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 第32章 德行有失、操守不足

第32章 德行有失、操守不足 第2页

目录
    玩味。

     ‘胡惟庸这是上火了啊!’ ‘平时可从没见过胡惟庸说话这么不客气过!’ ‘不过到底是自家老兄弟,说话够直白的。

     ’ ‘哈哈哈哈,事无不敢对人言,好一个坦坦荡荡啊!’ 老朱有个好处,那就是从不因言获罪。

     在他面前,实话实说反而是一种坦荡的美德。

     如果说这话的人还跟他关系不错,那就更让他看重了。

     朱元璋也就笑了笑,没再多说什么。

     而杨宪这边,如果平时有时间、有心思,或许朱元璋还会安慰他两句。

     可此时的他,注意力全集中在胡惟庸刚刚提到的“仙粮”上了。

     他拉着胡惟庸的袖子,再次紧张地问道。

     “惟庸,这东西真能有三十石?” 胡惟庸毫不客气地拍了拍朱元璋的手臂,大声道。

     “上位,还是那句话,这玩意儿,是咱自己种出来的!” “当初的粮种,咱总共就弄到了十斤左右。

    ” “您看看眼前这两筐,怎么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哈哈哈哈,上位,你也是农家出身,种地这事儿终究还是要亲自下地才能见真章。

    ” “不管咱说得多么天花乱坠,最终不还是得种进地里试试?” “所以啊,您就放心吧,这事儿,绝对是真的!” “三十石不过是咱怕吓着您,收着说的,要是庄稼汉本事足的话,怕是要更多!” 朱元璋听着这不像君臣奏对,反倒像往日里起兵时老兄弟们坐在一起聊天的氛围,简直不要太熟悉。

     甚至连刚刚胡惟庸拍他手臂那举动,他都觉得格外亲切。

     这得多少年,没人敢拍他手臂了。

     这让这些年愈发孤独的朱元璋难得感受到一股亲切。

     于是,朱元璋同样拍了拍胡惟庸的肩膀,笑着说道: “咱把标儿叫过来,一起商量一下,如何在大明境内种植这个土豆。

    ” 胡惟庸眼前一亮,大声道:“正当如此!” 朱元璋和朱标两父子都参与进来,那就证明,朱元璋非常重视土豆这种粮食了。

     (本章完) ------------ 下一刻,朱元璋立马冲着宋利吩咐道:“去,把太子请来,速至!” “是,皇爷!” 朱元璋吩咐完宋利以后,扭头便立马换上了一副笑容,心情大好,对着笑道: “惟庸啊,再给咱讲讲,这仙粮的事儿!” 朱元璋心里都清楚,土豆的出现,摆明了就是要留名青史的大好事。

     真要是把这“仙粮”给普及开来了,那绝对是活命无数的。

     一心想着栽培自家儿子的老朱,怎么可能把小朱给忘记? 不过,仙粮是胡惟庸发现、种植并且献上的。

     而且对方不仅主动献宝了,还是自家老兄弟,那当然要给个面子,象征性地说一下。

     好在胡惟庸也没含糊,那叫一个当机立断。

     其实对于胡惟庸来说,他巴不得小朱赶紧参与进来。

     开玩笑,但凡对明初历史稍稍有些了解的,谁能不知道小朱的地位? 对于胡惟庸来说,只要能够应付朱元璋和朱标,他的安逸生活便再无后顾之忧。

     至于名声和利益?只要最终结果令人满意,过程如何并不重要。

     胡惟庸微笑着向朱元璋详细讲解了土豆的种植特性。

     不过,他悄悄将最初种植的种子数量夸大了一倍多。

     毕竟,他拥有一个可以显着提升产量的系统奖励。

     若不加以掩饰,万一朱元璋的期望过高,导致种植效果不如预期,自己的功劳岂不是大打折扣?与其如此,不如从一开始就降低对方的预期。

     即便产量减半,以这个时代的标准,土豆依然是当之无愧的“仙粮”。

     “陛下,臣有个建议,此物最好由陛下或太子殿下安排可靠的人手,分批、分地进行种植。

    
目录
返回顶部