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73章 送出四书五经

第73章 送出四书五经 第2页

目录
    看他跪下。

     他急忙起身将朱标扶起,还为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尘,随后略带惆怅地感叹道。

     “你坐下,咱们父子俩好好说说心里话!” “唉!” “其实惟庸说得对,我有些想当然了。

    ” “你看,我在皇明祖训中将那些国家列为不征之国,这固然是给了他们几分尊重。

    ” “但实际上,我的本意是通过此举让他们明白,大明不会对他们动武,希望他们能安分一些。

    ” “可我想错了啊!” “你是个孝顺的孩子,等你继位后,若那些番邦不安分,你恐怕也只会发出一两道旨意进行谴责。

    ” “毕竟,你爹已经说了不征之国,你这孝顺的孩子又怎会违背我的安排呢?” “你尚且如此,更何况后世子孙?” 说到这里,朱元璋长叹一口气。

     “还是惟庸看得长远啊!” “别说后世子孙,就算你这里出了什么麻烦,结果却因我当初的决定而让你无法处理,我这心里都像刀割一样疼。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别人可以打我们,我们却不能还手,这不是傻子吗?” “甚至如果遇到一个不争气的,岂不是要被别人欺负到家里来?” 朱标听到这里,连忙回应:“父皇,不必如此担忧,儿孙自有儿孙福,或许他们中会出一个比我更出色的人也说不定呢?” 朱元璋闻言哈哈一笑。

     “不会了!” “绝对不会有比你更出色的了!” “这不是我在吹嘘,而是后世子孙哪个能像我这样,辛辛苦苦、全心培养太子的?” “没这份胆识,做太子的哪能安生过日子,谈何争气呢?” “所以说,这事儿确实是我们做错了,给后人添了麻烦。

    ” “错了就认,没啥大不了的!” “惟庸也是自己人,要不是实在看不下去,他也不会跟你提这些。

    ” “那老头儿,心思细着呢!” “他现在低调得很,专心过自己的小日子,除非事情紧急或者实在看不下去,否则绝不会开口。

    ” “标儿,你也别因为今天的事怪惟庸,他可是咱们老朱家的忠臣良将!” 朱标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这事儿孩儿清楚!” “胡公平时看似游戏人间,可他的本事还在。

    ” “或者说,如今没了案牍之劳,胡公反而看得更透彻了!” 朱元璋听了这话,忍不住笑了。

     “那老头现在是真的逍遥了。

    ” “关上门,抱着,想怎么乐呵就怎么乐呵!” “标儿,你看着吧,咱洪武朝将来说不定就数他活得最自在!” 父子俩调侃了几句胡惟庸的趣事后,话题又回到了外邦问题上。

     “标儿,咱想明白了!” “其实惟庸让你提醒的事,就是让咱别太惯着外邦。

    ” “想想也是,咱对那些大臣都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儿。

    ” “那外邦,凭什么光吃甜枣儿不挨打啊!” “你说是不是?” 朱标听了连忙点头。

     他虽然性子比朱元璋温和些,但心里的想法却是一致的。

     这天下都是老朱家的,外邦小国凭什么只占便宜不挨教训? 在他老爹手下当差的臣子,不也是时不时得敲打一下才老实吗?何况那些外邦呢? 想到这儿,朱标详细地和朱元璋讨论起了的事儿。

     这事儿,可不仅仅是那么简单。

     这事儿,能提振士气啊! 当晚,朱元璋召见了徐达、汤和等将领入宫。

     加上早已在东宫的太子朱标,众人整夜商讨! 说白了,展示军威、是必然的。

     但怎么,怎么给各国来个下马威,才是关键。

     其中的奥妙深不可测。

     不过,徐达、汤和等人毫无怨言,反而精神焕发,兴致高涨。

     毕竟,他们早已对番邦所受到的优待感到不满。

     如今朱元璋能够“改过自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