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72章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第72章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目录
    胡惟庸的讲述还未结束。

     他前世并非什么愤青。

     或者说,他不过是个只知道赚钱和享乐的,哪有资格当愤青。

     但当他来到这个世界,看到即将走向岔路的大明。

     他无法再沉默! 此时的大明,在世界上仍是先进、强大的! 此时的大明,依然屹立于世界之巅。

     此时的大明,真有机会将日月龙旗插遍全球。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这句令人热血沸腾的话。

     在这个时代,真有可能实现! 因此,即便是如胡大老爷这般闲散之人,也忍不住了。

     “国与国之间,没有仁义礼智信!” “那玩意儿,咱们自己人怎么谈都行,可国与国之间,只有的利益!” “你们想想,若如今的大明尚未强盛,不如眼下兵强马壮、国富民强。

    ” “那些外邦对待我们,是称臣纳贡还是扑上来撕咬一块肉?” “再说,若将来两国交战,谁还会与对方讲仁义礼智信?” “都打起来了,谁还跟你讲礼数?” “因此,太子殿下,臣就一句话!” “邦交,是打出来、压出来、揍出来的,绝不是谈出来、敬出来的!”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陷入沉思。

     而朱标则双眼放光地看向胡惟庸。

     这话,他爱听! 事实上,他从小就沉浸在儒家经典之中,熟读四书五经。

     然而,这些年来,他跟随父亲处理朝政、监国,亲眼目睹了无数现实的场景。

     在朱元璋的悉心教导下,他逐渐领悟到国家利益与尊严的真谛。

     胡惟庸的这番话,恰好击中了他的心思。

     在他看来,用武力威慑番邦小国,先让他们服帖,再慢慢谈判,这才是正道。

     原本,朱标对邦交之事有自己的见解,但听了胡大老爷的说法,他决定虚心请教,于是郑重其事地拱手道:“恳请胡公指点,本宫不胜感激!” --- ##看着朱标那副诚恳的模样,胡大老爷不禁轻叹一声。

     他招了招手,将朱标引到礼部待客大厅的座位上坐下,随后吩咐人去自己房间取来茶水和糕点。

     他今日确实打算借此机会,好好教导这位未来的大明太子。

     无论朱标将来是否能继位,亦或是否会如历史上那般英年早逝,单凭他是朱元璋悉心培养的太子这一点,便已足够。

     朱标恢复了平日的从容气度,安然坐下后,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随即惊讶道:“这茶味怎与宫里的贡茶无异?莫非胡公得了父皇的赏赐?”他对这熟悉的味道感到十分诧异。

     胡惟庸朗声笑道:“哪是什么赏赐!前些日子,我家厨子做了些点心,我自认为不错,便带去宫里孝敬陛下和皇后。

     陛下挺喜欢,问我想要什么带回去。

     我一想,吃的我不缺,就选了些茶叶,毕竟我是真喜欢!” “接着陛下就给我带了一大包!” 听了这番解释,朱标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

     嗯,确实是爹娘的作风。

     跟胡惟庸这些老兄弟们,尤其是像胡惟庸这样虽无太多利害关系却亲近的老兄弟,相处起来真就跟串门一样自然。

     不过这番话听在礼部其他官员耳朵里,简直就像平地惊雷,震得他们晕头转向。

     什么?! 胡大老爷,您是怎么把陛下和皇后说得像邻居家的普通老人似的? 原来这才是天子心腹、近臣的真实模样啊。

     原来,连皇室也能成为通家之好的。

     可惜,他们的种种猜测只能深藏心底。

     胡惟庸不会解释,朱标自然也不会提及这些。

     胡惟庸和老朱家的关系,又岂是“老兄弟”三字能概括的? 真以为那土豆是白献上去的? 算了,不提这些。

     喝口茶,吃点点心,心中打好腹稿后,胡惟庸缓缓道出自己的见解。

     “殿下,您身为一国太子,未来的君主,有些事,不能仅从臣子、官员或百姓的角度去看。

    ” “比如这次番邦朝贡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