多谋士,智谋如妖? 没有这本书,谁会知道三国时期有那么多猛将,勇猛无敌? 甚至后来不少人时不时翻阅这本书,早已不是在读故事。

     而是在从中寻找灵感。

     什么灵感? 算计人的灵感! 简直离谱! 不过,跟罗贯中简单聊了几句后,胡惟庸大概明白了。

     这小子是施耐庵的徒弟! 那位何尝不是把大宋时期方腊的事迹七拼八凑,改头换面,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呢。

     还是那句话,大势不变,小势可调! 这一点做得很好。

     胡惟庸刚看到《水浒传》时,还担心这东西会犯忌讳。

     可仔细一翻,再一琢磨…… 哦,宋江他们最后全招安了。

     那就没事了! 这样的结局,自然不会有什么忌讳。

     如果真的给胡大老爷来个脑洞大开的穿越文,或者宋江一路带领兄弟们大获全胜的爽文,胡大老爷怕是得气得吐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年头,还有因言获罪的事呢! 要是这时候摆在胡大老爷面前的是那本更有名的《西游记》,胡大老爷怕是直接扔得远远的。

     没办法,那本书里的隐喻太多了。

     而历史上《西游记》在明朝也确实惹过麻烦。

     所以,兜兜转转一圈,最终还得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靠谱。

     这两本书,绝对不会出问题。

     胡大老爷原本打算先刊载《三国演义》,然而罗贯中却执意不肯。

     这位倔强的老头坚持要先完成老师施耐庵的《水浒传》,才愿意刊发自己的作品,甚至宁可毁了手稿也不妥协。

     面对跪在地上颤抖却依然挺直脖子、坚持先刊老师遗作的罗贯中,胡大老爷不禁感叹:“你倒是个尊师重道的!罢了,依你了!” 事情谈妥,罗贯中千恩万谢地离开后,胡大老爷立刻拿起《水浒传》翻阅起来。

     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读来倍感熟悉。

     前世初中时,他曾粗读过此书,虽未全懂,却也大致理清了情节。

     如今再读,古文功底已非昔日可比,竟有种看网文般的畅。

     这个时代的作品大多讲究用典、对仗、通假、隐喻,普通人即便识字也难解其意。

     而《水浒传》却如同一股清流,语言通俗易懂,读来格外舒坦。

     胡惟庸沉浸其中,竟忘了时间,直到下人喊他用午膳才回过神来。

     难得如此投入,胡惟庸当即找来报社编辑,抽出一半第一回,吩咐道:“下一期的话本版块,把这段加上。

     本官觉得这书必定大火!一回分上下两部,一期报纸登半部最好。

     这样,咱们的话本版块短期内就不愁没稿子了。

    ”胡大老爷在报社的威望,自是不用多言。

     既然胡大老爷发话了,自然没人会傻到去阻拦那份稿件。

     报社的官员等到胡大老爷放下稿子去用餐后,出于好奇拿起了那份稿子。

     一看之下,便被深深吸引住了! 这是怎样一个神奇的世界啊!大宋在史书中本是中原动荡、外族猖獗但文化贸易极其繁盛的时代。

     然而在这话本里,竟然出现了神鬼之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